到现在,依然很多人觉得安娜的妈妈眼光独到,慧眼识珠。
并且坚信,安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安娜好。
我把六六的这本《王贵与安娜》反复看了几遍,画出了所有安妈妈的情节和台词,想找到安妈妈的“好”具体在哪里。做了几页的笔记,我想说的是,如果我的女儿长大成人,我一定不会要求她嫁给王贵,哪怕她孤独终老。
安妈妈对安娜的疼爱我不否认,但是她打着“我是安娜妈妈”的大旗,让她与王贵结婚,这就不是“爱”,而是“自私”。
斩断安娜的初恋
大部分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身体是自己给的,思想也得受自己控制。因为他们最擅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
所以安妈妈见完王贵后,私自决定国庆就要把安娜嫁出去。
高中的时候安娜遭遇了她的初恋:高大英俊的涡轮司机刘波,是一个会拉小提琴的小资。可是因为出身不好被派去偏远山村支援,安娜则被调回了省城,两人每天偷摸着写信寄托彼此的相思。
这一切被安妈妈看在眼里,她从来不看好刘波:“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是她对安娜讲过最多的话。
原著中关于安娜父母的故事有这样一段话:
当年很多人往香港台湾逃的时候,她爹已然在香港混上了一官半职,却因舍不得上海如花似玉的老婆和几个伶俐孩子,硬是逆流而上回了上海。于是也省却了一段两地分隔的日子,要苦大家就苦在一起。
安爸爸当年为了安妈妈放弃了香港,宁愿两人一起吃苦也不愿分居两地。让安妈妈更加笃定,远在他乡的刘波是不可能给安娜幸福的。
于是安妈妈这边让安娜的好友蒜头偷偷给刘波写了封信,称安娜要结婚了。
这边对着安娜说:
"人家是三代贫农,出身多正?高中入党,底子多硬?学的是洋文,以后你就吃香的喝辣的吧。眼光放远一点,好看有什么用?不能当饭吃。想想你的年龄,看看你的出身,不过是个臭皮匠,有人不嫌弃你肯要你,算你走运!"
安妈妈嫁女儿寻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而不是基于安娜想要的安全感。她根据自己受过的苦总结出了一条铁律:“我看上的人,绝对错不了。”
嘴上说一切为了安娜,实则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可是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安娜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安稳的生活,而是初恋和上大学的梦想。
原谅王贵的出轨
对的,最后王贵出轨了。
安妈妈口中那个“人家是三代贫农,出身多正”的王贵在一个皎洁的夜晚,牵手了大学老师小芳。
而这一幕被安娜亲眼撞见。
安娜处理婚外情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女人。在没证实之前她漫无目的乱发脾气,真抓住了,反而出奇地安静。她在内心跟她妈妈宣告:“你看,你给我选的男人,到头来还不是辜负了我。”
她从来不惧怕离婚,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她想要的婚姻。于是她在和王贵吵架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娘家。好让安妈妈给自己主持主持公道,告诉自己,为什么当年非王贵不要?
一个人老实不老实,都是环境决定的,不是人决定的。环境要你老实,你不老实也不行。环境要你不老实,你再老实也没用。就像劳管所,有些犯人进来多蛮横啊,出去的时候就老实了。新社会好啊,把男人都管得服服帖帖的。不像过去能有三妻四妾。王贵为人老实,再怎么不好,他心里还是以家庭为重的。
言外之意两点,其一,王贵出轨并不是王贵的问题,而是这个环境引诱王贵出轨;其二,就算王贵出轨了,他的心还是在家里。
她苦口婆心把安娜劝回家去。虽然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安妈妈选择了息事宁人。
她觉得没有什么是一家人安稳地在一起更重要。所以安娜被王贵打了一巴掌的时候,她可以不动声色地说是安娜自己的问题。
遇到王贵出轨,她依然把责任推给了环境。是环境造就了如今的王贵,安娜怪不得别人,只能选择原谅。
灭了安娜的希望
安娜怀二胎的时候,国家恢复了高考。安娜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她想上大学,不惜一切代价。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仿佛安娜就是自己,婚姻不是自己选的,没上大学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就这一次机会又来了,为什么不能好好把握。
于是这个时候,安妈妈又出现了,她冲到王贵家,指着安娜说:“你疯了吗?这都马上第二个孩子的妈了,做事情还这么不过脑子。”
安妈妈从始至终都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她把自己的需求当成了安娜的需求:老公,孩子,热炕头就是女人的全部。安娜为什么还要去上大学,简直可笑。
几年后,安娜经历了老公出轨,俨然变成了中年妇女,初恋刘波回来了。
刘波回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带走安娜,安娜动心了,但是她不愿意对不起王贵和孩子。于是她去征求自己妈妈的意见。
她再一次很明确地告诉妈妈:“我不爱王贵”。
安妈妈说:“爱是什么?不是我打击你,你和刘波就是一场戏。你这辈子都离不开王贵。”
生活中有个现象叫“斯德哥尔摩”现象,说的是那些长久被绑架的人,甚至会觉得自己离不开绑匪。安娜就是那个长期被绑架的人,她被王贵绑架,但是幕后主使其实是自己的母亲。
择婿观
王贵其实是很功利的,他的一切所作所为满足大部分老人对女婿的幻想。他给安妈妈拉晾衣绳,给安妈妈铲煤球,夸安妈妈红烧肉好吃,因为他断定,拿下丈母娘比拿下安娜重要。
我不否认王贵对安妈妈是真心实意的,但是安妈妈的态度却让我觉得,她活得不通透。
她出身豪门,小时候也是家里的小姐,被几十个丫鬟伺候着,为什么她意识不到“感情”的重要。她想要的女婿为人老实、心思细腻就可以。
跟安娜是不是有感情,是不是安娜需要的一点都不重要。很多人感谢安妈妈,包括六六自己,她把原著第一章就命名为“感谢外婆”。是安妈妈成就了这段婚姻。睿智地选择了王贵当女婿,而这个选择是以牺牲安娜为前提。
如果这个世界上,随手抓2个男女就能结婚,那爱情却是不重要,虽然以爱情开始的婚姻未必幸福,但是不以爱情开始的婚姻一定没那么幸福。
我记得王贵第一次去安娜家的时候,邻居们都来看热闹。安妈妈笑眯眯地给大家介绍说:“这是我家毛脚女婿,是个大学老师。”
然后所有的邻居都向安妈妈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安妈妈很自豪,很得意地多看了王贵几眼,越看越顺眼,不是因为王贵长得有多帅,而是邻居羡慕的眼光给王贵加了不少分。
在安妈妈心里,外人的羡慕都比安娜真实的需求重要得多。
鲁迅曾经批判过,中国传统式婚姻就是把人当牲口在卖。我很吃惊安娜的婚姻也被这样安排得来的。
到了晚年,安娜好像真的中了“斯德哥尔摩”现象的圈套,她这辈子,好像真的离不开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