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习俗,它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气”。
一、古时的放风筝
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去难”的目的。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二、风筝的历史
风筝的来历是相传在五代时,有个叫李邺的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筝鸣,因而得名风筝。风筝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相传鲁班大师曾用木、竹做风筝。
三、现在的放风筝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代的放风筝早已冲破旧时的迷信色彩。现今的放风筝成为一项颇受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人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既能调节情操消除苦闷,又能通过放线和调整风筝方向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