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章 淳
梳着马尾辫,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见到李祝英时,她正在检查村口的垃圾四分桶,“已经成习惯了,路过都会看一看。”
今年60岁的李祝英是新昌县南明街道挂帘山村村委干部。说起她,村里人几乎没一个不知道,大家对她的为人、做事作风敬佩不已。20多年来,她用真情、真爱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2017年,李祝英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今年10月,她被评为“绍兴好人”。
为爱坚持
在李祝英家客厅一面墙的正中央,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谐,工作生活才会舒心。”李祝英微笑着向记者解释她挂这幅作品的用意。
拥有笑容,是快乐的证明。但是李祝英开朗的笑容背后,曾也有着难与外人道的辛酸。
1995年,李祝英的前夫因车祸离世,留下未成年的孩子和刚起步的轴承厂。“一下子感觉天塌了,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李祝英回忆道。
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伤心的泥淖。数天后,看到茫然无知的孩子和伤心欲绝的公公婆婆,同样哭得伤心的李祝英猛然惊醒,自己不能垮了,困难再大也得挺过去。她擦干眼泪、强忍悲痛,把所有的伤心和难过埋在心底,在家人的面前努力展示自己是一个坚强能依靠的人。
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有一个男人总是飞奔过来分担李祝英的工作,而且一坚持就是20多年。这个男人名叫朱伯秀,后来成为了孩子们的继父。“这辈子我都会好好对待他们,把他们抚养成人。”这是他给她的承诺。
李祝英的婆婆患有尿毒症,有一阵子不是很愿意配合治疗。李祝英和朱伯秀便耐心劝说老人去医院看病。“最严重的一次,我们都给她跪下了,她才肯去医院。”李祝英说。
20多年来,朱伯秀每天早出晚归,与李祝英分工合作,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和孩子。在他们精心经营下,小家庭温馨和睦,孩子健康成长,老人安享晚年。
为家付出
2015年,42岁的朱伯秀在一次身体例行检查中被查出右肾肿瘤,医生建议他去大医院进行复检。这个消息对这个家庭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大的打击。
手术后的十几天时间里,李祝英坚持每天陪护。孩子们都劝她,回家休息一下,她说自己照顾着,心里也放心一点,不然在家里如坐针毡。当时,整个轴承行业不景气,工厂运转有着不小的压力。李祝英为更好地照顾丈夫,让他能更安心地在家养病,在他出院后没多久,便将家里的轴承厂转租了出去。“没有厂子的负担,这样就能全心全意地照顾他。”李祝英说。
朱伯秀在家里康复的那段日子,李祝英很用心,精心准备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准备他爱吃的菜。担心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还帮他活动身体。李祝英明白,康复过程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所以在家时都会给丈夫讲讲笑话,让他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在李祝英的悉心照顾下,朱伯秀恢复得很好,很快便继续在厂里工作了。“她的微笑和鼓励,是支撑我最大的动力。”时隔多年,每当想起生病治疗康复的那段时光,朱伯秀就感到自己是一个特别幸福的人。
2019年,在杭州工作的儿子张永龙有了孩子。考虑到孩子需要照看,张永龙回到新昌县工作,和父母住在一起。自然,照顾孙子也成了李祝英的日常事务。
在李祝英家门口,一口大锅摆在厨房进门的水槽边上。“一到周末回家吃饭的人就特别多,不用这口锅炒菜还真不行。”李祝英一边说一边指着家里新添置的一只大灶,“为了这口锅还特意买了这灶呢。”
为村操心
不仅顾好“小家”,还要管好“大家”。身为挂帘山村村委委员,李祝英分管着妇女儿童、卫生计生、宣传、文化礼堂等工作。“巾帼不让须眉,工作认真尽责。”挂帘山村党支部书记石小飞对她的工作非常肯定。
2017年,村里开始流行起排舞。晚饭后,结束了一天劳作的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随着音乐动一动,锻炼一下身体。时间一长,李祝英发现,每到晚上,村里的“排舞小组”东一组西一摊,场面很混乱,而且不少跳舞的场地就在马路边,存在安全隐患。李祝英便主动牵头,将跳排舞的村民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挂帘山村舞蹈队。此外,在她的推动下,村委大楼腾出了一间房,改造成舞蹈室,为村民跳排舞提供场地。“舞蹈室的场地又干净又明亮,在这里跳舞非常开心。”舞蹈队员胡小青说。
现在,舞蹈队已经成了挂帘山村的一块招牌,而干净整洁的舞蹈室也成了最受村民欢迎的地方。李祝英的热心和坚持,也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贴心大姐”。这简单的称呼是对李祝英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对她的尊重和佩服。
近年来,新昌县围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目标,大力开展以“治脏、治乱、治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一提升”专项行动。挂帘山村积极响应,开展大整治行动。为巩固整治成果,李祝英组建了“村嫂监督队”,积极动员排舞队的骨干加入。“村嫂监督队”定期清扫卫生死角,帮忙清理农户门前杂物,还积极劝说引导,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大家都乐意为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村嫂钱伟丽说。
如今,挂帘山村的“村嫂监督队”队伍越来越壮大,成员已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现在的20人。
最美浙江风尚绍兴
系列报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