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南宫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成为兄弟之争笑到最后的人。在英宗第二次执政期间,朱祁钰始终是以废王的身份被记录在案,死后仅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这就意味着明英宗是不承认朱祁钰曾经当过7年多的皇帝,而朱祁钰也成为了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能够葬进皇陵的皇帝。朱祁钰死后,朱祁镇特意给自己的弟弟选了一个恶谥——“戾”。在谥法上,“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特别是这个“不悔前过”和“知过不改”,可以想见朱祁镇对自己弟弟恋栈帝位是有多么的耿耿于怀。
相比之下,曾经被朱祁钰废去太子之位的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也就是大明成化皇帝对自己的这个叔叔却能够相对冷静、客观地看待,不但追认其皇帝的身份,而且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在谥法上“景”字是一个美谥,由此可见,朱见深明显比自己老爸心胸宽阔多了。
到了南明时期,同样以藩王身份入主龙庭的明安宗朱由崧,再次拔高了朱祁钰的身份,谥号增加到“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并且加了庙号“代宗”。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庙号的,有了庙号就可以享受子孙的香火,永受后世朝拜。至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才真正在法统上得到完全的承认。从另一个侧面想,也许在风雨飘摇的晚明时期,朱氏家族还是希望能够出现一位像朱祁钰这样力挽狂澜的皇帝,引领者破败的大明王朝再次转危为安!
朱祁钰29年的人生历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疑属于匆匆过客,但如同他的父亲(宣德皇帝)和侄儿(成化皇帝)分别以“宣德炉”和“成化斗彩”(2014年,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卖出了2亿8000余万港币的天价)在中国艺术品领域留下浓墨重彩一样,朱祁钰时期也有一类艺术珍品流传至今,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景泰蓝”。
“景泰”是朱祁钰统治时期的年号。如今有一种误传,认为景泰蓝这种工艺是在明朝景泰年间才有的,其实不然。早在唐宋时期,中国人就通过与西亚阿拉伯人的交往而初步掌握了这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在元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宫廷御用之物。
“景泰蓝”只是这种工艺的俗称,学名叫做“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接,然后将珐琅质的颜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达到顶峰,且使用的珐琅釉多以孔雀蓝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中国历史上被皇帝们使用过的年号成百上千,能够流传至今并被芸芸众生耳熟能详的却也不多。例如:朱祁镇的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除了历史专业的人员之外,恐怕不多,而一提到“景泰蓝”,胡同里的大爷大妈都能跟你随口说上几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朱祁钰似乎并没有输给他的哥哥,最起码他所使用的年号,已经融入到民间的血脉之中,走进千家万户。
历史就是如此吊诡!这也正是历史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