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草丛里,慢慢举枪,缓缓瞄准。也许是有些激动吧,他的枪口居然微微有些颤抖,他不得不暂停下来,然后把整个头都埋在草丛里,用力地吸着草丛里那泥土与草叶混合的刺鼻异味,这让他脑袋里紧绷的神经稍稍地得到缓解。觉得心神稳定后,陈洪亮才把手指放在扳机处,冷冷地看着目标,默默地等待那稍纵即逝的最佳时机。”——选自火树同志著作《孤胆狙击》
该著作以“孤胆英雄”陈洪远为原型。
1、与队友失联,镇定赴敌营
1984年4月28日凌晨5点56分,老山战役打响。
时任“老山主攻团”第118团1营1连4班班长的陈洪远,带领队伍行进至越军防御结合部时,不幸遭到敌人猛烈炮击。
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一时难敌炮火连天,他和队友很快便失去了联系。
正无措之时,他想到了团首长战前的话:“在山岳丛林地作战,容易被敌人的炮火打散或者走散,如果有人遇到了这种情况,那就是各自为战。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枪声就是命令,枪响的地方就是主战场,高的地方就是主峰。”
身为军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都必须去执行任务!
团首长的一番话点醒了陈洪远,于是他未作停留,仔细观察了周围的情况后,摸索着枪声的方向,毅然向南方前进。
密林地形犬牙交错,在经过一片高地时,两发炮弹直直向他射来。
情急之下,他迅速卧倒一滚,避开了左边的炮弹,却碰到了右边的炮弹。
幸运的是,炸弹居然没炸,右边的是一发哑弹!
就在他松了一口气,准备继续前进时,无意间听见了一阵滴滴答答的电报声。
循着声音,他绕到越军高地侧后,在一处偏僻之地发现了一条环形战壕,里面隐隐约约传来说话的声音。
他小心翼翼地翻过一米多高的铁丝网,悄无声息地钻入了战壕。
刚前进没多久,陈洪远就在一拐弯处瞥见了个人影,对方同时也发现了他,迅速隐蔽了起来。
拐弯处地形复杂,攻击时最容易失手,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
陈洪远紧贴着墙壁,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而后从怀里掏出一个手榴弹,往旁边一闪,蹲下来猛地一投。
可没想到的是,手榴弹撞到了战壕边上,一下子又弹了回来,正向外冒着青烟。
千钧一发之际,他以最快的速度捡起了手榴弹,站起身迅速地扔了出去。
这一次角度正好。
只听手榴弹轰的一声炸开,正好炸在了敌人的头顶之上。
解决了此番危机后,陈洪远继续沿着战壕前进,路上又接连不断地遇到了好几波越军。
由于不断地开火扫射,他用光了身上仅有的几个弹匣,于是便就地取材,每打倒一波敌军,便从尸体上取下弹匣,一一插在了自己的弹带上。
战壕内部的坑道尽头,是一间电报室,里面不断传来对话声与机器嘀嗒声。
陈洪远悄悄摸索到门口,一下扔出两枚手榴弹,顺利炸死了3个敌人。
待眼前硝烟渐渐散去,他快速潜入,用匕首割断了电缆和电台送话器,一把扯断了电台耳机上的天线,又将两个明码电报记录本装进包里,之后便迅速撤离了这偏僻之地。
2、险境中脱险,立赫赫战功
离开战壕后没多远,陈洪远又来到了一个狭小的短洞。
洞里没人,只有几套敌军的服装和一些档案资料。
正当他研究服装上的衔位徽章时,突然察觉到背后有细微的脚步声。
他来不及思考,身子出自本能的一闪,直接一个点射将对方击毙。
这时,洞口不远处传来更多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是敌军的大部队来了。
这次交锋敌众我寡,面对敌人连续不断地扫射,他逐渐招架不住,被对方扔进来的一枚手榴弹炸伤手腕和头部。万幸的是,伤口并没有波及要害。
此时,外面的火势也突然停了下来,陈洪远见此形势,索性不出声装死,打算借此迷惑敌人。
谁知敌人并没有上当,而是放一只大黄狗进洞来试探情况。
眼看着大黄狗狂吠着向自己扑来,他心里清楚敌人已经发现了端倪,无奈之下,只能先开枪打死狗,再找出口撤退。
然而,就在他绕过洞口,朝之前的战壕跑去时,却被一梭不知从哪个方向来的子弹打中了左眉。
见子弹打入得不深,他一咬牙,徒手就把弹头拔了出来,眉骨处顿时鲜血汩汩,左眼几乎看不清东西。
他飞快返回洞内,用棉花和纱布简单包扎后,带着从电报室缴获的战利品一路颠沛逃离,焦急地寻找着大部队。
途中,陈洪远遇到了另外3名伤员,他把自己仅剩的4枚手榴弹分给兄弟们,并对他们说:“如果遇上很多敌人,咱们就扔3枚手榴弹,剩下1枚咱们四个人抱在一起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宁死也不当俘虏!”
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里,四人用近乎爬的速度,往越军阵营相反的方向挪去,弹尽粮绝之后仅靠喝泥水、吃蚯蚓维生。
有一次,四人听到营长刘年光等人在呼喊他们的名字,且距离他们藏身的野草丛仅有5米,但他们却因为虚弱至极无法回应,最终错过了被救的机会。
到了第四天,刘营长再次带人分成小组,拨开草丛拉网寻找,这才找到已然奄奄一息的四人,将他们抬回了阵地。
副团长向坤山后来回忆:“当时陈洪远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被送到医院时,左眼伤口已经严重感染,最终没有保住。”
老山之战顺利取得大捷,陈洪远的英勇事迹得到了广泛关注。
事后部队特意成立调查组,按照陈洪远的口述仔细原路调查,最后证实了他的光荣战绩——独自一人为伍、五个多小时内6次与敌接触、共毙敌16人、消灭敌方一个连部。
不久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军委授予了他“孤胆英雄”荣誉称号,此举也让国民深刻记住了这位勇敢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
3、拒权利之便,甘为国效忠
伤愈出院后,陈洪远奔波全国各地作巡回报告,广受人民群众欢迎。
后来,他接受到云南大学发出的入学邀请,于1986年9月进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学习了四年,毕业后先后在118团、40师等单位多少文艺演出单位担任领导职务。
由于思念爱人,陈洪远最后选择调回北京。
在北京任职期间,眼疾不便的他拒绝专车接送,每日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曾几次连人带车掉进臭水沟里。
不仅如此,他在生活方面也从不贪图权利之便,总是把组织提供的住房让给其他同志,自己一家三口则挤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度日。
即使身份光荣,却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低调俭朴,他曾说:“想发财,我早就脱军装了。”
据统计,陈洪远战后共作了上千场事迹报告,每场活动都是亲力亲为,积极准备。
他说:“虽然一己之力有限,但我传播的思想只要影响到一个人,他就会成为一粒种子。在土壤里生根发芽。”
每次报告活动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独自打仗的时候怕不怕。
陈洪远总是摇摇头:“说实话,我当时真没感觉到怕。”
对于他而言,参加老山之战时已是入伍的第四个年头。谦虚来说,已经算是个有经验的老兵了。
况且,平日里他一向训练有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处于师、团两级的拔尖位置,早已具备了过硬的军事素质。
因此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哪怕独自一人也不足为惧。
2007年,陈洪远携家人到军博参观《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展览。
在立功簿上,儿子陈举发现了父亲的名字。他看了许久,又拍了不少照片。
那一次,陈举心里有了“英雄父亲”的概念。
2016年1月11日,一名记者有幸采访到陈洪远。他对记者表示自己现在生活得很好,家庭事业有成。
“我有幸参军入伍来到40师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又有幸参加4.28老山之战,更幸运的是我没有牺牲在战场。比起那些长眠在烈士陵园的好战友,还有那些虽然活了下来,但生活得并不好,甚至很困难,有些还过早离世的战友,我是幸运的。现在我退休了,但我决心利用各种主客观条件和因素为战友们尽可能做一点实事,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他如是说。
结语
身陷越军狼窝,三天三夜生还;一人为伍作战,越军闻之胆寒。
“孤胆英雄”陈洪远的英勇事迹颇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气势,为中国人民的尊严博得了国际赞誉。
面对中央军委授予他的光荣称号,他表示:“我要把党和人民的关怀化为巨大的动力,把荣誉当作前进的起点,尽心尽力把边疆建设好,保证在今后的工作和战斗中,为党,为人民作出我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