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礼仪之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真是很多,婚丧嫁娶、寿诞满月、乔迁开业等等都要“意思意思的”。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爱面儿”的民族,还有一种“礼”也是不可少的,那就是见面礼。《红楼梦》中,也有各种见面礼散落在字里行间。
一是基于厚密情分:一匹尺头,两个金锞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与人的交往交流中,天长日久就会产生情分。在《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凤姐之间关系亲密,惺惺相惜。秦可卿病重期间,凤姐时时看望暖心安慰。秦可卿弥留之际,还在梦中与凤姐进行了深情的告别。
基于此种情分,在第七回中,当凤姐在宁府第一次见到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之时,便送上了一份厚厚的见面礼,“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
“一匹尺头”就是一匹布料,在古代一匹等于四丈,一丈等于十尺,也就是四十尺布料。此处的布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布料,是绸缎之类的上等衣料。
那两个小金锞子的重量,按照第五十三回中宁府年节中打制的押岁锞子计算,“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一个锞子应该是七钱左右,也就是说那个金锞子大概是一两半,大概是十五到二十两银子。
单单这两个锞子就是等同于赵姨娘近十个月的月例,可见分量有多重。这份丰厚的见面礼,既是凤姐与秦可卿向来“厚密”的情分,又是贾府富贵逼人、出手大方的表现。
二是基于爱屋及乌: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
“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这是《红楼梦》第七回的回末诗。宝玉与秦钟初次见面,便一见如故,十分投缘,对读书百般抵触的宝玉,竟然乐意与秦钟一起到贾府的私塾读书了。
贾母当然十分高兴了,况且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作为宝玉的伴读十分合适。贾母一高兴也送了秦钟一份见面礼,“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荷包是当时的流行之物,颇受当时年轻人的喜欢。魁星亦作奎星,是北斗第一星。金魁星就是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有祝颂功名顺利的意思。
贾母送给秦钟的见面礼,既是源于对“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的情分,也是对宝玉与秦钟友谊的“爱屋及乌”,还含着望孙成龙的一种深切希冀。
不仅是贾母、凤姐送了见面礼给秦钟,“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可见秦可卿在贾府内的温柔贤惠、人人喜欢,并非浪得虚名,所以众人才会爱屋及乌,礼遇秦钟。
三是基于重视赏识:一串鹡鸰香念珠。
秦可卿病亡,众人送葬。作为与贾府有世家之交的北静王府,也前来参加路祭。北静王府的水溶王爷早闻贾府有一个“衔宝而诞者”,便唤来一见。
不但面若春花、目如点漆,而且语言清楚、谈吐有致的宝玉,果然引起了北静王爷的赏识,便将腕上一串鹡鸰香念珠卸了下来,送给宝玉作为见面礼。
所谓的“鹡鸰香念珠”,就是中药材混合而制成的丸珠。在雍正年间,皇宫内的御医为迎合雍正帝香道养生之喜好,特精选中药材配制成香珠献给雍正帝。
雍正帝佩戴此珠后,发现其“幽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血脉通畅”,大喜之后就钦定其为皇族御饰并取《诗经》中长寿神鸟--鹡鸰而命名为鹡鸰香念珠。
自此以后,清朝历代皇帝均随身佩戴各种形式的此品,并将其作为宝物恩赐于人。北静王爷送给宝玉的这串鹡鸰香念珠正是“前日圣上亲赐”的。
再者,“鹡鸰”之名也蕴含兄弟情深之意,表示希望结交金兰之好的愿望,更说明北静王爷对贾宝玉的赏识和看重。所以,北静王爷不仅送了宝玉珍贵的见面礼,还热情地邀请宝玉到王府走动交流。
“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四是基于喜欢怜爱:一件凫靥裘。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孩。她不仅通文墨,而且是见识非凡。自小跟随父亲将天下十停走了六七停。
如果说大观园中的女孩们是读了“万卷书”的话,那么宝琴不仅是读了万卷书,而且还行了万里路,所以宝琴风采的与众不同就是见识多带来的气质升华。
这样的一个出众的女孩子,一到贾母面前便获得了贾母十分的宠爱,享受同吃同睡的待遇,还令王夫人认作干女儿,俨然把宝琴当成了亲孙女一般。所以,贾母送个她了一件极华贵、极精美的斗篷--凫靥裘作为见面礼。
“凫”指的是野鸭子,“靥”指的是面颊部,“凫靥裘”就是用野鸭子头部的羽毛制成的斗篷。野鸭子那小小的头上能有多少毛,要织成这样一件斗篷,不知需要多少只野鸭子。
故宫博物院现保存着一件凫靥裘褂,为圆领、对襟、平袖、后开裾式。这件凫靥裘褂在移动时随着方向变换,闪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是蓝绿色,有时泛出紫色,光彩夺目。
这件得之不易的斗篷,既是贾母对宝琴的喜欢和恋爱,更是贾府无比富贵的象征。
五是基于尊重仰慕:二十四两银子。
宝玉与秦钟一见如故之后,加之姐姐秦可卿的关系,秦钟作为宝玉的伴读,获得了进入贾府私塾读书的机会。秦钟在到贾府私塾读书之前,其父秦业亲自携了秦钟,并二十四两银子作为贽见礼,拜见了私塾的负责人贾代儒。
贽见礼就是见面礼,“贽”通“挚”、“质”,指旧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起源于西周、春秋,凡与尊者相见,必有所执,以为礼。
在贾府私塾内讲课的老师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业是喜出望外,觉得“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处于对贾代儒的尊重和仰慕,也基于儿子能在“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贾家私塾中抬得起头,宦囊羞涩的秦业东拼西凑地封了二十四两银子,既是见面礼,又是学费。
只可惜,事与愿违,秦钟不仅没有学业进益,还搭上了性命,上演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六是基于特殊目的:金玉戒指和腕香珠。
在七十一回中,贾母的八旬大庆时,前来贺寿的南安太妃提出要见一见贾府的小姐们,贾母便唤来了宝钗、宝琴、黛玉、湘云和探春。
南安太妃送给她们的见面礼,便是每人一只金玉戒指和一串腕香珠。金玉戒指是送给女孩子的首选礼物,腕香珠也如北静王爷水溶送给宝玉的香珠一样,是皇室成员送礼的“标配”。
当然,在此处北静王妃以及其他前来拜寿的贵宾也送了礼物,都被曹公一笔带过,而独独对南安太妃送的礼物作了细致的交代,因为这是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南安太妃明明要见的是贾府的小姐们,而贾母唤来的小姐中只有探春姓贾。所以,贾母应该是知道南安太妃真正要见的人是探春,如果只唤来探春,目的性太强,容易引起别人的猜测,只好拉上钗黛她们四个当一回“吃瓜群众”了,这也是探春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和亲远嫁的一处伏笔。
七是基于互相投缘:玉玦扇坠和两条汗巾子。
《红楼梦》中各种描述的见面礼多为单方面的馈赠,只有二十八回中的宝玉和琪官之间是双向的互赠。宝玉和琪官是在冯紫英组织的聚会上认识的,宝玉对琪官的名声早有耳闻,并期望一见。谁知,心到缘到,这场聚会上的那个“妩媚温柔”、令他十分留恋的人正是琪官蒋玉菡。
两人很投缘,相谈甚欢,互赠了见面礼:宝玉送个琪官了玉玦扇坠和松花汗巾子,琪官回赠了一条大红汗巾子。这两条汗巾子都非二人本人之物,宝玉赠给琪官的汗巾子是袭人的。琪官赠给宝玉的汗巾子是北静王爷刚刚送的,乃“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琪官才带在身上不久。如果不是遇见了十分投缘的宝玉,琪官断不肯相赠。
随着《红楼梦》情节的推进,这两条汗巾子的见面礼,实属半吉半凶之物。“吉”的是暗伏了袭人与琪官的姻缘,“凶”的是为宝玉招致了贾政的一顿毒打,实在是福祸两相依。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