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所谓“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的始终只有三种印迹:感性美、理性美、灵性美,也是美的三层境界。
感性美是用五官感知到的美,止于赏心悦目的外观,像80%的明星成功源于一颗漂亮的脸蛋,对明星的追捧就是人们对感性美最初的认识。
理性美是通过了感官的测试,上升到心理层面的需求和依恋.像爱情,就是理性美的产物。
灵性美是超乎了自身需求的灵魂信仰,是一种对生活的意义和使命的寻求,是爱的终极力量形成的一种信念。像宗教信仰,超脱自身的心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超然心态。
灵性美的超然之处在于不管你有没有发现,它都以一种艺术形态而存在,蕴含在作品之中。其实每个人都有灵性,只有激发和未激发的区别。
对于信仰上帝的人来说,灵性就是他们与上帝的关系的体验;
对人道主义而言,灵性是他们与人相处的自我超越的体验;
对于阿申巴赫而言,灵性就是达秋的美对他的引导,使他进入到了一个魔性世界。他在这场同性的暗恋里面,体验了一把死灰复燃的单向爱情,只是魔性战胜了理性,偏执地延误了自己的性命。
阿申巴赫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笔下《魂断威尼斯》的男主人公,用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一种极端的灵性美的境界。
从感性美的偶遇到理性美的尾随,再到以死相伴的绝恋,将感性美上升到灵性美的高度,以命相随。
本书主要讲述了50多岁的老作家阿申巴赫,从德国到威尼斯旅行修养,因为偶遇让他痴迷的14岁波兰美男子达秋,放弃避开瘟疫的最佳时期,而导致命丧威尼斯的故事。
美男子达秋的美是大家公认的感性美,而我们对这种美都停留在了感性阶段,最多发展成为热衷于他的铁杆粉丝,为他欢呼为他发狂。
但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老作家,阿申巴赫在初遇达秋时,就完全被他的美所惊呆,从书中描绘达秋的句子可以看出来。
阿申巴赫惊讶地注意到这个男孩儿长得是如此完美。他的脸色苍白,神态优雅,亚麻色头发,鼻子挺拔,有一张迷人的嘴。
完美、优雅、迷人,用这样动人的词语来形容一个青春美男,不自觉让人想到了青春期爱恋萌芽的心。
可是,阿申巴赫是一个50多岁的老人,迷恋女性可能会被人接受,偏偏他因为一个美男而心醉。这就开启了同性恋的大门。
表情纯净圣洁,非常迷人,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完美无比,阿申巴赫觉得无论在自然界或造型艺术中,都从未见过这样一个有吸引人的作品。
美则美矣,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远观是一种有距离的欣赏,亵玩则是一种破坏水中月的亵渎。
这种距离既是一种人生经验,也是人与人相处的一种尺度。任何不经大脑思索的不理智的痴迷都是一场灾难。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当年痴迷的“四大天王”刘德华的迷妹杨丽娟,疯狂追星,辍学、不工作、不交友,唱所有刘德华的歌,看所有刘德华的影片。
甚至逼着父母卖房子,父亲卖肾筹资以供她接近刘德华,只为了签名和合影,最后害死了父亲才得以清醒。
追星就是最典型的感性美的产物,看得见台前的光鲜亮丽,却看不见台下的艰辛和黑暗,并不能获得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共鸣,仅止于对外表的单向迷恋。
偶像明星的存在就是感性美的代表,把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把最难受和难堪的一面留给自己,所以观众得到的永远只能是表象美。
只有真正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来自对方的气质或能力时,理性美才慢慢散发出来,才能在双方之间泛起涟漪和情感的共鸣。
对于理性美最美的状态就是,两个一见钟情的人以相识相知相爱的方式,增进彼此情感的升温,爱情本就是一件让人心动不已的事。
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只是同性恋在我们的大多数人中不被接受,而成为异类,但却也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爱恋形式。
阿申巴赫对达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心思,全然表现在他的脸上,暗恋之情言于意表。
每天阿申巴赫都期待着达秋的出现,有时,当达秋真的露面时,他却假装忙着别的事儿,丝毫不去注意这位打身边过去的美少年。
爱是想靠近又收回手,担心破坏这份美好。
但有时,他们也会目光相接,这时,两个人总是表现严肃。长者为隐藏自己的内心激动的情绪,尽量表现得有教养、有威严;但达秋的眼睛却流露出一种质询,一种沉思的质问。
阿申巴赫仅仅因为感性美,引发出了一系列的内心波动,犹如一个青春焕发的少年的心,爱慕并追随着达秋的身影,好像晚霞凝望着朝霞,艳羡他的朝气、仰慕它的美,就是余生最幸福的事。
对于同性恋我们一直是回避和歧视的态度,觉得同性恋是异类。但是纵观同性恋史,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而我们身边早就有一些先例存在。
传奇巨星张国荣早在1997年的演唱会上,以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公开和唐鹤德的恋情,出柜后他在媒体前毫不忌讳,与男友唐鹤德公开牵手出入港台大小场合,张国荣的骨灰至今仍放在唐唐的家中。
台湾名嘴蔡康永在2001年11月21日天资讯台录制《文茜小妹大》节目时,就坦陈自己是同性恋,他与男友刘坤龙1994年相识,厮守21年,不畏外界眼光,一路相知相惜相守至今。
2014年10月30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发表文章承认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并表示作为一名同性恋感到自豪。
同时,很多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同性恋家庭的合法权益。
1989年10月1日,丹麦成为第一个认可同性结合,允许同性伴侣进行登记的国家。
2001年1月1日,荷兰成为第一个法律认可同性婚姻的国家,同性婚姻家庭享有传统家庭所享有的一切待遇。
2010年3月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承认同性婚姻。
2019年5月17日,中国台湾立法机构“院会”通过“同性婚姻专法”,认可同性婚姻,并且可以采用“寄亲收养”的方式收养另一方的亲生子女。
这样看来,对于爱,我们是不可掩饰的,对于理性美,我们是不可抑制的,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爱恋,我们都应该给予祝福。
幸福的爱恋是美好的,极端的爱恋却是毁灭性的,阿申巴赫最后对达秋的爱恋到了极度幻想的境地。
在威尼斯发生瘟疫时,阿申巴赫不仅不想办法离开,竟然幻想所有人在瘟疫中死掉,他就可以摆脱所有的恐惧和羞耻感,只留下少年达秋和自己在海边无拘无束地漫步。
最后天不遂人愿,阿申巴赫-却因此而命丧威尼斯,只留下一片遐想,至此也终结了阿申巴赫对所有美追求的脚步。
一辈子不长,且行且珍惜,任何事情都不值得我们用生命去换取。
捷克诗人杨·斯卡涩说
诗人并不发现诗,
诗在后面的某个地方
许久许久以来它就在那里,
诗人只是未发现它而已。
达秋的美,众人皆知,那是属于青春特有的感性美,也许有人喜欢达秋,做他的小迷妹,铁杆粉丝,但只有阿申巴赫痴迷,愿意为他付出生命,近乎疯狂的行为最后毁了自己。
达秋成为阿申巴赫生命最后最珍贵的灵性美的产物,超乎生命之外的迷恋,没有任何肉体和言语的接触,仅止于眼神的交流,就能换来阿申巴赫内心的翻江倒海,让我们为之动容。
理性美以感性美为基础,感性美是理性美的完美延续,灵性美是感性美和 理性美相互融合之后升华的产物,对于美,我们应该懂得适可而止。
同时,对于各个层次的美,我们都是以各人的主观意识为尺度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定义,只有当美内外兼修,美得恰到好处时,方显自然本色,回归质朴。
所以我们对于自己钟爱的人或者物,需要爱得刚刚好,爱只爱7分,留3分给自己。如果自己不幸福,是没有办法给他人幸福的。
愿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拥有一份爱人的能力,过上美满的生活,人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