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毛主席亲自过目了参会代表的名单。在看了一遍后,他便紧锁眉头对身边人嘱咐道:
“长征时的红一团团长小顾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一定要找到他,这次庆典可不能没有他。”
对于毛主席钦点的人物,负责庆典筹备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可从军队到政府部门查了一个遍,根本没找到这个人,只得到一个线索:此人已经消失8年,现在可能在林县。没多久河南林县广播中便传出了一则紧急消息:
“国庆大典在即,有位老同志正在被邀请之列,他曾经担任过红一团团长......还请听到广播后速来林县政府与我们取得联系,同时也欢迎大家踊跃提供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播后的第四天,根据一位村民提供的线索,这位红军团长被成功找到。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70万人大游行,一同欢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此时这位衣着朴素的红军团长便默默的站在观礼台一角,眼含热泪的看着下方的壮观景象,这盛世如他、也如当年的战友们所愿!这位红军团长究竟是谁?为何会消失8年?又为何能让毛主席念念不忘呢?
投身革命,红军无畏艰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红军是一支历经劫难,从不认输的队伍,而红一团团长顾贵山便是其中的代表。
1908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离世,震动天下。同年,在安徽六安的顾姓家庭,一个普通的男婴来到这个世界。带着对自家孩子的殷切期盼,父母给他取名贵山。可乱世何贵可言?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国内军阀的压迫,顾贵山一家过着朝不保夕的惨淡日子。在苦难中愈发坚韧的顾贵山,看清了国家的危难局势,同样坚定了他投身报国的信念。
幸运的是,六安有着浓郁的红色传承。早在1920年,这片土地便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8年底,安徽共有我党党员1323人,其中六安便占据了一半多。也就是在这一年,从共产主义看到救国希望的顾贵山,不顾波及全国的白色恐怖危险,义无反顾加入了我党。
入党后,顾贵山始终活跃在家乡一线,发展革命力量,为建立根据地做准备,表达出了积极的革命热情。可这还不够,他希望奔赴最前线,为革命做出更多贡献。
1929年8月,整齐有序的红军队伍新增了一名成员,他就是我党的优秀成员顾贵山。顾贵山是块天生当兵的材料,在战场上他悍不畏死,又不缺智慧,多次与国民党的围剿部队游击作战,立下不少战功。由于表现突出,他的晋升速度也不慢,在红军队伍中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和连长职务。
1934年,我军错误执行左倾路线,与蒋介石百万围剿大军正面决战,最终寡不敌众,大批红军战士倒在了这场战役中。顾贵山虽然勇猛,但他也难以护住众多战友,不少熟悉的身影从此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怀着悲痛的心情,顾贵山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长征的艰难旅程。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这段路程比之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还要难走。顾贵山却没有任何绝望的念头,带着部队走过了一关又一关阻碍。
不得不说的是,也就是在这段长征路上,顾贵山第一次与毛主席产生交集,两人共同走过了诸多艰难险阻。对于顾贵山的勇猛和担当,主席印象深刻;而对于毛主席的睿智与大气,顾贵山更是万分钦佩。
1935年,中央红军终于披荆斩棘到达陕北,在此地扎根落户,从此我党进入延安时期。此时为了更好地管理协调,部队开始进行一定的整编。而在这次变动中,多次立功的顾贵山成为红一团团长。
台前幕后,老兵退隐
红军的道路注定少不了挑战,与国民党部队的争锋还没结束,1937年卢沟桥便全面失守,日军吹响了全面侵华的号角。在与国民党确立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方针后,我军奔赴战场,开始了更为惨烈的厮杀。
身为军队中坚力量的顾贵山自然少不了冲锋陷阵,在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同时,他也多次遭遇险境。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中,毫无人道的日军为了胜利,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将毒气弹投向战场。
这次顾贵山没有躲过毒气的伤害,当场倒了下去。直到枪炮声暂歇,他才被战友带到了战地医院。在经过军医的救治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顾贵山的眼睛却受到了极大的损伤,视线模糊,很难再上战场杀敌。
虽然军人的宿命就是战场,但考虑到顾贵山的特殊情况,毛主席还是将他调到了非作战单位。从此前线少了位冲锋陷阵的猛士,115师卫生所却多了位认真负责的合格所长。对于自己部门接收的所有伤员,顾贵山都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战友,仔细安排救助护理,忙得不可开交。希望这些将士们能够早日康复,继续奔赴战场杀敌。
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10余年时间里,身处前线的顾贵山共经历了400多场战斗,或轻或重,有10次左右的负伤经历。直到1948年,长期身受旧伤摧残的顾贵山,身体条件愈发脆弱,很难再忍受高强度的一线工作。不得已之下,他被组织调回到大后方,在农业部、商业部边养伤边为人民服务。
1949年10月1日, 在毛主席激情有力的发言中,新中国正式成立。次年,在一片欢呼声中,解放战争也正式结束。此时大局已定,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解放后的建设阶段。身体欠佳的顾贵山松了口气,他很难再为国家建设事业奉献足够的精力。为了不拖累国家,经过深思熟虑后,这位完全有资格进入将军序列的老兵,选择了退伍。
据罗绍义将军回忆,他曾经为顾贵山送去了河南军区司令的任命书,不过被这位老兵以身体问题婉拒。他是真的在为国家考虑,希望把机会留给精力更多的年轻人。1951年3月 ,顾贵山脱下军装,藏起军功章,离开了他为之奋斗数十年的军队,来到妻子的老家河南林县,加入农民队伍,继续为祖国的粮食生产尽一份绵薄之力。
国庆10周年,见证新中国的强盛
顾贵山这样一消失就是8年,直到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为了向世界彰显新中国的国力,毛主席准备办一场规模宏大的国庆典礼。在被邀请人员中,毛主席专门给出指示,一定要从当年红军队伍中,选出一批代表来北京见证这个特殊的时刻。
不得不说,在这场10周年庆典上,毛主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当他在为活动细节做出指导时,工作人员递交了参会代表的名单让主席过目,接下来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在详细阅读了老红军代表的名单后,毛主席给出指示:“一定要找到顾贵山,这次活动不能没有他!”
可顾贵山消失得太彻底了,工作人员询问了一圈,根本没获得任何有用信息。他只得用笨办法,从军委问到农业部,又从农业部问到商业部,最终才得到一条有用线索:他现在应该在林县。
可林县这么大,该怎么找这位“失踪”多年的老前辈呢?为此北京派出两名同志专门负责此事。到达林县后,他们与当地县领导进行了商议,最终决定用广播的方式将消息送达各村镇。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天后他们得到了有用的线索。
当天一个农民兴冲冲地进入县政府,说自己村有一个给领导喂过马的老红军,他应该知道些消息。当一群人找到老红军后,县委领导很是急切,直接问道:“您认识一位叫顾贵山的红军团长吗?”
老红军很是淡然,不紧不慢地回道:“没听说过,我只是一个军中喂马的马夫而已。”
领导们听到这个回答心已经凉了一截,不死心地再次强调了一句:“您再好好想想,他是毛主席点名要找的人,您知道的话一定要告诉我们!”
当听到“毛主席”这三个字后,这位老红军的眼睛突然泛红:“主席还记得我啊!”原来这位就是曾经的红军团长顾贵山,他刚才隐瞒自己的身份,只是不想被国家找到,成为国家的负担。
当工作人员向顾老详细讲解了庆典的安排和用意后,这位老兵没有再推辞,欣然接受了国家的邀请。当来到北京后,第二天他便进入了中南海。刚见到那位曾经的老战友,毛主席就伸出了自己的手,同时笑着嗔怪道:“你真是让我找得好辛苦啊!”
10月1日,衣着朴素的顾贵山站上了观礼台,台下整齐走过的一排排队伍,似乎将他重新带到了兵戈铁马的战场上,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战友尚在人间。看着祖国越来越强大,这位铁打钢铸的汉子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典礼结束后,顾贵山和刘胡兰母亲以及董存瑞父亲等人在一起照了张合照。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他还见了诸多战友,在一起聊到了当年的事情,同时也聊到了新中国的变化。战友们都很珍惜这次重逢,也许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见面了!
这次顾贵山依旧没有接受国家给功臣的工作安排以及福利待遇,在了结了自己的心愿后,他很快回到了林县那块生活近10年的土地上,继续默默为国家建设付出自己的一分力。
无声的伟大,最后的平凡
虽然回归平凡,但顾贵山的事迹并未结束。1960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第二年,为应对百年难遇的旱灾,本就缺水的林县政府,决定集全县之力挖山凿石,修一条贯穿山西、河南、河北的人工灌渠,也就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这是场以人力对抗大自然的奇迹工程,注定充满着艰难险阻。当时由于年事已高,身体也并不好,顾贵山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这场工程中。不过在了解到工程队缺少炸药后,没有丝毫犹豫,他立马动身再次去到了北京。
在北京,顾贵山找到了长征时的老战友唐天际,拜托他帮忙筹集一批炸药,用于红旗渠的修建。没用多久,这位曾经的后勤部副部长便筹集到200吨炸药,解了工程队的燃眉之急。此后顾老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多次去到北京、南京等地,寻找老战友们筹集红旗渠所需的炸药、钢材等物资。可以说红旗渠的修建,顾老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也是出了大力的。
1986年,年近80岁的顾老因病离世。低调了一生的他,临终前仍不希望给国家添麻烦,留下三条遗嘱:
第一是不留身后名,墓地不必立碑刻字;
第二是不声张不浪费,丧事一切从简;
第三是不添麻烦,不向国家提任何要求。
回顾顾贵山一生,他上战场下耕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一生平凡,却又极不平凡。这样的共产党员值得所有人敬重,也值得所有人学习。我们的国家正是在无数个像顾老这样的人的奉献下,才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老一辈的精神应当在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发扬光大,成为新中国更上一层楼的支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