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影视剧
提起和珅,大家立即就会想到“史上第一贪官”这个头衔。虽然专家们对和珅家产的数目还有争议,而从故宫中传出的那本他的抄家实录也已经被认定为后世“粉丝”的意淫作品,但这个头衔给他却一直没有争议。不过,如果翻翻和珅49年的人生历程,还是会忍不住感叹一声:“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这个老大不寻常
和珅的发迹与乾隆爷密切相关,他的生命与这位老爷子紧密联系在一起。老皇帝在年过半百时提拔了当时还只是个毛头小伙的和珅,从此之后和大人就坐了火箭般直窜上去,还和皇帝结成了儿女亲家,这不知会激起多少那些啃着榨菜馒头望着天安门的北漂们的激情。最有意思的是,他获得皇帝重视竟然就是因为背了一句书。
和珅出于纽祜禄氏,世袭贵族,宰相、皇后出过一大把,这放在今天,绝对算是“子孙三代都享福”的公仆世家。可惜他三岁没娘,九岁没爹,差点被人赶出家门,活脱脱一小白菜的前世。后来虽然在咸安宫上了贵族子弟小学,无奈家里没人,常受人欺负。参加考试,也没能上一本线,最后袭了爵,也只能当个侍卫,是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好在他父亲的老朋友英成喜欢他,让孙女下嫁,和珅对这位夫人也是毕恭毕敬,安分守己,原本也准备做一个终身制的经济适用男了,可没想到,一次偶然机会,居然让他一步跨越三十年。
当时据说当时皇帝的保管员犯个错误,皇帝一怒之下连声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结果旁边连个吭声的都没有。这也不怪他身边的侍卫,侍卫都是八旗子弟,而八旗那会儿都入关一百来年了,子弟都天天吃着祖宗的余粮,谁还有心思读书?要是纪晓岚大学士在这儿,估计皇帝也不会说这么简单的段子。结果皇帝问了两声,还是和珅来了句“是典守者之责也”。皇帝那段话出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和珅的话回答了皇上的问题。这文章早就入选了高中语文教材,高中生都会,真是没福气早生二百年,否则咱也能露一手了!皇上一听来了兴致,一看小伙子眉清目秀,放在今天一定会被星探挖去演偶像剧,顿时有了好感。于是,又考了段《论语》,和珅对答入流,看来当年在上学时虽然受了欺负,可书读得不错。皇上一高兴就让他管布库了,然后和珅就开始他的火箭之旅了。
这段记载,如果不是被多人传抄转载证实,还以为是某刊物上浓得已经有点腻的心灵鸡汤呢!会背段《论语》就能当大官,也太励志了!当然,这可能和乾隆爷的个人经历有关,当年他就是在爷爷康熙面前背了段《论语》,让爷爷喜欢得了不得。之后,康熙还特地找人给他算命,算出他的命贵不可言。然后,他被接进了宫,爹的皇位有了,他的皇位也有了。为了纪念这场会面,他还特地造了圆明园。不过,乾隆是皇孙,本来就有这个资格。和珅就是一屌丝,背段书就能当官,也太玄乎了。
于是,坊间的段子手开始发挥想象,其中最有戏剧性的就是乾隆发现他与自己童年的暗恋对象年贵妃长得一样,而且脖子上还有自己当年在年贵妃尸体上留的印,整个一个穿越版的“人鬼情未了”。不过,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年贵妃当年是雍正的宠妃,后宫中的二号人物,在五年内雍正的孩子都是她生的,乾隆估计连她的面也没见过。她死的时候乾隆就15,之后皇后也死了,乾隆的妈才进位为女一号。故事中说,年贵妃因为打伤了乾隆被赐死自然是典型的梦话了。
那么,和珅上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就得说说乾隆这位皇帝了。乾隆,活了89,在位60年,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掌权63年。这在古今中外的信史中,绝对算得上NO.1。一个掌权如此之久的人,必须有着非同寻常的控制权力法。在中国古代,能够挑战皇帝权力的,无非就是地方军阀势力和朝中大臣党派。乾隆的十大武功,平大小金川,平准噶尔,结果都是朝廷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把这些地区的贵族乃至人民都种族灭绝了,这可以看作是对地方势力派的毁灭性打击。而对付起大臣来,他也不遗余力。
这里需要讲清一点,古时大臣的党派与今天的政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与今天的帮会倒是很像。简单点说,就是某些人,或是同乡,或者对脾气,就聚在一块,看谁不顺眼,兄弟们一块儿灭了他。乾隆要当老大,绝不是老大中的老大,而是唯一的老大。他即位之初,满臣以鄂尔泰为首,汉臣以张廷玉为首,分为两派。鄂尔泰比较命大,没两年就自动见了先帝,什么谥号,追封,一样也没少。不过乾隆很快收拾了他儿子和侄子,还株连了一批人,鄂党就此完了。
张廷玉比较聪明,要求退休,乾隆也抓了他一点小过失,逼得这位快八十的老人家大清早进宫谢罪。后来总算回了家,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木头人,什么人也不见,什么话也不说,坐了五年,死了才给了他点面子,让他配享太庙。这样,张党也瓦解了。后来,他还收拾了一些小党派,最终大清朝就剩了他一个老大,其它都是小弟了。不过,老大也有烦恼,因为乾隆的年纪渐渐大了,很多事情的确是没精力处理了。这时,他要提拔官员,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资历浅,没人缘,绝对没有成为老大的条件;二是能干事,能帮他解决实际困难。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伙子和珅恰好符合这两个条件。和珅不是先管的布库吗?别小看这官,当年孔老夫子开始工作也是干得这个。而唐玄宗之所以重用杨国忠,并非因为他是贵妃的堂哥,两人的血缘关系已经隔得挺远了,就是因为仓库管得好。布库看似简单,但要把鸡毛蒜皮的事处理的井井有条,也挺考察能力的。更重要的是,接近皇帝,展示能力的机会自然就多。要知道,杨国忠后来当了宰相,身兼四十余职,管仓库的官也还兼着呢!
遇上这样一位老大,和珅被提拔也就不奇怪,他也就此从经济适用男变成了凤凰男了。出来混江湖,有这样一位老大罩着,当然顺风顺水了。
刀把子亲
江湖常言道,爹不亲娘亲,娘不亲祖师爷亲,祖师爷不亲,刀把子亲。最后亮出刀把子,跑江湖都知道,亲不亲还是要看实力。这和珅如果就会背几段《论语》,那估计能当个管布库的官也就不错了。和珅要没有硬邦邦的刀把子,也做不了那个位置。
和珅的刀把子如何,咱们不说他干过的大差使,就从两个小细节看。话说有一回,西藏的班禅给皇帝上了封表,皇帝打开一看,藏文,谁认得?那时不兴学外语,连满语会的人都越来越少了,溥仪就说自己不会满语,更别说藏文了。你说也奇怪,班禅上书竟然没翻译。满朝文武傻了眼,乾隆传旨让和珅来。和珅一来,打开一看,立马就笑了,说是班禅要来北京给皇帝祝寿。你看,和珅虽然考科举不行,他人家精通冷学问,还总能派上用场。乾隆皇帝当年发配了纪晓岚,后来招他回来,一是为了编《四库全书》,二是因为老是没人接皇帝的下半句他也难受。和珅这手可比纪晓岚接句子有用多了,你不想重用他都不行。
再说另一件事,东印度公司派马戛尔尼访华,结果为了下跪的事双方闹崩了。清廷大臣要求他行三跪九叩礼,马戛尔尼说我见了英王也只跪一条腿。大臣这就纳闷了,西方来的使者也不少了,荷兰的、葡萄牙的都来过,也没排斥过下跪行礼啊,怎么到了您这位爷这里就行不通了?也难怪,当时的英国已经拿下了大半个印度,虽说丢了北美,却拿下了加拿大,日不落帝国已经走向全盛,号称海上第一帝国了,自然腰杆子笔直。双方谈了十来次,也没个结果。乾隆爷急了,派出和珅谈判。和珅一来,就提出了个折衷方案——英国人只跪一条腿,以点头代替叩首。这样最多看起来行礼不太规范,但问题就解决了。可见,人家和珅的脑子就是好使,他知道如何在计划外找平衡。要知道,几十年后,东印度公司再派使者来,也为下跪这事闹。结果官员没了和珅的脑子,居然想出了个歪点子,让英国人走一夜路去圆明园,在园门口乘着他头晕脑涨时按在皇帝面前叩几个头就行了。结果没想到,英国人就不走了,要休息了。一群官员拥上去要逼他下跪,英国人就喊救命了。最后是头也没叩成,皇帝也没见着,自个走了。有人说,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次认识世界的机会,可惜就为叩头吹了。
从上面这两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和珅绝对可以算作一个全能性人才,而且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难怪皇帝会那么喜欢他,谁叫人家刀把子硬呢!江湖上有着这一号,可不全凭嘴啊!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和珅的结局也令人悲凉,乾隆爷两腿一蹬,嘉庆在先帝灵前就把他控制了,从定罪到赐死,前后不过几天时间。有人奇怪,乾隆难道不知道他是贪官吗?为什么不治他。这就要说说乾隆的心态了。乾隆五十五年,有个内阁学士尹壮图上书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处处是贪官,皇帝只要派几个人暗访一下就行。皇帝看了,说你会同户部侍郎庆成去查贪官去。不过,皇帝把暗访改成了明查,到之前都要五百里加急通知地方。这样要能查出问题来,除非官员脑子进水了。结果查了一年多,一个脑子进水的都没有,尹壮图也知道结果,就上书皇帝说天下全是好官,就我一个混蛋,请您把我关进大牢,重重治罪吧。最有意思的是这事的结局,大臣们给尹壮图议了死罪,皇帝批复是即刻出狱,仍回内阁当你的官,就是官职降了几等。不过,尹壮图不伺候了,过了两年以母老为病辞官,皇帝很不情愿地批准了。有人说,这事是和珅在后面使坏,不过皇帝也不是糊涂蛋,怎么能听任和珅摆布。乾隆实际上对于国家的情况也是有所了解,不过他这时已经年过七旬,没有精力再搞一次反腐风暴,他认为贪官是个别现象,发现一起打击一起是必须的,但没必要弄得天下不安。人一老,就想着安稳过日子了,谁想折腾呢?
他爷爷康熙也一样,当年江南科场舞弊案,康熙包庇了罪证确凿的两江总督噶礼,对之从轻发落。噶礼的娘是康熙的奶妈,而此时的康熙年过半百,也不愿再多生事了。如果不是噶礼猪油蒙了心,要害死自己亲娘,康熙也不会下狠手宰了他。乾隆也一样,他晚年也处理过几个大案,出手也很重,但他一直都认为这是个别现象,从不想到对体制进行改革。而作为这个体制的主要维护者,和珅此时已经有了自己的人脉与根基,并且乾隆晚年很多事还要依靠他,自然不会动手收拾他了。
不过,换了嘉庆就不一样了。有人说,嘉庆之所以下决心要除掉和珅,是因为有一次太上皇乾隆嘴里在念咒,忽然问了句“此二人姓名为何”,嘉庆帝还没反映过来,和珅就报了两人名。后来嘉庆问和珅,太上皇要干嘛。和珅说,太上皇念得是密宗咒,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咒死,所以他报了两个白莲教叛匪的名字上去了。嘉庆听了出了一身冷汗,一是为了和珅如此了解太上皇的心思,二是知道他原来知道这咒,万一有天……这个故事我觉得可能性不大,首先白莲教起义的首领有没有被咒死的,好像史书没有记载。其次,这和珅如果会这咒语,这咒语又真有效,嘉庆收拾他的时候就该把他立即杀了,为什么要拖几天?这几天时间,一百个嘉庆帝也被和珅咒死了。
其实嘉庆帝要除了和珅,最根本的目的与他爹即位时除鄂、张两党的原因一样。已经有了新老大,绝对不容许另一个老大存在。乾隆晚年,虽然紧抓着权力不放,但他也敌不过自然规律。他的记性差了,常常连吃没吃过饭都记不得。他说的话,大臣们听不懂,只能说着太上皇圣明,叩个头退一边去了。他批的奏折,大臣们还要讨论一下,究竟是满语还是汉语。而他还要紧紧抓住大权,和珅最明白他的心意,就成了国家实际的掌权人。这样的人,皇帝怎能容忍呢?
和珅自己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结局。和珅幼年生活贫寒,但又与贵族子弟一齐生活,这不可避免地让他有一种自卑感。而等他掌了权,自卑感就变成了贪婪了。和珅的贪婪也可以从两件小事上看出,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垄断京城的粮价,由此低入高出,来发横财;他府上的仆人虽多,但大多数生活很差,晚饭就一碗稀粥,根本吃不饱。可见,和珅是大钱小钱都要搂,越搂越不嫌多,最后就把自己给断送了。和珅的幼年生活让他有了种小家子气,结果当了大臣还是不除,迟早还是会送了自己的命。
和珅临死前写了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又有段子手出来,说和珅后来投胎成了慈禧,这纯属胡说。其实,和珅致死都不甘心,觉得自己不该落得这样的结局。无独有偶,六百年前,权相蔡京在冻饿交加的流放路上,奄奄一息之际也写了首词:“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蔡老爷子临终时也梦到自己回到了瑶池阙下,同样对自己的结局不甘心。
总之,这两人都属于有才无德,行走江湖,如果没有铁肩担道义的志气,至少也得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否则,出来混,迟早都要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