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父亲因突发紧急住院接受了3周的治疗。
这个突发事件打破了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生活的正常性。
我和娃爹将有限的精力重组,分配到医院中的老爷子,家里的老太太,身边的娃和工作四个方面,对娃的关注自然就减少了很多。然而平日里撒娇卖萌的娃,却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成熟。
我有更重要的任务!
老爷子急诊当晚,我和娃爹要在医院陪护。
娃被安排住在老太太家。我要求娃做作业,早睡觉,娃却惦记着姥爷,吵着要去医院探望。意见难以谈妥,即将“打”成一致。
我突然想起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的观点: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于是我对娃说:“其实,让你留在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什么任务?”娃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
“你看啊,姥姥走路不利索,又担心着姥爷,人的情绪一紧张,血压就容易升高。我把她一个人留在家,我不放心啊。你能不能帮我照顾好姥姥?”
娃忽闪着她的大眼睛,认真的看着我,足足思考了两分钟,然后重重的点了一下头,说:“行!”
“如果姥姥有不舒服的感觉,你要马上给我打电话。”
“行!”
“如果姥姥要拿东西,你要帮她拿。”
“行!”
“你要提醒姥姥按时吃药,早点睡觉。”
“行!”
接老爷子出院那天,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坐在一起吃晚饭,我对老爷子说:“娃想去医院看您,说了好几次,我拦着,没让去。”
娃立马儿接过话,神采奕奕的说:“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任务,我要照顾姥姥!”
我自己睡就好了呀!
老爷子手术的前一晚,我和娃爹做了分工:我住到老太太家,一来安抚情绪,二来老太太家离医院近,第二天一早到医院比较方便。娃爹带着娃住在家,第二天送娃上学之后再到医院。
事情安排妥当,已经快十点了。娃爹担心我这么晚了一个人出门的安全问题。
这时候娃出主意说:“爸爸,您去送妈妈呗。”
我:“你一个人在家不害怕?”
娃指了指她抱在怀里的新宠小熊,说:“我有小熊。”
娃爹:“你也该睡觉了啊。”
娃:“我喝完奶,涮完牙就睡。”
我和娃爹交换着眼神:娃虽然早已经独自睡,但是睡前总还是会要求我们陪一下,讲个故事,聊聊天,或是听音乐。
娃却等不及了,帮我们做了决定说:“爸爸您快去送妈妈吧!我可以抱着小熊,听着音乐。我自己睡就好了呀!”
被娃催促着出了门。
娃爹把我送到老太太家楼下,马上掉头回家。
没多久,微信上接到娃爹的消息:“我到家孩子都睡着了。孩子长大了,莫名的感动。”
我把通知放桌子上了。
每天,我都会按着老师发的作业通知,一项一项询问娃有没有做完。娃经常会漏下一两项,尤其像试卷签字、通知回执这类没有记在记录本上的,十有八九都会遗漏了。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常忍不住叨叨她几句“怎么这么不操心”之类的话。
老爷子住院这段时间,每日的例行作业检查也顾不上了。好在老师会每天发布晨练的小测结果,娃时常榜上有名,这让我很安心。
这天晚上,我和娃爹还在医院,突然接到娃的消息说:“妈妈我把作业已经都做完了,准备去睡了。有份回执明天要交,我放在桌子上了,您回来帮我签字,然后放进我书包里吧。”
今天有发通知?
我赶紧翻翻班级群,老师还真说过这事。忙叨叨的,我和娃爹都没看到这个通知。
娃爹笑嘻嘻的对我说:“娃也有靠谱的时候啊!”
你一转身,孩子就长大了。
想起娃第一天上学,背着小书包,梳着马尾辫,一步一回头的往校门里走。
我和众多新生家长一样,站在门外,目不转睛的看着娃走进校园。
学校门口负责迎新的老师催促着家长们离开,他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说:“您们都回去吧,您一转身,孩子就长大了。”
其实,孩子在转身走进校门的时候,她就已经长大了,只是我舍不得转身。
很多事情她早已经可以自己搞定,是我以为她还需要保护,需要指导。
孩子的能力被家长的保护掩盖,如金埋沙中。
不需要强加给娃过多的保护,不需要让娃过度的依赖。孩子都是很靠谱的,当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时,他会做得很出色。
在你转身时,娃会闪耀出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