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年前的1831年12月27日,查尔斯达尔文登上英国海军舰艇“贝格尔”号,开始了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旅行。
此行中孕育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后世把此次航海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航海考察之一。但最初达尔文登上舰艇只不过是作为舰长的旅伴,父亲甚至认为这次旅行纯粹是浪费时间。从一个不被父亲看好的顽童,追随自己的内心渴望,找寻方向,勤于思考,达尔文终于成为改变世界的博物学家。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由丹麦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汉娜·斯特拉格撰写、达尔文后人推荐的《达尔文传——从平凡顽童到博物学家》,讲述了一个追猫逐狗的少年如何在兴趣的引导下,善用资源,成长为进化论奠基人的故事。
父亲眼中儿子“不学无术”
“你整天不是打猎抓狗就是抓老鼠,你这样会让自己和全家人丢脸的!”达尔文在垂暮之年回首往事的时候,脑海里还萦绕着父亲对他的呵斥。
达尔文出生于名门世家,祖父是一位科学家,父亲是著名的医生,母亲来自陶瓷产业大亨韦奇伍德家族。但是,达尔文童年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9岁那年被送进了公立学校,但是对学校里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完全没有兴趣,他晚年在回忆录里写道:“对我而言,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那所学校整个就是一片空白。”
虽然达尔文对学校的课程没有兴趣,但是更广大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却让他陶醉其中。他在大自然里钓鱼、收集矿物和鸟蛋,和哥哥在花园的棚子里做化学实验,骑马、打猎。
16岁时,达尔文被送到了名校爱丁堡大学学医,但他对解剖尸体和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给病人做手术毫无兴趣。他“吊儿郎当”学了两年,正经课不好好上,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参与课外活动。对父亲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很不成器的孩子。但是达尔文有自己的坚定的兴趣所在,他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一个生物学家,他遵循自己的兴趣为自己寻找老师。他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动物学家罗伯特·格兰特。虽然达尔文在大学里没有选修过格兰特老师任何的课程,却成了格兰特最用功的学生之一。他跟随老师在福斯湾附近进行了多次的野外考察,在观察和描述那一带沿岸海域的海洋生物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训练,这些技能使他在多年后的“贝格尔”号航行中一展才华。更重要的是,达尔文在追随格兰特老师学习的过程中间接触到了物种变异的最新的思想——也就是进化论的雏形,这些思想虽然有很多漏洞,但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追随本心探究自然奥秘
达尔文退学离开爱丁堡的时候,没有拿到医学学位。学医不成,父亲建议他将来当牧师。达尔文压根不想当什么牧师,但期间用业余时间搞的自然史研究,却完全可以被他人所接受。为了实现研究自然的潜在梦想,他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前往剑桥大学学习。希腊语、拉丁文以及神学课程,达尔文依然没有兴趣,但是为了学位也还是凑活着学完了。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昆虫的研究中,对收集甲虫简直走火入魔。他甚至抱怨说:“连个可以一块聊聊昆虫的人都没有,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死去。”
想学习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老师,很快,他结识了植物学教授约翰·亨斯洛和地质学教授亚·赛奇维克。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课外讲座、实地考察和非正式的小组学习,他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剑桥毕业之后,达尔文本应该听父亲的安排,归隐乡间去当个牧师,但是他的内心里还是想要去旅行和探险,这时好运来了。他在剑桥结识的亨斯洛教授被人要求推荐一位植物学家跟随英国皇家海军乘坐“贝格尔”号军舰进行一次勘测和探险航行,亨斯洛教授建议达尔文担任这一任务。起初父亲对这个计划很不以为然,为了成行,达尔文向舅舅求助,舅舅帮助他说服了父亲资助这次旅行。这次的航行的确改变了达尔文的人生轨迹,并不是浪费时间。
细心观察发现“达尔文鸵”
追随自己内心的渴望,达尔文踏上了环球旅行。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比如原本名不转经传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让达尔文有了很多新发现,生态环境看起来相差并不大的群岛中,每个小岛上的物种都有着微妙的区别。比如当地常见的地雀属,它们如此近缘,喙却变化多端。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不停地思考。
在南美洲海岸上山骑马打猎,他一直在寻找一种鸵鸟,比普通美洲鸵鸟更小,颜色更深,羽毛一直垂到腿上,开始他一无所获,后来他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圣诞前夜,在“贝格尔”号的锅里有炖熟的鸟肉,吃完饭他猛地想到刚吃到的肉可能就是他非常渴望做标本的小鸵鸟。达尔文及时保住了那个鸟的头、颈、腿、羽毛和皮肤,并送回给英国的亨斯洛教授。后来这种鸵鸟被命名为“达尔文鸵”。
五年时间里,达尔文四次横渡大西洋,探访南美洲大陆及周边岛屿,深入南太平洋,远赴印度洋,并对沿途的种种生物、地质现象、民风民俗,以及当地的政治制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同时带回大量珍贵的标本。
进化论并不是达尔文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达尔文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详实的证据,综合前人的观点,最终发布了石破天惊的著作《物种起源》。
(李峥嵘 作者为教育硕士、金牌阅读推广人)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