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农言
扬州市江都区有小白湖、清澈明亮的湖水,像钉在穿过湖水的京杭大运河边上的璀璨明珠,闪耀着苏博湖边的风景,散发着人文悠久的水乡风情。
一、邵伯湖之邀
小时候听爷爷讲:在家西面的西面的西面有一邵伯湖,有一年遇大汛,湖堤决口,汹涌的洪水奔流而来,一直淹到家里的大门搭子,人畜、庄稼遭受了严重水灾,由此可见邵伯湖的安危对一方百姓的福祸是多么的重要。还听爷爷讲:相传在很久以前,邵伯湖畔有一位打鱼的穷苦渔民,一日在湖里打捞上来一只沾满了黑泥浆的坛子。回家打开盖子一看,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还分享给了周边贫穷的渔民用。但是,用完了第二天又满了,原来邵伯湖是一只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金坛子。
澹澹的邵伯湖,传奇的邵伯湖,在扬州市蜀冈尾闾,即江都的西区,古属三十六陂。一千六百多年前,因这里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面高的地方容易泄水,所以常遇干旱,粮食欠收。而东面低的地方常有蓄涝,农田易淹水,百姓的生活常遭受水患之灾。东晋太元十年,当时居住在扬州城东北二十里地步丘的东晋大臣谢安,心系当地民众的艰苦,经过实地考察后,就决定率领百姓于此筑埭。蜿蜒的大坝,既积蓄了西面高地上的水源,解了旱忧,又挡住了泄往东面低处的洪水,免了涝患,高低得以两利。后人在追思为民解忧的谢安时,将他的治水功绩比之以周代的召伯公。由此,所筑的大坝就称为邵伯埭,埭旁形成的湖就被冠名为邵伯湖。湖光水色,从此就有了“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胜景。
楚腰的邵伯湖,长十七余公里,最宽的地方约有六公里。它的身段如婀娜多姿的淑女;它的容颜如浓妆艳抹的西子;它的水色如洁白柔嫩的肌肤。小鸟依人似的依躺在京杭大运河道旁。湖中有河,河中有湖,相得益彰,把邵伯湖畔装扮得如诗如画。从古至今,不仅给地方百姓带来调洪、灌溉和养殖之利,那自然风景还令许多的文人墨客向往哩。
岁月愈积淀就愈有魅力,再经邵伯人不断地精心打造,邵伯湖畔更是丰润了、俊俏了。在这个夏日最具魅力四射的时候,我带着一把雨伞,欣然地又来到了美丽的湖畔,饱览这令人心悦的芳容。
二、绮丽的运河生态文化公园
占地十二万平方米改建的运河生态文化公园,既是邵伯湖畔的绝美景区,又复活了明清运河故道的昔日风情。
沿着东西向的棠湖路一路西行,过了一座两边有飞檐翘角的仿古式廊桥,就看到前面宽阔的大运河堤上有一座叠石假山,还有一个小亭子耸立在其间,北面就是邵伯湖畔的运河公园景区了。忽闻一曲清新悠扬的《茉莉花》民乐,随风而来,婉转转的旋律,悦动着心扉。凝眸寻视,原来是在公园南端的一座长亭里,有一位风度翩翩的乐手,正在浪漫地吹着萨克斯。或低音委婉,或高音激昂,给人一种踏歌而行、乐中赏景的情调来。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先是登上了假山之顶,向北远眺,就清晰地看到,悠长的大运河西边是浩渺的邵伯湖,东边就是南塘河和古运河组成的柳岸风光带。一湖,一运河,一塘河,加之西有沿湖大堤,中有运河长堤,东有南塘和古运河相连的长岸,组合起来如同一个“川”字的形状。
下得山来,步入公园的铁牛弯景点。这里的南塘河据说是以前湖堤决口时,滚滚的洪水冲出来的一个大沟塘。如今,既是南塘河西的柳岸,又是大运河又宽又高的大堤上,有一只一人多高的,传说是能驱水妖、逐水怪的石雕邵伯雄鸡。那两只刚劲有力的大爪子,紧紧地抓住脚下的泥土,气宇轩昂地站立着,看样子是要用它那宏亮的声势,一边震慑咆哮的洪水,一边告诉镇水铁牛的汛情。那九头黑色的铁牛,排列在运河大堤边,分别仿制的是邵伯、瓜洲、高邮、淮安、洪泽、涟水的镇水铁牛,因建公园而复制的它们,聚集在了一起。铁牛的东边,还有两头仿制弯头镇壁虎坝上的石雕壁虎。面对着清凌凌的南塘河水,卷足而卧在柳树下,风风雨雨中职守着镇水的使命,有一种欲与河堤共存的态势。
回眸那九头列阵的铁牛,皆曲膝劲卧在大堤的草地上,昂着头,犄角朝天,竖着耳朵,双目圆睁,炯炯有神,一种活灵活现的样子。或许是,它们在全神贯注着运河里水势的动态,倾听河水涌动的声响吧!时刻准备着,用岿然不动的身躯,以“九牛二虎一只鸡”之力,悍卫着大堤,不让百姓遭受水患之灾!我钦佩地抚摸着这些不可撼动的卫士,觉得它们沉默中蕴含着神气、灵性。就想,有它们镇守着湖河大堤,再汹涌无情的洪水,又怎能不望而怯步呢?
朝前走,便是桃花坞景点了。如果说,铁牛湾的神兽,传递的是力量与神奇,那么,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的挑花坞,呈现的就是唯美与典故。在廊亭和桃树之间的一块草坪上,立有孔尚任和蒋继轼及书童的雕像。蒋继轼身穿长衫,手握一把折扇,与身着长袍外加对襟袿子的孔尚任边走,边看,边聊,神态儒雅。跟在身后的小书童,双手托着一只装满像是小樱桃的盘子。
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是清代戏曲家,著有《桃花扇》名戏。有记载,康熙二十五年秋,黄河决口,灾情严重,孔尚任奉命随刑部侍郎孙在丰到淮扬一带办理下河疏浚工程。在三年半的岁月里,孔尚任“扁舟孤棹,暮海朝湖”,往来于江淮之间的同时,又拜访了邵伯的名士蒋继轼。蒋继轼是邵伯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曾参与《明史》纂修,熟知邵伯的民俗、民情、民调。孔蒋二人在京都时,多有来往,在诗词唱和上更是增进了友情。蒋继轼时常眷恋着家乡,一首“菱芽出水荻苗齐,甓社湖连邵伯堤。正是扬州春尽日,流莺啼过竹林西。”把家乡的初夏风景描绘得如同一幅唯美的画卷。
此时此景,或许就是那年初夏的那一天,孔尚任舟过邵伯湖,找到了蒋翰林府。久别重逢的两个人在花厅品茗叙旧后,再到花园欣赏曲水假山、各种果木,又见樱桃满枝、翠笋新绿。情景交融,猜想他俩兴许是在桃花坞处论《桃花扇》,亦或是雅谈邵伯畔的特产、诗词、民谣等人文话题吧?我久久地凝视着,就幻觉是两人穿越了时光隧道,并肩从远古走来的。在这个柳色青青、樱桃累累垂满枝的夏日,桃花坞处惟见古人款款踱,又闻古人轻聊声,为邵伯湖畔着实增色又添彩了。
突然,一阵阵笑声从前面的木板桥上传来。原来是,桥上有一位身着花旗袍的女子,柳叶眉,秀发齐肩,纤腰肥臀,一手持着花伞,一手拿着自拍杆拍抖音,像是画中柔情似水的江南女子,一步一扭地从小桥上缓缓地走过。“乖乖隆嘀咚,韭菜充大葱,刮刮叫呀!”旁边的同伴们起哄地笑着。
木板桥上笑声朗,南塘河中夏荷盛。经过一处净瓶广场,就到了构景于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的景点。
朱自清是扬州人,四岁至六岁的时候,曾随做小官的父亲在邵伯古镇生活,家就住在万寿宫的大院内。眼前,河边的朱自清雕像,戴着一副眼镜,一身长衫,右手搭着长椅的靠背,面朝着运河、湖泊的方向,翘着二郎腿,以一种沉思的姿态坐在长椅上,荷香的南塘河自然就多了一份韵味来了。
我也学着他的模样坐在雕像旁边的长椅上,心里默默地问:您一定是在回忆梦中的童年了吧?他沉默着。又问:您是不是沉醉在当年荷塘月色的场景之中呢?还是想起那釆莲的女子和那委婉的釆莲曲了呀?他依然沉默着。突然,闷热的天空下起了雷阵雨来。我起身,撑起随身带的折叠伞,走到南塘河边,站在水榻上。看着雨水洒进如高脚酒杯的荷叶间,盈盈的荷叶,又倾斜着把天降的雨水洒入了河中;雨中高挑的茎杆摇摆着荷花,那种媚姿儿,像是不停地撩逗着水里的鱼儿,兴奋的鱼儿便跃出水面,朝着荷花一袭飞吻;恍恍惚惚中,河对面的那樽高大的双面观音,手托着净瓶,飘飘然地从高坡上走下来,轻巧巧地立在荷花间。
一会儿,云过雨止了,河面又平静了下来。此刻,再看朵朵笑靥的荷花,水淋淋的,如同是刚出浴的少女,绯红的脸庞上还流淌着晶莹的香珠呢。我像是被那一股股扑面而来的清香熏醉了,近看远看就觉得:夏雨中的荷塘与月色下的荷塘,景色是同样的迷人哩!忽然间,我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走到朱自清的雕像处,寻找到了一块薄薄的砖片,就当作是瓦片,朝一处没有荷叶的水面上打起水漂来,顿时河面上漾起一串涟漪的水花……
河还是这碧水传情的南塘河,茶花园相邻着菏塘月色。从春到夏,茶花开罢荷花开,柳岸既延续了靓丽的色彩,又有赋予了浪漫的诗意。步入茶花园,仰瞻着大堤上高大的苏轼雕像。儒雅的大诗人,身着一件飘逸的衣衫,盘着发髻,一撮蓄积了文彩的胡须,神彩飞扬地面对着浩渺的河湖,手握一支硕大的毛笔,以湖水为墨,以大堤为纸,寓情于景写下了“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不朽的诗篇,永久地刻录在雕像旁的巨石上。诗因景而灵秀,景因诗而名重。这个时候我看懂了:邵伯湖畔的风景,因一位位名人和文人的莅临而更有魅力了,邵伯湖畔的文化,因一篇篇名诗和名著而更有史韵了。
我面对着苏轼的雕像和河对岸的梵行寺,就这么沉思着。有位花白头发的奶奶走到我身边,就问:“河那边金瓦黄墙的房子是寺庙吗?”我说:“是的,那是梵行寺,旁边高大雄伟的雕像,就是手托净瓶的双面观音。”于是,老人家伫立在原地,悄悄地双手相合,面对着梵行寺和观音,双目紧闭,隔着河默念起来,调皮的小孙子在苏轼的雕像下玩着。不一会儿,老人家睁开眼,放下双手告诉我:“我大儿子家的孙子快要考大学了,平时成绩蛮好的,我在心里祝愿他能考个名牌大学!”我说:“只要临场沉着发挥,一定能成功的!将来呀,你大孙子来游赏邵伯湖畔的风景时,也像这大文豪苏东坡一样,再写赞美的诗篇哦!”老人家牵着小孙子的手,望着手执一支笔的苏轼像,微笑着……
三、厚重的邵伯老街
从茶花园的柳岸幽径向北,经过一排有人、文浮雕的壁墙,就到了高水河,也就是废弃掉的明清古运河的一小段水道。踏在石块堆砌的滚水坝上,目测,古运河的水位高于南塘河的水面有一层楼那么高。河面上,一叶扁舟在绿油油的棱盘与荷叶间穿行,蹁跹的蜻蜓在荷花上盘旋着;两岸边,有人在蓊蓊郁郁的树荫下垂钓,激情的知了在树上放声高歌着;脚下古运河的水,从坝头上的一道道小石槽间流入到南塘河里,哗啦啦地,跳动着这岁月长河中经久不息的韵律。
从滚水坝登上东岸边的一个双层屋面的小亭里,就看到青砖青瓦的水韵幽幽的老街了。漫步在古运河沿线上曾经最重要商埠之一的邵伯大码头处,看那三十多级青石台阶延伸至河底,如同是一本本厚实的史书,层层叠叠地堆放在这古河边。踏着寂静、光滑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下,一步一步去追寻昔日繁华的起点。
看波光粼粼的水面,遥想远古的运河上,一定是官船、商船帆樯林立,桨橹和撑篙欢动,码头上有上船的人,也有下船的人,一片热闹的场景吧。邵伯运河故道上,自北向南有竹巷口码头、大码头、牛家巷码头、庙巷口码头等大大小小的码头。而大码头处,主要停靠的是南来北上的客官船。想当年,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时,就是从此码头上岸,驻跸在这邵伯畔的老街上,还留下了许多传说的佳话。
经过乾隆亲笔题写的“大马头”青砖门头,(不解乾隆帝为何要去掉石字偏旁?)向老街里走。这条始建于康熙年间的老街,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千多块青条石铺就的街道,东西宽约三米,南北长约三里地,分为南大街、中大街和北大街,旧时有长生巷、流芳巷、油店巷等五十七条窄窄的巷子。
每条幽深的巷子都藏有曾经的故事,文天祥,孙觉、苏轼兄弟、黄庭坚、朱自清等许多文人官客都留下了传奇的足迹,甚至,幻觉中还能谛听到从巷子里传来董恂的读书声呢;每一段街市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位于大码头处的老街,有四十多间的明代建筑的古屋,那依稀可见的木刻、砖雕间隐含着古老的文化,而街道两边有马头墙和水磨细砖的老宅,门前用块石铺成的蝙蝠、如意、元宝的吉祥图案,想必是显赫的大户人家吧。老街上有卖油蔴五金、绸缎布匹的商店;有旅馆澡堂、茶楼小吃的;有卖船上用的配件、火油店等,百货云集。有意思的是,老街上的“章源兴秤店”前那一副对联“大权在握两纽关心,轻重得宜一丝不苟。”想想,既是制秤人对一杆秤的精工细作,又道出了商贾公平买卖之外的哲理。
座落在老街里的巡检司,是古代的一种地方基层官署。自宋朝始,各朝各代均在各州县的关隘、渡口等重要之地而设置的巡检,掌管的是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之事。巡检司院内有一棵约三层楼高,七百余年的甘棠树,开花时奇香无比,招蜂引蝶。看到的是老枝枯干,皮皱如鳞,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想到的是历经了许多年的寒霜冰雪,烈日风雨,依然挺拔耸立,给人以敬畏之情。后人为了纪念治水功臣射安,在邵伯湖畔栽植了甘棠树。从此邵伯湖有了个美丽的外号叫甘棠湖,街也叫甘棠街了。
一条沧桑的老街如是一部站着的史书,谱写着岁月长长的篇章,向人们诉说着曾经兴盛的故事。街道上那排列整齐的条石,如同是一个个琴键,脚踩着这光滑的条石音键上,迸发出来的是一曲水乡古老的绵绵之音,清新如潺潺的湖水,回荡在邵伯湖畔,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四、滟滟的湖水,浓浓的韵味
走出老街向西行,有一座“于天文属斗分野”的斗野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仿佛是天上落下来的北斗星。而旷泽千里的邵伯湖,犹如是上天倾泻下来的银河。命运多舛的古斗野亭,始建于(1069)宋熙宁二年。古就古在卧蹲在亭北的重达三吨的邵伯湖镇水铁牛,还有宋代的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张舜民等绝妙古诗,也有镌刻七贤诗碑于壁的苏、黄、米、蔡传世墨宝。韵就韵在假山耸立,雕石栏杆,玲珑精致的建筑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松柏挺拔,翠竹林立的优美景点。
过长桥,经过雄伟壮观的邵伯船闸,就看到浟湙潋滟,浮天无岸的邵伯湖了。远处有几条打鱼的荡舟,近处有馨香四溢的荷花,水上有鸥鹭飞翔,水中有鱼虾遨游,湖边有郁郁葱葱的芦苇,湖岸有柳枝飘逸的柳树。
看到了“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就想起了史书上记载的欧阳修泛舟赏荷的故事。风雅豪情的欧公,在扬州任郡守的期间,对邵伯湖的荷花十分的喜爱。每到夏日时,就携客往游,还主持操办荷花酒筵。酒宴开始前,派人到邵伯湖取千朵荷花,插在花盆里,散放在宾客间。酒宴开始后,则取一枝荷花在客人中传递,依次摘取花瓣,摘尽最后一枚花瓣者饮酒。传荷饮酒,既风雅又富有情趣,席间弥漫了酒香、荷香。南塘河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盛景,邵伯湖有欧阳修的“传荷飞觞”佳话,湖水滋润了荷花,荷花弥香了湖水,怎不让人怡情悦性呢。
再看水湄上翠绿的芦苇,昂首挺胸,笑傲湖泊,如同是绿色的城墙护卫着湖堤。临风摇曳时“唦唦”地轻吟,那泛起的一道道水波像是书写的一行行有关《拔根芦柴花》的乐谱。
古时候邵伯是扬州有名的戏曲之乡,相传会唱歌的人很多,但唱得最好的要数莺歌了。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是邵伯的观音会,聚会上有对歌竞赛,唱得最好的就得到歌王的称号。然而,在比赛前莺歌突然生病了。恰巧的是遇见了一位神医,叫莺歌到水急浪大的湖中拔根芦柴花,煎水服饮,连续三日,保证药到病除。结果莺歌的病真的好了,嗓音更响亮了。赶上比赛的那天,莺歌干脆就以秧号子为曲调唱了首芦柴花,声情并茂,委婉动听,大家都惊呆了。从此,民歌《拔根芦柴花》在邵伯湖畔传唱开来。
风景怡人的邵伯湖畔,它要赞美,它要歌颂。长期以来,集民风民俗,孕育出了水腔水调的民歌、号子、小牌子,曲调中夹带着荷藕的清香和芦苇的芬芳。后来,在人们不断地传唱中、升华中,逐渐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地方戏曲一一扬剧,飞声大江南北,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同时,给在外的游子增添了一种乡愁,又为邵伯湖的文化增添了一道戏曲韵味。
邵伯湖畔既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悠久的戏曲韵味,还有舌尖上浓浓的鲜味。临湖眺望,茫茫的湖面上渔舟荡漾,网起网落,仿佛嗅到了从庖厨里飘逸出来的网鲜味道。淡水的邵伯湖内,最有名的是龙虾、银鱼、螃蟹等。为了让鱼儿跳得更高,为了让虾蟹爬得更远,地方政府每年在邵伯湖畔搭台举办龙虾节。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邵伯焖鱼;有红彤彤的龙虾和螃蟹;有水里长的菱角荷藕;有香喷喷的邵伯香肠等等。于是,街道香了,湖河香了,香飘十里引人来。人在品尝,天在看,要是在天的古代美食家苏东坡,还有董恂、欧阳修等文人看到那个庞大的盛宴场景,一定会诗性大发起来的。字里行间赞美的是:龙虾节展示的是水鲜特色,扩大的是无尽商机,传播的是水韵文化等诗篇。
不知不觉中代表时光钟的太阳,已转到湖西的那一边了。风姿绰约的邵伯湖畔,那水的风光,水的韵味,水的文化,水的美食,还有那古街和商铺,运河故道和码头,廊桥船闸和商船,古式古韵的小亭楼阁……如是一幅再现的“清明上河图”,看得我如痴如醉……
一汪湖,几处景;一湖水,几种味,便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