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婴儿喜欢吮物,不管什么东西抓到手就往嘴里放。吮物是宝宝的生理需要,也是孩子探索周围世界,认知事物的一条重要途径。宝宝学会坐后,视野比躺着的时候开阔了许多,随着视野的扩大,他的小手也开始活跃起来,到处抓东西。这时正值小儿探索事物的萌芽期,当他抓到物品后,除了看看和敲敲,还要放入口中,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探索,从质感上获得对物品的进一步认识。对于几个月大的婴儿,光依靠手的触觉功能去感知外界是不够的,因为嘴巴触觉较手的触觉更敏感、更发达。等指尖的触觉敏感并逐渐灵巧后,用嘴巴确认的行为会随之减少。
吮物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孩子只有通过尝过、吃过许多东西后,才能建立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的概念。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太阻挠孩子的这一探索活动,但同时要注意孩子的玩具应经常清洗,以免因不卫生引起肠道疾病。有毒的或危险的玩具不要让孩子咬,比如上了漆或有锐边的玩具等。
早在原始人类,味觉和嗅觉是两个生命攸关的重要器官。我们祖先依赖嗅觉选择环境,依赖味觉选择食物。而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味觉和嗅觉成为两个最易被忽视的感官。大多数婴儿在生后几个月内,只能尝到奶水的味道,至于嗅觉,更是一个“被遗忘了的角落”。其实,婴儿的味觉和嗅觉早在出生时就已具备,新生儿能感知酸、甜、苦、咸四种味道,但进一步的发展和分化有待于今后生活中不断的体验和积累。
千万年来,哺乳动物依靠特有的气味和灵敏的嗅觉来辨认母子关系,人类仍然保留了这种生物学的特点。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新生儿能将头部和鼻子准确地转向自己母亲气味的方向,并唤起愉快的情绪,从而使食欲增加。生后5天就能区别乳母和其他母亲奶的气味。如果哺乳期的妈妈浓妆艳抹,驱散了原来的体味,或更换哺乳人,婴儿会表现的很不安,甚至出现哭闹、拒奶等现象,这种紧张情绪会延续到幼儿期。
婴儿的味觉很敏感,出生第1天就表现为对浓度高的糖水有兴趣。给婴儿喂药,他会表现哭闹和抗拒。要让宝宝的味觉灵敏起来,可以在孩子出生4个月后,分别用纱布沾点温水、冷水、糖水、辣水、酸水等让他吸一吸,对味觉是个很好的刺激。宝宝稍大之后逐步让他品尝不同的食物味道,如在大人吃饭时,给孩子用筷子舔尝肉味、菜味、咸味、酸味、果汁味等,也为添加辅食作准备,但只限于舔尝,不能吃下去。同时大人要伴以亲切的言语和情感,并作出尝试及闻味的动作,“啊,这是甜的,这种东西真好吃!”。当宝宝6个月后,逐渐地添加不同味道的辅食,这样孩子的味觉灵敏性就会很快发展起来。
儿童营养学家告诫我们,要使宝宝的味觉得到良好的发育,作为父母,应该特别重视宝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如果在这个感受性较强的时期,宝宝有了对各种食物的品尝体验,他会拥有广泛的味觉,以后就乐于接受各种食物。假如我们给他的食物比较单一,宝宝的味觉发育就可能不够发达,尤其是以后接受食物的范围也会比较狭窄,而且不那么愿意接受他从未体验过的食品及其味道。有的孩于偏食就是这样造成的。味觉使孩子扩展生活的经验和知识,并与其他感觉一起共同丰富孩子对外界的感受,从而增加智慧。
嗅觉的多样发展同样也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婴儿躺在妈妈的胸脯上,用鼻子闻一闻妈妈身体的味道并且记住这种味道,对婴儿来说,体味是他分辨母亲与其他人的重要信息。把好闻的气味给婴儿闻,他会把头转向发出香味的地方。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其嗅觉会变得敏锐、发达。如给孩子洗澡时,可让孩子闻香皂、淋浴液、护肤霜的味道;户外活动时让孩子闻空气的清新、花草的芳香;吃饭时让小儿闻各种食物的香味、调料的异味等,这样可培养孩子较为敏感的嗅觉,提高其认知能力。嗅觉使孩子能充分感受视觉、听觉所不能触及的客观世界,使他们增加感觉体验,丰富生活经历,扩展感觉通道,通过嗅觉而使大脑获得特殊的智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