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冰层和尘埃的周期性气候循环生成了火星两极的冰盖。季复一季,年复一年,每一次气候变化都会周期性地缩小它们的规模。这是一张模拟的立体视角图,是基于奥德塞火星探测器获得的数据制作的。NASA / JPL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NASA的火星勘探轨道器最近用雷达对火星北极冰盖进行了扫描,发现了最近一次火星冰河期留下的痕迹。
探测结果表明,正如科学家的预期,火星最近一次冰河期结束于大约40万年前,而且实际残留至今的冰量也与理论相符。与此同时,科学家还通过数据完善了火星气候变化的理论模型,由此他们可以测定冰层在火星两极和中纬度地区之间的运动方式,以及这些冰的容量。
火星拥有明亮的极地冰盖,这从地球上,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每个火星年,二氧化碳干冰和二氧化碳雪会季节性地在火星两极覆盖、消融。火星北半球的夏季,残留下来的北极冰盖全部由水冰组成;南极冰盖的主要成份也是水冰,但在南半球的夏季,那里仍然会覆盖一层相对较薄的干氧化碳干冰。
和地球一样,火星的自转轴倾角和轨道外形每几十万年都会发生变动。这样的变动,会导致行星的气候发生非常大的改变,比如带来冰河期。不过地球上的变化较为轻微。这样的周期性的气候改变,就是所谓的米兰科维奇周期。
科学家用火星勘探轨道器上的浅表地层雷达制作了一幅图像,把冰和尘埃的层次结构,以及火星极地冰层的蓄积情况,用一种类似垂直切片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科学家分析了几百帧类似的图像,寻找其中分层结构的特点与变化。
结果,学者们发现在整个北极冰盖中,存在着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之上与分界线之下相比,冰层的积聚非常快,也非常一致。
通过分析顶部的那种雷达图像,科学家在火星冰极冰盖中发现了冰河期留下的迹象。NASA / JPL-Caltech / 罗马第一大学
研究主导者,行星科学家Isaac Smith说,“冰层上部几百米处所呈现出来的特性表明,那里存在过一个侵蚀期,紧随其后的则是一直持续至今的快速积累期。”
在地球上,如果极地和高纬度地区持续变冷几千年,就会出现冰河期,导致冰盖向中纬度地区扩张。而在火星上,如果自转轴倾角增大,其极地就会变暖。在此期间,极地冰盖会退缩,水汽向赤道迁徒,在中纬度地区的地表形成冰层和冰盖。极地变暖期结束后,冰层会在两极再次积聚,中纬度的冰层就会消失。火星极地冰的这种退缩和扩张,就是Smith和他的团队在雷达图片提供的记录中所发现的。
通过基于火星轨道参数,尤其是它的倾角而制作出来的气候模型,能够预测上一次火星冰河期结束的时间,大约是在40万年前。那时,火星的两极开始变冷。从那时起,极地的冰层厚度增加了大约300米。
Smith发现,火星极地冰层上部的厚度最大达到了320米,其容量相当于给火星全球包裹上一层平均60厘米厚的冰。
“这表明,我们实际上已经确认了最近一次的火星冰河期,及自那时起极地冰层的再次生长。由此,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在火星极地和其它纬度地区间有多少水在移动,对火星气候的认识也会增加深入,”Smith说。
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27日的《科学》杂志上。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