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搞科研注定了大器晚成?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别人博士刚毕业的年纪,就已经拿下了国内知名大学正教授的职位。
今天盘点一下我国30岁以内的正教授。
1、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刘明侦
刘明侦,出生于1990年。2011年以全系第一名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201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工程院的荣誉硕士学位,2015年拿下牛津大学博士、博士后,被赞美貌与智慧并存。
2013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社、澳大利亚国家广播公司都以大篇幅报道重庆女孩刘明侦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学术论文,论文是她就读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的研究。
完全摒弃了染料敏化典型的介孔结构,利用真空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高效的平面异质结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为该电池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认识。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开发的新宠,即将正式迈向市场。
仅三年时间,Google 学术目前引用量已超过2700次,成为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内他引次数最高的三篇论文之一。当时年仅23岁的刘明侦博士也成为在Nature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
2015年10月,刘明侦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26岁入选第十二批“青年QR”,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2、浙江大学 教授杨树
杨树,1990年出生。16岁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201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2015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PhD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每年仅三位获奖者),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访问助理教授。入选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被聘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树教授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在 TED、EDL 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 60 余篇 ,被领域内著名学者以及 Infineon、TSMC、NXP 等国际领先半导体公司多次引用和正面评价,是 IEEE EDL、IEEE T-ED、APL、PSS 等国际期刊审稿人,被 IEEE EDL(2015-2017 年)和 IEEET-ED(2014-2017 年)评为金牌审稿人。
杨树非常低调,面对90后教授的光鲜头衔,无数记者想要采访她,她都委婉地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希望能够给我一些空间专注于工作。”
3、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顾实
顾实,1990年出生。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物理学和数学双学士学位,201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博士学位,并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萨特思韦特神经影像实验室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复杂系统小组进行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Nature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期刊;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美国科学基金委、美国自然基金委的多个项目;受邀担任Cell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顾实大学期间的成绩就非常亮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他都拿了一等奖,大四那年他与同学组队参加首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拿下了全国第一(唯一的一个团队金奖)。随后宾夕法尼亚大学全奖直博,师从DanielleS. Bassett教授和JamesC. Gee教授,主研神经网络科学。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 教授宫勇吉
1989年出生,第十三批“青年QR计划”入选者, 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2015年在美国莱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201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Yi Cui教授。
最近5年,在材料学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并列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20篇、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共60篇左右。引用次数超过4000次,H因子28,申请美国专利2项,并多次受邀为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Advanced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杂志审稿。
5、中南大学 教授刘路
刘路,1989年出生,2012年被中南大学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他是“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也是最特别的教授 —— 本科毕业仅一年后,就以硕博连读在读生的身份成为教授。
刘路在读大三时仅用一晚就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Seetapun)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困扰国际数学界多年的难题“西塔潘猜想”, 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
2011年9月16日,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他应邀出席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并作了40分钟报告。2012年,年仅23岁的刘路与发现人类迄今为止所知最大黑洞的美籍华裔天文学家马中珮、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华人王赣骏教授、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等11人一起摘取了凤凰卫视授予的“影响世界华人”奖杯。
6、湖南大学 教授李东
李东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经历,但这位「土产」博士毕业即获聘为教授。
李东,男,1990 年出生。据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介绍,李东2009 年进入同济大学就读,2013 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以直博生的方式继续留校攻读,并于 2018 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李东的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博士期间总计发表SCI论文17篇(总计影响因子147.247),其中一作论文8篇(总计影响因子89.682)。李东曾获得校级奖项四项,被评为同济大学学术先锋。
7、浙江大学 教授陈阳康
陈阳康,1990 年出生,2012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5 年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对,你没有看错,直博三年获得博士学位。
陈阳康教授主攻地震反演和地震波场传播信号处理方向,主要研究成果是开发了一套基于整形正则化约束的多源地震数据分离、成像和反演的理论和技术流程 ,通过多震源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成倍提升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效率,相当于对整个地球做 CT,极大节约成本,从而带来数以亿美元计的经济价值。
陈阳康教授在 lEEE 、Geophysics 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 1100 次,于 2016 年担任 SEG 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并担任著名 SCI 期刊 Computer&Geoscience 副主编,Journal of Seismic Exploration 编委,且常年担任多个国际顶尖期刊和国际重要会议的审稿人,先后受邀在国际合作学术报告 40 余次,并发表会议论文 90 余篇。
8、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王虹
王虹,女,1991年出生,Applied Materials Today期刊编委。201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药物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17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17年11月至今任职于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马达的设计和应用、活性胶体基础研究、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