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吴融(女)给苏宁孩子们上课。
援藏老师周著和西藏孩子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子夜 通讯员 刘进 长沙报道
“支教一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一开始,支教人好似一个点,拥有无限动力与激情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一个点遇上另外一个点,一点一点汇聚在一起组成了线,这条线就成了一个组织。”望城区支教老师陈露敏在日记中写道。
为贯彻湖南省关于“三区”支教工作的文件精神,深入传承和贯彻新时代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这片雷锋故土历久弥新,永不褪色。自2014年起,望城区每年会选派18名优秀教师前往边远地区支教。三年如一日,望城区教育局已将这视为常态,从未间断。“我们每年的支教团欢送会望城区政府副区长苏敏芳都会出席,为支教老师们鼓劲送行。支教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更是一份职责,我们希望将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带过去的同时,也能把望城教育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爱心传递过去。”望城区教育局负责人说。
名师送课 绥宁教育沐春风
老旧的黑板、满是斑迹的桌子,窗外绿茵葱葱,讲台上支教老师授业解惑,讲台下孩子们积极响应……刚一见面,绥宁支教团长李宇屹就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照片不是大特写,但透过手机屏幕观者仍能感觉到孩子们兴奋的情绪。
照片里的老师是来自望城二中的英语教师禹向荣,支教期间禹向荣深刻认识到绥宁英语教学方式存在发音问题。针对问题,她开始绥宁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总结平时的教学所得,积极撰写相关教学论文,此外,她积极与当地老师进行教学探讨,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她所撰写的《用自然拼读法教学英语单词初探》论文获得绥宁县一等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老师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技巧。
支教对每位支教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提升,它不仅仅是对本身的提升,更是对受援学校教育方式的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让绥宁直接看到经济效益,那么帮助绥宁提高师资能力,则是解决脱贫的长远之计,支教老师到绥宁后,课上教学模式的更新仅靠支教老师的带动还不够,需要引进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帮助受援学校老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李宇屹告诉说。
禹向荣老师只是望城区支教老师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望城教育局积极开展名优老师赴绥宁送课活动,为受援学校送去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20多节示范课,此外,望城教育局还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除名师送课外,望城区教育局校还争取社会民间支持,帮扶山区体育教育。2016年望城区的高塘岭实验小学、长郡月亮岛学校、苗苗足球俱乐部等到绥宁县唐家坊学校开展了足球公益行活动,开启了山区学校足球进校园的新篇章。
援藏传帮带 尽显望城情怀
“来西藏为什么?在西藏干什么?离开西藏留下些什么?”这是周著对自己深深的追问。
“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连吃饭、睡觉都变成了困难的事。”说起初到西藏的那段经历,周著老师心有余悸。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自然坎”;而如何深入有效开展工作是“工作坎”,也是周著面前必须跨越的鸿沟。“如果一年半过去了,我们回首往昔,没有变化,就是失败,我们重‘输血’但更重‘造血’。理念上的帮助比物质上的帮助更为弥足珍贵,作用也更持久。”周著告诉记者。
“当时去的时候,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给我们的定下三年升学率达75%的目标。”周著说道。援藏期间,周著担任高二年级语文组组长,他发现学校对高考形势不够了解,于是他开始了解西藏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所掌握的情况,对症下药。此外,他还将望城区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入受援学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援学校教学管理方式。“援藏期间,学生的差异化明显,为此,我们开始重视专业生培养,抓教学重点,一年时间,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升学率达80%,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周著告诉记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教学方式援助外,支教老师还推动了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 “青蓝工程”的发展,期间,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荣获山南市首届高中教学竞赛“集体一等奖”,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所有入选参赛的老师均为“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成员。学校“青蓝工程”,旨在帮助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本地青年教师迅速、稳步的发展,同时发挥援藏教师示范作用。通过援藏教师一年的悉心无私的“传帮带”,受援学校青年教师有了显著的进步。
除援藏支教老师传帮带外,在望城区内也有一群来自西藏的孩子,2002年望城一中西藏班开办至今,共招收300多名西藏学生。 2016年秋季,“山南代培班”进驻,望城区人民政府拨付3000元/人•年的西藏学生办学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并配备1名藏文教师。
以上种种都只是望城区教育局支教工作的部分写照,除绥宁以及西藏地区开展支教工作外,望城区教育局在今年暑期还派驻了4位教师援助龙山县洗车河镇进行暑期培训。据了解,三年间,除资源分享外,望城区教育局走访并资助贫困学生130人,进行爱心捐助活动20余次,募集爱心善款和教学用具、爱心衣物、课外书籍等共价值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