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吃蛋糕,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不少好友为“熊猫不走”集过赞。
说到新消费,不能不提“熊猫不走”这个品牌,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数据特别牛,成立五个月就能做到惠州第一,4年开城24座,拥有超过2000万私域用户,月营收过7000万元,复购率达到50%,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连生日蛋糕,都能人均年复购4.3次!
二是因为战术可复制,大多文章里,都在解释熊猫不走的差异化定位是什么、分析这个定位为什么好,但是这个定位是怎么找到的呢?是创始人灵光乍现,还是有一套可借鉴的方法?在不提价的情况下,如何调控成本结构,既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又能保证盈利?在运营推广上,还有哪些可借鉴的点?
这是今天我们琢磨熊猫不走,希望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快乐”这个定位是怎么找到的
网上流传的故事,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个误会,就是熊猫不走这个品牌,是先洞察到了用户对生日仪式感与快乐氛围的需求,然后才着手去做的,这是理想中的故事。
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是创始团队先决定要做蛋糕,然后才摸索出“快乐”这个差异化定位,下面我们来还原一下:
熊猫不走的创始人杨振华之前做过很多生意,比如一家餐厅、白雪公主美甲店、叮当便利店,财务上都非常成功,不过更重要的,是实践验证了两条“获客之路”:
一是注重服务,比如美甲店里提供免费饮品、赠送丝袜、随时备着创口贴等,像极了海底捞;
二是送货上门模式,尤其是叮当便利店,采用的就是O2O模式,用户线上下单,店里备好货直接送到门口,而且依靠加盟模式,在20多个城市开了四百多家店;
但是,规模大,不一定赚钱。
杨振华在高维学堂分享时,坦言:“当时做便利店的时候,门店数多用户也多,但只靠供货给加盟商来赚取差价太难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我们也这么做就没有优势。如果供应链不赚钱,从哪里盈利呢?所以就想(在便利店的基础上)做延伸业务,当时想的是鲜花、蛋糕和开锁这三项。”
鲜花、蛋糕、开锁,三选一,你猜他选的是啥?
蛋糕吗?当然不是,那是后面才有的事呢。
最早先做的是开锁,为什么选这个呢?因为开锁赚钱啊!捯饬两下,几百块就到手了。
但是后来发现开锁也行不通,一方面虽然客单价高,但需求量少、频次低,市场整体规模不大;另一方面开锁师傅工资不低,而服务半径有限,难以在其他区域市场复制,所以就不了了之。
接下来怎么办呢?还有鲜花、蛋糕可以试一试,看哪一项生意,可以消化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庞大客户群。
巧的是,就在这个关头,杨振华发现有个品牌的蛋糕进入惠州,增长很快,虽然自己没有做生日蛋糕的经验,但就是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
总结一下,之所以选择做蛋糕这个品类,内,是因为要在美甲店、便利店基础上,做延伸业务;外,是看到其他品牌发展很快,眼馋了。
这与很多企业的现状都很相似,希望能在主业基础上有所突破,延伸出新的增长点,也看到市场上很多新机会,但是怎样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呢?怎样才能真的做出结果呢?
2017年12月,熊猫不走在惠州正式成立。
最早的打法中规中矩:自己没有烘焙经验,就聘请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和一位食品厂的生产厂长;自己没有品牌,就注册一个,然后买广告位投放;缺啥补啥,有美甲店和便利店的利润输血,有相对充裕的资本和试错空间;
其中最重要的决策,就是请小马宋来设计营销策略,虽然用小马宋的话说,自己也是“硬着头皮上的”。
为什么觉得难呢?因为这个品牌完全是从零开始,没有特别多历史资料可以参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拍脑袋做方案;而品牌方给出的产品特点是,用料更好、更美味、更高端,所以早期也只能测试性地用了几句广告语:“送重要的人,当然要送更好的蛋糕”、“五星级蛋糕,只送给最重要的人”。
卖点的还是蛋糕的质量更好。
头几个月里,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并没有“找到一个炸开市场城墙的引爆点”,接下来重点来了,这个引爆点是怎么找到的呢?
是从用户评论里找到的。
小马宋团队给熊猫不走提出过一个小建议,因为生日蛋糕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点,谁能记得去年生日蛋糕长什么样呢?
所以就建议配送员身穿熊猫服装、头戴熊猫头去送货,还配合唱歌跳舞等表演,结果有大量的客户反馈说这个形式很好,很喜欢,尤其是小孩子们,他们参加完一次别人的生日,回家就要妈妈在过生日时,也买这个熊猫人送货的蛋糕,成了用户评论中最亮眼的表现。
再总结一下,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关注用户的真实评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小马宋的其他案例中,常见的基础工作,就是对用户评论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找出用户到底为什么买;
现在一扇大门已经徐徐拉开,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吗?
杨振华团队说,每当有同事过生日,他们都会在公司组织派对,为了给寿星带来惊喜和感动,而且还要求每一次派对的创意都不能雷同。比如有一个同事是《上海滩》的重度粉丝。在他生日来临之际,杨振华和其他同事们一起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个上海滩主题的生日会,将生日会现场打造成民国年间的上海滩,参与生日会的人,服装也是清一色老上海的帮派打扮,让过生日的同事好好过了一把当大哥的瘾。
小马宋团队说,这是“生日蛋糕陷阱”,顾客买一个生日蛋糕是为了吃蛋糕吗?不是,他们其实是为了过生日,所以过去我们产品设计的重点错了,应该是生日,而不是蛋糕,重点不是为顾客创造一个好吃的蛋糕,而是为顾客创造一个快乐的生日。
其实,这都在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这个定位是对的、这条路是能走得通的。
二、既不提价,又差异化,成本结构是如何控制的?
发现这个定位后,熊猫不走迎来了自己的质变,从一家卖蛋糕的公司,变成了一家生日策划公司,卖的是为生日仪式感和快乐氛围。
这种仪式感和快乐氛围要怎么实现呢?
熊猫不走团队在这上面花了很多心思,比如:
· 在收货环节,继续强化熊猫人送货的概念;
· 祝福语也提前设计好了几十条,方便用户下单时选择;
· 除了熊猫跳舞之外,增加朗读情书、拉小提琴、魔术等表演,并且每个月都更新唱歌内容和跳舞的内容;
· 要熊猫人主动与顾客合影,这就可以引导顾客多发朋友圈;
· 在春节期间,配送蛋糕的熊猫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蛋糕的附着一个横幅,大致意思是财神金言祝你年入一亿。
· 在配送的蛋糕盒里放上亿万津巴布韦币(当前人民币和津巴布韦币的汇率是1比94亿),制造惊喜;
· 如果是朋友聚会,携带一个拍立得相机,立拍即洗送给用户;如果是小朋友,会免费送一根棒棒糖;
· 推出双拼、多拼等款式蛋糕,满足用户品尝不同口味的需要;
· 除了传统的生日蜡烛,还增加一种小烟花;把一张纸片的普通生日帽,换成可以闪闪发光的帽子;还使用泡泡机、幸运抽奖等玩法;
理想很丰满,就怕现实很骨感,这些差异化服务,背后都有一个词,叫“成本”。
熊猫不走蛋糕在增加差异化服务的同时,并没有提高客单价,而是坚持与普通生日蛋糕的价格持平,大概150-300元这个范围;
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蛋糕本身,单价高,毛利也高,能做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让一点利问题不大;
另一方面是成本结构上的改变。
传统蛋糕店都开在社区周边,前店后厂模式,做的是“周边人”的生意,最大的固定成本就是房租、装修、烘焙师工资,新开店成本估计要在200万左右,而且每新增一家店,这些固定成本都要相应增加;
但是熊猫不走采用送货上门的模式,完全颠覆了成本结构:
1、舍弃门店,自建中央厨房,一个城区设置一个仓储配送中心,经过2-3级配送就能送到用户手上,创始人杨振华算过账,每个蛋糕用小汽车配送成本21元,即使加上表演环节,也只比其他多了5%时长;如果用电动车送货,成本在14.5元/个,平均每个配送员每天能送18单以上,相比毛利至少50%、平均单价200元的生日蛋糕来说,这个配送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聚焦单品,只做蛋糕这一个品类,降低了供应链、标准化生产和相关配套的成本和复杂度,提高周转率,而且在设计产品时,倾向于保存时间更长的,比如慕斯蛋糕,相比花式奶油蛋糕,保存时间可以更久,而且某一款蛋糕如果不能一批同时生产50个,就将被淘汰。
三、运营推广上还有哪些可借鉴的点?
1、获客
熊猫不走在惠州当地,可以依托叮当便利店积累的客户资源,但是进入其他城市,第一批种子用户如何获取呢?
一方面,是靠线下地推与异业合作,熊猫不走强悍的线下推广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做一场线下推广活动,通过关注公号、转发好友免费送蛋糕的方式可以快速获得新顾客,等关注公号之后,再用分享裂变等方式继续拉新。异业措施,如购物中心主题活动、熊猫人街头指挥交通、百人以上公司年会送蛋糕等;
另一方面,是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在进入一个城市的时候,集中大规模广告投放(包括线上和分众、户外灯、公交站牌、公交车身等),保证快速提升知名度和订单量,据熊猫不走介绍,像电媒这种楼盘投放方式,线下吸粉的成本大约只有7毛钱一个,性价比非常高;
熊猫不走自2017年成立之时,便选择自建流量池,不依赖天猫、抖音等平台,而重点将粉丝引入其微信社生态中,三年多时间,熊猫不走沉淀了超2000万私域用户,这些用户为其贡献了60%-70%营收。
2、留存(凭什么不取关)
短期:注册会员、1元吃蛋糕等裂变拉新活动;
中长期:发送多次优惠券(新品特价、推荐新用户送蛋糕、拼多多式团购、帮砍价等)、充值大礼包(这是一张充值页面的截图,可以具体找找哪些点可以学习)。
但值得注意的是,熊猫不走坚持不走低价引流路线。促销产品仅占总产品的15%至20%,还是希望吸引更多“价格不敏感”,而注重服务与体验的人群。
3、分享&裂变
· 新鲜有趣:例如熊猫人月月不同的表演;
· 颜值爆表:例如具有个性十足的鸳鸯火锅蛋糕;
· 明星引导:明星带头,短时间内形成时尚风潮,引领用户模仿打卡;
4、粉丝运营
· 邀请林峰、陈晓东、方力申、曹格等一线明星为熊猫打Call,在小红书、抖音上进行种草;
· 买蛋糕送演唱会门票、明星录制针对单个用户的祝福视频等;
· 评选“点评面包甜点热门排行榜MVP”、通过「生日礼物募集」项目收集用户的想法等;
· 抖音等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大多是熊猫形象的狗狗和熊猫人跳舞等,与品牌传递的快乐理念相辅相成,容易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四、需要注意的风险
1、多元场景
熊猫不走从最初的单一场景(生日),扩展到了多元场景(庆祝、宴会、团建,甚至下午茶),希望用户在“快乐的场景”下,都能联想到熊猫不走,这个野心似乎有些大,因为这就相当于在和可乐竞争了;
另外生日场景下的蛋糕,和宴会上吃的甜品,本质上是在满足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需求,前者是庆祝,后者是“嗒嗒嘴”,弱化熊猫不走品牌与生日场景的关系,总觉得有些不划算;
2、复购率下降
根据媒体报道,2020年熊猫不走的复购率高达70%,但是今年9月看到的数据,已经变成了50%,虽然这个值也很高,但是变化的趋势需要特别注意,是消费者没有了曾经的惊喜与期待?是蛋糕品质不尽人意?是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太多薅羊毛的用户?还是其他原因呢?这些答案都在用户那里。
3、员工感受
在熊猫不走团队相关的介绍中,都提到“快乐”是这个团队的基因,但是从网评来看,很多曾经在熊猫不走工作过的员工,很多人埋怨工作强度、休假、财务制度等方面,不能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来解释,是选人不合适?是钱没给到位?还是一线管理不当?既然熊猫不走的价值就是创造快乐,那怎样才能让员工,尤其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小熊猫”,感受到快乐?
4、上市压力
就在几天前,看到熊猫不走B轮融资1亿元的新闻;
在品牌文化部分,上市放在企业愿景的第一位,这也是一个隐忧,因为上市的标准是数据足够漂亮,而企业成功的标准,是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如果创始团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上市上,很可能会听不见客户心里是怎么想的,或是无意识地默许、纵容一些伤害客户的行为。
这些都是熊猫继续走下去,需要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