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桌@小舒 最近憔悴了很多,头发乱蓬蓬的,刘海贴在眼珠子上,一点精神也没有,我以为他失恋了,他说他依然单身,那为什么憔悴,“是因为我刚刚失去了我的托尼。”
@小舒 是一位典型的都市潮人,他的偶像梦想离不开老托尼灵巧的双手,托尼为他定制了合适的发型,刘海参差有致,鬓角服帖分明,宛如明星。
但就在上个月,托尼放弃了成都的生意,去了市场更大的上海,对托尼来说,这是自我晋升的机会,但对小舒来说,他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伴侣。
“他长得很帅,人又温柔,又不会劝你办卡……我能想到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挽留他。”@小舒 说,“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我愿意一个星期去剪一次头发。”
木已成舟,追思无用。
小舒不得不再次走上寒冷的街头,在红白蓝旋转霓虹灯下寻找一位陌生的新托尼。他不得不再次告诉托尼,他的刘海是三七分不是二八分,后脑勺的头发要剪短不要打薄……
而比这更麻烦也更痛苦的是,他又要冒一次巨大的风险,把自己的头发交给一位陌生托尼。
仿佛又一次改邪归正,仿佛又一次自投罗网。
@小舒 要剪头发
回想起小时侯,理发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我们被按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忍受着发茬在脖子上乱扎,十五分钟后剪出一个爸爸妈妈喜欢的发型。
那时候所有人的发型都一样,男生是寸头,女生是短发,刘海不超过眼眉,长度不盖住衣领。理发只意味着剪短头发,和颜值与早恋无关。
@吹风 的短发
可现在头发承载了更多意义,它意味着自己的身份性格,意味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松浦弥太郎说:我会两周剪一次头发,不是为了剪短,而是为了整顿容姿,让自己重视自己的外貌。
当理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托尼就成了我们的生活美学。一位托尼离开,便意味着许多人生活的变迁。
也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成都是一座留不住托尼的城市。据我统计,成都托尼离开的频率是其他地区的许多倍,我问了身边同事,每个人都有失去托尼的经历。
@门牙 失去托尼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情是这样的:我原来一直在一个托尼那儿剪头发,认到他剪,他那个时候已经是副总监了,不便宜。剪了5年,独宠他一个,我对他的信任一度到达“他闭到眼睛用脚给我剪都满意”的地步。
后来,他升级当了股东,有了独立工作室,老客人价格也便宜了不少。以为他就此开始谋划自己的版图了,结果千算万算,他家人要回浙江长居,不回来了,他也只能回去。
@门牙 老托尼的手艺
他走了之后我也找原来店里的人剪过,一万个不满意。后来我就给他发信息,说给我推荐一个全成都市你看得起的托尼吧。那个时候他都当培训讲师了。结果他就给我推荐了一个更贵的,叫A。
A是老板,在大商场里有一家店,又在五星级酒店有一家私人的工作室,专门接待非富即贵的mer mer。门店比酒店便宜,折后338。A剪得好,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就充了3k。
但A浮夸又油腻,他有两个德行我非常不喜欢,一是怪天怪地,二一个是执着于给每一个客人录抖音,不管你愿不愿意。我当然不是花钱受气的脾气,火速烫染把卡上的钱花光走人。
@门牙 A托尼的手艺
现在的托尼也是老托尼介绍的,叫B。其间我也试图换过,找了一个女生师傅C。B和C是两个星球的认知,就互踩,一个说另一个两边头发都剪得不一样长,另一个说这一个层次打得太多余。反正现在就一直零散两边剪头发,再也没有遇到过原来那么满意的了。
@门牙 B托尼的手艺
@吹风 比@门牙 更惨,他失去过两个老托尼:“跟我遇见的时候只要38,剪了大半年后,他就升级了,变成了68。我的头哪里需要68的难度,但是我跟他已经熟悉了,以至于我不好意思换其他人,所以我只好连这个店一起换掉。”
又找的托尼也是一样,从普通理发师变成了总监,价格上涨三十,“建议所有的托尼不要升职。”
@吹风 价值38的短发
每一个努力的成都托尼都想要升职,升值以后就要离开成都,那些没有离开的托尼也都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在躁动着,并筹备着离开成都的车票。
@狗蛋儿 说:“我朋友推荐给我的私人理发师,他的绝活是漂亮的短期造型。后来有一天,我再去找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进军娱乐圈,给艺人做造型了。我觉得我不配去找他,也不敢去问价格。”
成都变成了托尼的大学,总是换了一届又一届。这种趋势也好理解,技术好的托尼要去北上广发展,技术不好的托尼拒绝内卷,租的店面从大街转到公寓,最后的命运多半是回家。
所以现存的成都人人均失去过一次托尼。只有经历才能长大,就像我们上大学必然要离开家一样,我们似乎最好了准备,但当那天到来之际,我们还是会措手不及,顶着乱蓬蓬的头发走上街去。
失去托尼有多简单,找到新托尼就有多难。在一次次寻找中,也终于明白了何为真正的长大,不是失去,而是学会寻找下一任托尼。
说回失去托尼的@小舒 ,他为了寻找下一任托尼,付出了不亚于找工作的努力。“首先,我翻了所有大众点评,花了十天时间,头发又长了一厘米,我只找到一家还可以的店,还可以的原因是离家不远。”
为什么找理发店这么没有性价比,原因就在于无法判断好坏,知人知面不知技术。看评论,每位顾客想要的发型不一样,每位托尼擅长的发型也不一样,评论喜忧参半,忧的是真的,喜的可能是广告。
理发店的分类方式也很粗放,要么是无分类洗剪吹,要么是古老的二分法,男女,选择的余地就那么点。我们幻想着理发店可以学习一下餐馆的分类标准,火锅是火锅,川菜是川菜,烤肉是烤肉,对锅下米,对症下药。
看完大众点评,@小舒 又看了小红书,“都是油头!”
大数据时代无法满足单人偏好的巨大缺陷在搜索理发店这一课题上暴露无遗。@小舒 不再相信网络,他采用上一辈获取知识的方式,问问同事。
@彭主任 的理发师位于百草路,离他太远,@康康 推荐的理发师,某乐队主唱都去那里理发,阳刚蓬蓬头,不适合他的脸,@白姐 推荐的店擅长烫女生大卷,@必丹 常年去的理发师,他觉得照片和评论差距太远……
@瑞贝卡 的非主流头
只有@瑞贝卡 提供了一家连锁店让他觉得合适。“你去试试吧,这家很好。”
@瑞贝卡 也刚刚失去了自己的老托尼,原因是老托尼和另外一位理发师狼狈为奸,背叛了理发店,另起炉灶,自己开了家工作室圈钱。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如果我去他们的新工作室,那理发师跑路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世界上稳定的理发师就会越来越少。”所以@瑞贝卡 毅然离开了她的老托尼。
@瑞贝卡 的非主流头
那段时间,她都在自己小区门口剪,直到最近,她想要烫头,才开始寻找一位新托尼。
这家连锁店就是@瑞贝卡 的新选择,她在去之前,她把它推荐给了@小舒。“我其实希望他先去尝试一下,我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