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别怕,我们来救你了。”2021年7月,蕉岭县新铺镇新铺中学附近发生交通事故,有一人被困。蕉岭县蕉城消防救援站站长饶志敏沉着指挥,最终将被困人员顺利救出。
饶志敏是个“90后”,在蕉岭县的每个救援现场,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参加工作以来,他长期奋战在灭火救援第一线,先后获评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干部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7年来,他参与各类救援500余起,参与处置“3·8”脚手架坍塌事故救援、“10·19”可再生能源厂火灾扑救、“12·12”梅县区南口镇山火扑救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展现出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的良好形象。2021年,饶志敏荣获蕉岭县“新时代好青年”称号。
训练中的饶志敏(前)。
门外汉→行家里手
救援现场冲锋在前
在战友们的眼里,饶志敏是消防救援领域的行家里手。在训练上,有疑难的问题大家也总爱请教他。
“其实我一开始还是个门外汉。”讲完这话,饶志敏抿着嘴笑了笑。
2014年,饶志敏毕业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而后加入消防队伍。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指挥员,必须先从消防员做起,这个转变对于饶志敏来说并不轻巧。
习惯了自由的饶志敏,刚开始难以适应“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生活节奏,训练时的艰苦也让不少同批次的战友选择了退出。饶志敏却在一次次水与火、生与死的洗礼中感悟到了消防员肩负的使命,最终坚持了下来。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饶志敏的成长之路也有磕磕碰碰。回忆起首次参与救援,饶志敏感到有些遗憾。
那是2015年中秋前后,蕉岭高速服务区附近有辆小车着了火,饶志敏第一次带队出警。慌乱间,他忘了在事故发生地拉上警戒线。“现在想想,惊出一身冷汗。”回忆当时的场景,饶志敏有些后怕。
平时理论学得很好,为什么一到实际操作,就出现问题了?之后,饶志敏经常反思在救援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改进。
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在不断的反思实践过程中,饶志敏一步步成长,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指挥员。
2017年3月,蕉岭县文福镇一在建工地发生脚手架坍塌,有多名群众被困,情况不明。接到警情后,蕉岭消防迅速赶赴现场。经过勘察,事发现场在旋窑内部,旋窑高达50多米,有3名工人被困在一角,进入穹顶的通道已经被塌下来的脚手架和装修材料完全堵住,清理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工地的塔吊机。
为了争分夺秒解救被困群众,饶志敏决定率领突击小队携带救援工具通过塔吊机吊升进入现场。
站在吊篮里,每升一米,对饶志敏而言都多一分煎熬。因为恐高的饶志敏此时已经腿软了。他闷不做声,像个没事人一样,还要安慰恐高的队友别怕。
紧张奋战几个小时后,饶志敏带领战友们最终将受困群众安全转移了出去。饶志敏这才发现,自己的双腿仍在颤抖,而身上的衣服则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蕉岭县→大埔县
每年回家仅两三次
作为救援站站长,饶志敏需要比一般队员更有担当。
2018年中秋前夕,蕉岭县和梅县区交界处发生一宗交通事故,造成5人当场死亡。
从未遇到过如此惨烈现场的新战友慌了神,害怕、感慨生命脆弱的心理充斥着他们的内心,更让他们难过的是身为消防员,在此时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饶志敏也没遇过这场面,但是作为指挥员,他深知自己必须先冷静下来。事后,他找到战友,细心做思想工作,通过谈心谈话,帮助新战友克服了恐惧心理。
其实,需要心理疏导的不止是新同事,更多的是受伤的求助者。在交通事故现场,常有伤员因为脚被夹住,害怕截肢,情绪波动大。饶志敏总会耐心安抚,全力以赴,解救伤员。
作为一名基层消防站的主官,饶志敏除了平时参与各类救援,还在想方设法增强消防员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
为此,他带领消防站消防员,采取新老互教、互学、互比等方法,对每日的训练进行讲评,每周的训练进行合理的安排,每月进行综合考核;针对辖区实际情况,结合火灾扑救规律、特点,进一步规范消防站“两车十人灭火编队”战斗编成……
“忙”成了饶志敏工作的常态。饶志敏是大埔人。从蕉岭县到大埔县,100公里左右的距离,开车不过一个半小时,他每年却只能回去两三次。“即使回到家也会担心有突发事件需要处理。”
每到春节,饶志敏往往是大年三十回到家,陪家人吃顿年夜饭,大年初一下午又往蕉岭赶。
每次出门,母亲总要叮嘱道:“注意安全。”因为工作原因,饶志敏常常不能陪伴在家人左右,他说:“有遗憾,但不后悔。”
他认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蕉岭人民的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魏丽文 梁时禹
【通讯员】陈文涛
【作者】 魏丽文;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