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个好日子,两会顺利闭幕,成果丰硕。而且昨天也是315消费者权益日,自然也是吃瓜群众心目中的“打假日”和“假货曝光日”。这个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晚会,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首先大家最关注的当然就是“吃穿住行”中排在第一的——吃。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在食品专家眼中的3大不安全食品,你知道几个?
第一隐患:熟肉制品
首先,熟肉制品存在的问题就是原料的安全性问题。因为大家看不到肉的原料是什么东西。针对原料的问题,大家现在最担心的可能是这个熟肉制品是不是病死猪肉加工的。因为通过各种加工方法,人们很难从外观上辨别原料是好是坏。再同网上和新闻上的一些报道联系起来想像一下,有些担忧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就是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导致的问题。比如说在保质期以内或者过了保质期发生了腐败,产生了一些致病性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沙门氏、肉毒杆菌等),最常见的可能引起胃肠道炎症,导致持续一段时间的腹泻、呕吐反应,应该说这种危害性也是很大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毒素很可能不是急性的,而会有长期毒副作用。
第三,就是滥用添加剂问题。比如乱添加防腐类的添加剂苯钾酸钠等,比如乱添加色素等。另外大家看到一些报道,对病死猪进行处理的时候,添加双氧水、甲醛等,危险性就更高一些。当然我说的都是非法进行加工出现的问题,再比如说用敌敌畏处理火腿等,这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非法加工现象。
第四,掺假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本来肠里面是加肉的,加工者不用肉而添加替代品,比如植物蛋白、淀粉等,为了使产品色、香、味像肉肠,就可能会滥用一些违法添加物。
第五,就是掺假的同时加入了一些有害物质。比如掺入含有未摘除甲状腺的猪、牛、羊血脖肉,甲状腺素非常耐热,一般的烹调方法不能消除其毒性,人误食过多的动物甲状腺,会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还有人会出现局部或全身出血性丘疹,皮肤发痒,间有水泡、皮疹甚至面部浮肿、肝区痛、手指震颤、严重者发高热,心动过速等类似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熟肉制品比如肉糜肠,就可能存在这类问题。
散装熟食比包装的更安全?
从理论上分析,保质期越长的,风险越高一些。现场制作的食品至少当时马上要进行消毒灭菌的处理,至少保证致病微生物含量很低。另外,现场制作的食品一般售卖时间较短,不需要采取那么严格的防腐措施,这样就不需要特殊的防腐添加剂。综合以上因素,现场制作熟食的风险肯定是比包装熟肉食品要小一些。
第二隐患:酒类
如果将风险系数列了5级(第5级最高),酒类就没有3以下的,都是高风险性的。且不谈市面上的就参差不齐,酒类含有的因子跟我们日常生物还不一样。最关键的问题是一般人不能分辨,比如说我要吃一个肠的话,味道不好很容易辨别出来,但对于酒类来讲,很多人喝不出来质量本身的问题,觉得酒就是这个味,身体有很多不良反应被人们归结为酒精反应,实际上很多是其他危害因子的反应。
比如,很多人喝完酒后会有头痛现象。但是疼痛的症状是不一样的,甲醛引起的伤害症状具有迟发性,疼痛的部位也不一样,这是可以识别的。一般我们喝酒喝多了晕晕乎乎,或比较兴奋,或喝太多了呕吐,这些都是醉酒的反应。但有的时候是喝酒时没有任何问题,过了一两个小时之后,发现头疼起来,然后想着说是酒喝多了,可能酒质量不好有点上头。实际上这不是酒精的问题,而是酒的质量不安全,有危害。一般像酒精反应是当时就会有的;如果当时没有事情,都是喝酒之后一段时间才出现,那就可能是喝了安全质量不佳的酒。
第三隐患:水产品
水产品最大的问题是极易腐败,这是水产品的问题。感官症状也容易发生变化,像虾,新鲜的虾是白色的,或者灰色的,死了之后一段时间就会变黑。但是一般大家不太注意这种情况,因为商家都加了很多添加物来处理。所以除非是保证鲜活的水产品,可能含有的有害添加物会少一些。水产品也容易产生异味,为了克服这些异味也要添加很多东西。此外,有些水产品养殖规模也比较少,很难监管,在养殖过程中随便添加有害物质的情况也是比较突出的。另外有些水产品在水中生长对对毒素有富集积作用,水里面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使水生动物体内蓄积量很高,日本发生的很多病害都是跟水产品有关。
本文观点来自于315打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姜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