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咱们移民也能吃上旅游饭了!”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闽宁镇福宁村的赵鸿文化大院又迎来了新一轮游客接待高潮。借助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闽宁镇文化旅游的“必打卡”景点。“上半年咱们本地游客居多,如今很多陕西、甘肃的游客都来了。”从早上8∶30到晚上7∶00,一拨又一拨游客的到来,让“院长”赵鸿应接不暇。
移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在电视剧《山海情》中,赵鸿担任民俗顾问,还出演了马洪一角。“当时我就有预感,这部电视剧要火,但是真没想到还会给闽宁镇再次带来巨变。”剧组撤离时,把拍摄时用的道具都送给了赵鸿。热爱收藏的赵鸿起初仅仅利用道具进行简单布置,但是展示效果不佳。于是,赵鸿在自家大院里下起了功夫,先后投入60多万元,以电视剧里水花家、李大有家等为原型建了4套房子,以及地窝子、蘑菇棚、金滩村村牌、水花杂食店等,加上拉水车、桌椅等老物件,尽量还原了移民刚搬迁过来的生活环境。
截至今年8月,赵鸿的文化大院已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这里既是游客们感受闽宁镇从“干沙滩”变“金沙滩”艰辛过程的“窗口”,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平台之一。
福宁村村民戴乐明因为身患残疾,过去连家门都不愿意出,生活也全靠妻子支撑。自打家门口的文化大院火了以后,戴乐明也借助《山海情》的热度,摆起摊位售卖起了自家的农副产品。“现在我家果园里的桃李杏、做的馍馍、煮的黏玉米,都能拿到这里卖了。”戴乐明感慨,移民们司空见惯的吃食,竟成了城里游客眼中的稀罕物。庞大的客流量,让和戴乐明一样的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能把钱赚进口袋。
红色文化带动旅游热
在闽宁镇,热闹的赵鸿文化大院仅仅是红色文化旅游的一个缩影。今年,永宁县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闽宁镇“山海情”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建设项目,充分链接周边旅游资源,以旅游小镇、旅游集群为概念打造永宁县文化旅游亮点,打造“两红”“山海情”“绿色乡村”等旅游IP,树立品牌效应,讲好永宁文旅故事。
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里,又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扶贫车间的女工们一边充当讲解员,为不断到来的参观团介绍闽宁故事,一边化身主播,在手机前直播带货。大有叔家的枸杞、水花姐家的双孢菇,还有银耳、紫菜、茶树菇、香菇等福建特产,都通过这些移民巧媳妇热销。
“过去我们都围着锅台转,得看老公的脸色。现在我每月能赚3000元的工资,老公得看我的脸色。”女工海燕幽默的话,引得参观的人们哈哈大笑。但是就在一年多前,出生在大山深处的海燕还是见到陌生人就胆怯。如今,能熟练使用手机和电脑等“新农具”的海燕,已经是这里的“金牌推销员”。
这座建在移民区的电商扶贫车间,不仅是红色党建的主阵地,还是当地移民媳妇的舞台。如今车间已经登录了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近10个电商平台,旺季时每天有1.5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文旅融合创出新思路
在永宁县,红色文化旅游的热潮不止于闽宁镇。
近年来,永宁县还大力推进“闽宁人家”“德万顺山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打造杨和镇王太堡生态观光园,引导农民既种庄稼又“种”风景,推动“旅游+农业”深入融合。
借助闽宁镇顺利评选为全国特色旅游镇,望洪镇宋澄村、杨和镇王太村、闽宁镇福宁村、闽宁镇武河村被评为宁夏特色旅游村的契机,永宁县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户外运动”“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红色旅游+康体养生”等项目,积极融入全国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带动全市红色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
目前,永宁县已形成“黄河金岸休闲游”“葡萄美酒赏鉴游”“山海情深主题游”“古迹民俗研学游”“乡村振兴观光游”“红色教育学习游”“闽宁精神研学游”等7条主题旅游路线,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差异化的贴心服务。以“中共宁夏工委纪念馆—仁存渡口—闽宁镇镇史馆—闽宁人家文化大院—闽宁镇游客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红色教育学习游提升了红色旅游“人流”向“现金流”的转换,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