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镉污染已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镉作为对人体无益的重金属,在稻米中自然是越少越好。通过食用镉超标大米将镉摄入人体中,镉会在人体中积累,而镉在人体中的半衰期为17-38年,长期吃镉超标大米会导致肾和骨骼损伤等,引起“痛痛病”,此名因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口中常喊“痛啊痛啊”而来。
图1:“镉大米”被集中销毁
近几年镉大米流入市场屡禁不绝,每次报道都会成为舆论的热点,人人谈“镉”色变。“吃得饱,更要吃得好”,粮食安全不仅是数量上的安全,还有品质、卫生安全,即重金属、农药含量残留要不超过规定范围。在广东几个大米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湖南品牌的大米,主要原因便是镉超标问题,虽然并不是湖南每一个地方的米都是镉超标的,但还是深受连累的。
镉大米为何屡禁不绝?主要原因是生产水稻的稻田土壤存在镉污染,若不解决水稻受污染地区稻米镉积累问题,稻米镉污染现象还可能会日益严重。治理水稻镉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采取方法阻碍稻田土壤中的镉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转移至稻米中;二是通过综合措施减少镉在水稻体内的积累。目前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在艰难推进稻田重金属污染治理。
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积累的主要途径:①由水稻根系吸收稻田土壤中的镉离子进入根细胞中;②木质部加载将镉从水稻根转移到茎;③镉经韧皮部从茎转运到籽粒。
图2:淹水灌溉耐迟收水稻品种农香42
主要的治理方法是采取种植低镉积累品种、土壤调酸(生石灰)、叶面阻隔联合钝化技术、优化水分管理及深翻耕等综合措施,从而在轻度及中轻度污染的稻田上种出镉含量低的稻谷(低于0.2毫克/千克)。其中,通过育种技术培育低镉水稻品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能从源头有效保证水稻的安全生产。
水稻极易吸收并积累镉,但具基因型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的水稻品种因特性差异对镉的吸收和积累也不尽相同。在同等条件下,粳稻镉富集能力一般比籼稻弱。在筛选低镉积累水稻品种上,湖南开展得比较早,在2014年-2017年筛选了三十多个应急性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见图3),在2020年发布了2021年镉低积累水稻品种(28个,分镉低积累和应急性镉低积累,见图4)和淹水灌溉耐迟收水稻品种(14个,见图5)。根据江西2020年对受污染耕地治理技术,初步筛选了一些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见图6。
图3
图4
图5
图6
在2020年湖南进行了“耐迟收水稻品种淹水降镉技术示范”,田块为酸性中轻度镉污染稻田,示范基地面积370亩,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耐迟收水稻品种农香42(290亩)、黄华占(50亩)、玖两优黄华占(30亩),在孕穗期至黄熟期进行淹水管理,水稻长势良好、无明显病虫危害。淹水示范区农香42实割测产实产干谷1006.6斤/亩(水分13.5%),产量与常规管理无明显差异,稻米镉含量测定为0.1mg/kg,比对照降低了58.3%,达到粮食卫生标准。
特别说明: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适宜在中、轻度镉污染地区种植,应配合使用土壤调酸、土壤调理剂、优化水分管理等措施,从而达到水稻安全生产。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