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怀疑女儿偷了28块钱杀了她#深圳龙岗区女服务员雅芳,因为怀疑女儿偷了28块钱,用塑料按摩棒不断殴打女儿。两小时后女儿不幸死亡。
阿芳独自带女儿在深圳打工,借住在亲戚家,女儿辍学在家,因为28元,让12岁的女儿趴在床上,不断抽打大小腿,致其多处软组织挫伤,失血性死亡。
母亲在庭审时大哭不止,悔不当初,人间悲剧莫过于此。
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管理,是父母心理必修课#家庭教育加油站#
1、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是情绪中枢,假如杏仁核与其他部分切断链接,我们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阿芳的冲动型行为,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因为当时她情绪化严重,理性脑瘫痪,只用情绪脑工作,必然做出事后懊悔不已的举止。
很多冲动型犯罪分子,在庭审时都表示,自己当时头脑都是懵的,做出的重复性恶行,根本停不下来。
勒杜克斯发现,从外界获得信息的通路有两条:
第一条:眼镜、耳朵到杏仁核,只需要12毫秒
第二条:眼睛、耳朵到新皮层到杏仁核,需要24毫秒
如果我们接受到信息,立刻做出举动,很有可能是第一条通路获取的信息,虽然快,但信息不全面。
阿芳马上做出是孩子偷钱的判断,就是没有等待第二条通路的结果,因为她还没来得及认真分析,就把大脑交给了情绪脑。
2、训练自主切断脑中的“自动想法”。
晓丽是新手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喂奶,换尿不湿,刚准备坐下休息片刻,孩子又哭又闹,尤其是晚上,夜深人静,孩子尖叫的哭声,撕心裂肺的让她头发麻。
刚开始,她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真烦人,还能不能休息了!小捣蛋鬼要把我累死才算罢休!
如果她是一个没有经过情绪管理学习的妈妈,平时脾气又比较急,那么她很有可能对襁褓中的婴儿恶言恶语,殊不知,婴儿不一定能听懂你在说什么,但你对她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暴虐的情绪,他是很容易感知到的。
一个经过情绪管理学习的妈妈会在出现以上想法时,立刻打断自己的这种“自动想法”,转化为:
孩子哭闹一定是不舒服,否则她不会无理由的哭闹,孩子那么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妈妈,我作为母亲,不能把自己没有照顾好的责任,迁怒于孩子。
此时,应该做的是,温柔的看看宝宝,检查一下到底是哪里不舒服。
冲动型错误不能只怪罪于杏仁核的活跃,也并非全然先天性的问题,而是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我们从婴儿时期就形成了初期的情绪记忆。
我们不一定记得妈妈说了什么,却记得妈妈在遇到问题时,处理的态度,而这种初始的情绪记忆,甚至是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形成。
这就是:怀孕的女性要有好脾气的重要意义,不仅对自己身体好,对孩子的情绪养成也很重要。
如果经常运用切断自己的消极“自动想法”,你就会发现,原来,你的自动想法本身也会变得积极,长此以往,不用自主切断,而是自动成为积极想法。
3、放纵的自我,培养出放纵的孩子。
表弟小时候真的偷过大人的钱,去买零食、游戏卡,家长的态度与阿芳不同,他妈妈只是说教,从不出手打骂。
但,结果就好吗?
表弟三十多岁了,大学肄业,换过六七个工作,每份工作没有超过半年的,他爸爸攒了几十年的钱,拿出30万给孩子买车,表弟却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新车卖了,花一半的钱买了二手车,其余的钱不知去向。
表弟的母亲,年轻时宁愿与家人断绝关系,也要嫁给一个二婚男人,生了表弟,她在怀孕后期时,就生气的锤自己的肚子,说:你怎么还不出来,疼死我了。
这种坏情绪的传递从孕期就开始蔓延给孩子。
后来,她依然不改“爱玩”的天性,经常与朋友外出吃饭、喝酒、游玩,对孩子的教育只是说教、批评,没有陪伴与交心。
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从小学习不好,长相普通,工作平平,几乎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而她的姐姐,学习好,人美,父母更爱姐姐。
她表达情绪的方式就是喝酒,几乎在每次喝酒后都会歇斯底里的大哭,痛说自己的不易。
孩子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表情木讷,不爱说话,不苟言笑,谁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常做的就是问父母要钱,不给的话就变着花样偷,或者借。
而他现在一米八九的个头,在家啃老。
放纵的背后是自卑,她从小就不如姐姐优秀,姐姐找的老公,是知识分子家庭,她找的是比她大八岁的二婚男人。
姐姐培养的女儿考上了知名高校,她培养的儿子借高利贷。
姐姐自己攒钱买了几套房子,增值百万,她还住在偏僻四线城市的80平房子里。
她只有在喝酒、玩乐时感到优越与快乐。
而她的无情绪化表达传递给孩子,也造就了放纵与自卑的孩子。
如何为孩子传递自信与自控?
1、自信不是自欺欺人,也并非自大,而是细分领域的坚持与优秀。
作为家长,我们不一定卓越,但要努力在某一方面成为优秀,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与向上,而不是无所事事、一事无成。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读书,为什么要求孩子成为高材生,我们不一定出身名校,但我们可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自卑的心灵也能实现超越
自卑不是错,因为这有可能是环境使然,比如天生不丽质,姐妹太出众,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后天努力弥补先天不足,不和别人比,只与自己较量。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认为,我们是未来取向的,自卑不是病态,而是可以成为我们走向优秀的驱动力。
小李军校毕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出身农村,家里三个孩子,但他懂得俯首虚心向优秀的人学习,懂得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懂得吃得苦中苦,在军校期间肯吃苦,别人不愿干的事情,他干,脏活累活他不怕,很受领导赏识。
退役后跟着领导创事业,领导信任他,让他负责后勤,他胆大心细,懂得感恩,很快得到提拔,攒钱也在北京买了小房子。
到现在,他也不太敢当众发言,也不敢与高知分子对话,但他在自己的工作、生活领域,有主见,他起初虽然自卑,但他在后来的努力中,因为做人厚道,所以做事便如鱼得水,他不敢说自信,但他实现了对过去那个农村小伙儿的超越。
3、情绪管理的心理逻辑是泰然与笃定。
情绪看起来像是浮于表面的冰山,实际上,冰山以下的部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世界观、性格以及思维定势。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对你。
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身为父母,我们都希望世界对他温柔以待,但这只是美好的期许,如果不能为孩子赠予宽厚的内心和坚毅的品行,情绪管理只是空话,温柔以待也只能被血淋淋的现实击碎。
正如《无问西东》中,梅贻琦校长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真正的泰然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为之努力奋进。
父母的生活如果缺乏目标感,任性放纵的过活,孩子就学不会泰然自若。
任性放纵不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你告诉孩子要遵守时间,而你自己常因为工作等借口错失与孩子的约定。
你告诉孩子要与人为善,而你自己常在家与孩子他爸因为琐事争吵。
你告诉孩子要出人头地,而你自己连先进工作者都没当过。
你告诉孩子要孝顺父母,而你自己一个月去看一次父母,并且当着孩子的面,谈论父母的不是。
以身作则不是口号,而是落实在身为父母的每一件小事中。
#南京高三生杀母:母亲陪读管教严#最近,因为忍受不了母亲的严格管教,被逼着学习的高三男生,在独自与母亲共处一室时,拔刀相向,自首告终。
母亲是一名老师,望子成龙心切可想而知,为了孩子特意来到玄武区昆仑学区房陪读,曾经沉迷网络的孩子,由于母亲严格的管教,成绩青云直上300名,并且成为学校的“进步之星”,上台发言。
情绪管理做不好,不仅害了孩子,还反过来害了自己。
海马体负责事实记忆,杏仁核负责情绪记忆,如果妈妈长期对自己打骂、管教,歇斯底里的大声吼叫,我们的海马体不一定记住妈妈骂的具体语言,但杏仁核一定记得:我不喜欢这种方式。
在大脑结构中,杏仁核一旦拉响警报,比如恐惧,就会促使身体分泌“战斗或逃跑”的荷尔蒙,驱动运动中枢,让我们爆发出比平时大好几倍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足以另对方致死。
希望此类悲剧不要再发生,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逃不过命运的奖惩,不是没关系而是时候未到。
欢迎留言并关注@心理咨询师轩子老师我是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用积极的力量,感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