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7月24日新闻(今天龙口报记者刘启强)
东江街毡王村,300岁出头的家具,当年因“军靴”而出名。今天,村里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党支部带领合作社发力,高效的特色农业种植兴旺,村强,民富,环境美成为新时期毡王村两委的奋斗目标,更是300多户毡王村的美好希望。
机会来了。2019年以来,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巾帼红·美丽人家”创建活动。毡王村在街道妇联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开两委会议研究方案,由村妇联担当主力,村妇联每名执委分区包户,负责一个片区,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发放倡议书、入户检查。截至目前,全村308户群众全部参与创建,涌现出“美丽人家”近200户,其中示范户30多户。
“一定要打造高标准的美丽庭院示范村,让大伙儿看看我们毡王村的美好生活,比城里一点都不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义厚说,创建工作需要什么政策,村里就给什么支持,不落一家一户。
瞧这一大家子 和和美美
7月22日,在村妇联主席郑淑红的带领下,记者实地探访了几户美丽人家示范户,从居室美、庭院美,到厨厕美,再到家风美,户户美美与共,但又各美其美,别有景致和韵味。
一
在毡王村,有这么一大家子,家里的老人今年103岁,三个儿子,三个闺女。大儿子现年78岁,在城里住;二儿子在村里住,务农;小儿子转业后留在广州。三个闺女,两个嫁到本村,老二的儿媳也是本村的。
走进毡王新村住宅区,一排排二层“将军楼”整齐划一,小区里红花绿草,环境干净整洁。“你看,前面搭紫藤架的,就是咱要采访的人家。”郑淑红说,三幢楼连着,西面的是小儿子家,紧挨着的是大闺女和二闺女家。
小儿子叫赵惠经,66岁,虽身在广州,但他心挂着老母亲和哥哥姐姐,每年五一前后到十一前后,都要回老家住上半年时间,以尽孝心。
进了赵惠经家的门,小院里干净整治,院南栽了棵石榴树,下面放了盆绿植,一楼门前也摆了几盆花,显得安静、简洁。
扫视一番,小院东侧的一堆木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那木块摆得一层一层,整整齐齐,就像一排排士兵一样。木凳上放着拖把,靠墙边放着塑料扫把。
进了一楼客厅,陈设更是简单朴素。赵惠经从东屋里将母亲推了出来,老人穿着素色衣服,坐在轮椅上。81岁的大闺女赵桂荣坐在小板凳上,笑眯眯地握着母亲的手。茶几上放着水果,赵惠经拿起小勺,挖给母亲吃起来。
赵惠经19岁当了兵,辗转多地,1997年转业到广州市的一个部门工作。母亲98岁那年,他59岁,便提前一年退休,每年回老家住上半年,一心一意侍候老母亲。说起小弟弟,大姐赵桂荣说:“人说,忠孝难两全,在部队时候,老三一年一般回来探亲一次,现在为了尽孝,特意提前退休,腾出时间多陪陪母亲。”
二
“一家兄弟姐妹六个和和气气,都不算计。”赵桂荣自豪地告诉记者:“你看俺妈真是个活劲儿,原因就是性格好,不计较,不生气,我们几个孩子都受她的影响。”
老人叫周伦英,自进了赵家的门,就担起了照顾一家人的重担。赵桂荣说,早年间父亲常年在东北,是家里的长孙,而爷爷去世又早,作为长孙媳妇的母亲一个人既要抚养几个孩子,又要照顾老公公老婆婆,一直到80多岁。
孝道成为赵家的家风,对子女们影响深远。赵桂荣说,兄弟姊妹从不计较,有事都抢着干,有困难都主动帮忙。在照顾母亲方面,二弟媳妇赵美娟付出得更多,是家里的“大功臣”。自打进了赵家门,就和婆婆住在一起。2019年,由于赵美娟动了大手术,大家一商议,轮流照顾母亲,给美娟减轻些压力。
与两个大姑姐一样,赵美娟也找了本村的婆家。赵桂荣笑着说,好闺女不出疃嘛,知根知底,“我看上了美娟,和俺妈商议,就托人说媒,就成了。”
“大哥二哥都在外面工作,我们当小的,照顾好婆婆应当应分,给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与婆婆在一起住了40多年,赵美娟说出了和婆婆的相处之道:“婆婆脾气好,咱也得真心对婆婆,老人家帮俺照看孩子,家里的什么事儿都能做,咱得对得起良心。”
1987年,赵美娟的老二刚出生满月,她就要到外地看病,将孩子交给婆婆看。“当时也不放心,婆婆那时候70岁了,担心她看不好,又受累。”赵美娟说,10多天回来后,看着孩子吃得饱,胖乎乎,很是感动。那一年,是她嫁到赵家第9年,便下定决心,真心对婆婆好。
三
好家风代代传,同住在一个小区的“美丽人家”王毅从小受姥姥周伦英的影响,不但孝敬公婆,而且勇于创业。用她的话说,新时代的女性,既得保持农村妇女的本分,还得敢想敢做,自强自立。
由于是一个村的,王毅从小跟姥姥长大,“姥姥要强、勤快、爱干净,家里里里外外都拿得起来,这么多孩子,谁家有事都跑在前面,为儿女出老力了。”
在王毅眼里,长辈们都孝顺,不算计,良好家风在她心里扎下了根。丈夫兄弟三个都做生意,都互相帮衬;妯娌仨都开通。王毅家没住在婆婆跟前,为此过母亲节、三八节她总是特意请老人吃顿饭,送个小礼物。
在事业方面,王毅10多年前从企业辞了职,到丈夫的工厂上班。尽管事儿多,但她把家里打理得规规矩矩,白天没工夫,晚上下班回来也得收拾利索。她说,活儿累些,回来看着家里干干净净的,心情立马好了。记者 刘启强 通讯员 迟韶谨
她追求的是“极简”
拉开院门,线条式木板屏风令人清新舒爽。进到院里,两个小花园分别在东、西两侧。南面的,木亭上缠绕着紫藤,里面摆着木桌,四周是木凳;地上栽的石榴,下面是四季梅、美人蕉、多色梅……北面的小花园里,主打的仍是石榴,下面搭配的是茉莉、桂花、月季,还有可爱的肉肉……
这个“美丽人家”的女主人叫王丽,51岁。眼前的情景,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农村妇女的作品。
进到一楼客厅,整体环境简洁素雅,家具设计简单清新,没有大红大紫的浓重色彩。“我喜欢极简风格。”王丽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但家应该是一个舒适、放松的地方,太繁琐的东西看起来不舒服、有压抑感,“我比较喜欢简单,简约不简单是我对美的追求。”
极简,好一个极简。这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对美的诠释,更是对生活和为人的态度。
在王丽看来,对家庭的装扮既要庄重美观,也要经济实用。在这方面,她用了心,北面的小花园之前是块草坪,考虑到草坪管理起来难度不小,加上生意忙,所以将草坪改成了小花园。
从客厅到厨房,再到洗手间,记者仔细看了一遍,发现了王丽对美的“极简”追求。然而又别出心裁,多有“点睛之笔”。
房间的门上,贴有一个个红红的剪纸“福”字,立刻使素雅的门有了生气和喜气;暗红色铝合金窗上,也贴有一对对剪纸“福”字,使房间增添了活力;朴素的厨柜上,两个红对子和两个深红色福字,成为厨房的亮点。再细看对子上的两行字:日日是好日,餐餐有美食,寓意幸福。陪同采访的郑淑红夸赞道,“真是用心了,让人看了亮眼。”
再看看客厅、卧室,还有洗手间里,摆放着一盆盆绿植,绿叶中挂着一个个精致的中国结,真可谓是“绿叶衬红花”。让人赞叹的还有墙上悬挂的那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小花篮……
这是王丽对家的理解,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王丽更热爱运动,除了到小区北面的毡王公园散步休闲外,天气转暖后,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从毡王村慢跑40分钟到几公里外的东江村公园锻炼,做运动,压压腿,发抖音,将生活得打理得充实活分。
“咱是农民,也有对美的追求,忙活了一天,看看家里家外,清清理理、干干净净,就知足了。”王丽笑着说。
本客户端所刊发龙口新闻,版权属《今日龙口》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代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