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总裁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就能飞。”这句话虽然是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道理。风大。别说猪,树也会飞。
不过,这也只是地球的风。如果放在木星,别说树,楼都能飞起来。
作为一颗气体巨星,木星表面大气可谓是波云诡谲,十分活跃。在木星六百多亿平方公里的表面上,到处都是恐怖的气旋。我们平时看到的木星表面的各种条带,其实都是翻滚的云层。而它表面的一个一个“圈”,则全都是恐怖的气旋,最大风速可以达到每秒150米。要知道,高铁的速度也只有每秒不到100米。
在木星表面,最恐怖的非大红斑莫属。远远望去,就好像木星的一只恐怖的眼睛,在死死地盯着这个宇宙。这让我想起来尼采的那一句话: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1665年的时候,科学家就发现了木星的大红斑,并且将它纪录下来。从此,他们就不断地对其进行观测。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换了一茬又一茬,大红斑依旧坚挺,虽然体型会时时发生变化,但总体上并没有太多改变。
据记载,大约在19世纪00年代的末期,也就是200多年前,大红斑达到了人类记录中的最大值。当时,木星的大红斑东西跨幅可达40000公里,足够并排放下3颗地球。时至今日,木星大红斑已经今非昔比了,只有这么大。
这么大都是抬举它了,因为现在的大红斑还要更小。
200年前的大红斑,大约是这么大——
如果把地球放上去,大概是这样的效果:
1979年,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掠过木星,第一次带领人类近距离观测大红斑。那个时候,大红斑已经过了巅峰期。
有人把北美洲地图和当时的大红斑做了对比,大概是这样的画风。
或者把中国地图放在那里,大概是这样的比例。
可以看得出来,和巅峰时期的大红斑相比,已经小得多了。最初,科学家们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事,因为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大红斑的体型变化本来就是很正常的。可是,时间长了,科学家发现:这一次大红斑怎么只变小、不变大呢?
1979年旅行者号探测器飞掠木星时,大红斑的直径还有差不多23335公里。到了2015年5月,大红斑的跨幅已经只剩下16496公里了。2017年4月,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给大红斑来了一个近距离特写,满屏都是这个巨大的风暴。此时,它还剩下16350公里的跨幅。
据介绍,这一次大红斑的缩水最早可以追溯到1878年。尤其从2012年开始,大红斑的缩水愈演愈烈,速度也大幅提升。天文学家表示,在过去的10年里,大红斑缩水了15%。
而且,从我们上面两版大红斑的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得出,它最初是比较扁的椭圆形,如今已经越来越接近正圆了(实际上,它的南北跨服相对比较稳定,只有东西跨幅变化比较明显)。按照这个趋势,大约在2040年,大红斑就要变成正圆了。
变成正圆不要紧,最怕的是变成南北为长半轴、东西为短半轴的椭圆,甚至于最后消失……这个350多年以前就被人类发现的气旋,难道真的无可挽救了吗?
尴尬的是,我们还没有搞明白大红斑是怎么来的,就要考虑它会不会没。直到现在,科学家也没弄明白一个气旋为何能持续350多年甚至更久——谁知道它此前存在多久了呢!有人认为,木星大红斑之所以能够持久存在,就在于它不断吞噬着周围的其他小气旋。可是美国哈佛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系的博士后哈桑扎德认为,仅仅这个因素不足以解释大红斑持久之谜。
因此,搞清楚大红斑为何会形成,它持续数百年经久不衰的秘密在哪里,才是它是否会消失的答案。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很多科学家才对日渐缩水的大红斑反而很有信心。因为尽管大红斑看起来越来越小,但目前仍然没有证据表明它的动力源和它的强度有变弱的迹象。只要动力还在,就不怕它消失。
目前来说,科学家认为大红斑的动力源来自于木星大气的深处。朱诺号探测器给出的数据令人震惊,木星大红斑的深度可以达到349公里,这是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数十倍!因此,大红斑的动力源,有可能是木星内核的热量传送的表面,突破大气层而涌出的结果。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动力源恐怕是不会消失的,大红斑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不过,这个推测目前也是没有定论。想要知道大红斑的命运,还有待于科学家们持续的观测和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