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可避免恶臭的凡夫,我不追剧,但总是朋友们激动地推荐,看了不少。但是最近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作家得意地说。“我们有肤浅、无聊、幼稚的国产古装奇幻、穿越、虐恋、表情包、抠门剧、很多杨粉丝。”.而且都是脑残粉级别的“云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作家)。
然而,“阳脑残粉”在其脑损伤程度上是否会比国产的大一些?当然不是。如果认为这是“为国家争光的事”,那么智商将进一步降低。但是这一现象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像电视剧集这样的快餐文化仍然会产生很大的文化时差。对于完全不知道《金瓶梅》、《红楼梦》到底在哪里的外国人来说,一有空就了解思想、历史、
同样,我们看到两极也免不了文化时差。虽然我们可能学了很多年外语,饱读了外国文学名著,甚至获得了外国哲学学位,但我们的“看”与他们的“看”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看”没有意义,相反,这种差异就是有意义的。早年,我们可以把巴西剧和墨西哥剧都看作万人巷口,《神探亨特》这样的三流电视剧也能大受欢迎。每次“看”都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再次更新。今天我们可以花点力气看同步的各国电视剧。我们的视野确实开阔多了。已经知道,不管自己喜欢美剧、英剧还是日剧,别人其实根本没有高低之分。更多的只是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精致而值得一看的电视剧。比如大众可能还有陌生的俄罗斯电视剧。
谍报电视剧:快看!那些著名的大特务们
事实上,中国观众对俄罗斯电视剧不应该陌生。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苏联谍战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可以说是风靡一时的口碑作品。男主角前苏联演员吉洪诺夫和古希腊雕塑一样的外貌和高贵气质,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与之匹敌的。从当今许多国产谍战剧中可以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深刻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潜伏》)。这个故事来自苏联通俗文学作家尤利安谢莫诺夫的系列小说,男主人公施蒂里茨在进入纳粹内部之前被称为伊萨耶夫。三十多年后,俄罗斯又拍摄了《伊萨耶夫》,拍摄了进入党卫军内部之前的故事。使本人吃惊的是豆瓣得了9分。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出乎意料的是,对于我们这些被各种谍战剧用审美疲劳狂轰滥炸的观众来说,这部剧娱乐性不强,没有高潮,没有豪华场面,大制作,甚至简陋。有时欣喜若狂地认为看到了《夜幕下的哈尔滨》。但是这部戏确实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系。必须承认,我们的历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足的,对于中俄、中俄地缘政治,有时太忌讳了。这部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主要外景的电视剧使我们对其历史有了更好的了解。故事是虚构的,但其中不乏真实的历史人物。比如剧中哥萨克的头目谢莫诺夫,民国时期一度流亡中国,成为末代皇帝溥仪想雇佣的恢复力量。(当然,这个哥萨克忽悠了小皇帝的很多宝物),后来投靠了日军,成为了牵制苏联的力量,在中蒙一带做了很多坏事。剧中男二号、苏联远东方面军总司令类海尔是苏军的传奇人物,在苏联对华战略中更是重要人物。作为加伦将军担任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他在中国的故事也非常传奇,足以使其成为另一部剧。后来,他被清洗(赫鲁晓夫时期恢复名誉),1945年溥仪被苏联军队活捉后,一度被监禁在他的豪宅里。历史是如此的嘘寒问暖。
侦探电视剧:为了历史的“盐”富二代
事实上,比起间谍战争,侦探电视剧是俄罗斯大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看作侦探小说之一,你会发现俄罗斯读者和日本读者也对侦探故事不厌倦。畅销书冠军几乎都是侦探小说。说实话,俄罗斯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各种侦探剧/犯罪剧,其中很多都特别狗血和粗制滥造,但总有不让你失望的好作品。例如,新拍摄的俄罗斯电视剧《纨绔子弟》(或更准确地翻译为《富二代》)也在豆瓣上获得了8.9的高分(比在俄罗斯本土的分数更高),观众们表示“出乎意料”,“脑洞大开”。
《纨绔子弟》
故事的开头是富二代酒后驾车袭击警察,被他的寡头送到警察队学习改造(好像有什么不对劲),但偶然得知了母亲死亡的真相。随着一张社会黑幕的陆续揭开,一名证人死亡(男主也从各种死亡中逃脱),俄罗斯社会全景(当然调和了各种玫瑰色)。批评的尺度好像很大,是吧?与我们电视剧的富二代故事不同,里面也有各种纸醉金迷,但是箭就是针对纸醉金迷的。这种纸醉金迷不是《小时代》春梦做不完的中学生格局,而是俄罗斯式的绝望和悲伤,你肯定能感受到苦难的价格。
值是远远高于这种纸醉金迷的。大概只有产生过老托、老陀、老柴这样的民族,搞个大众娱乐产品还能出现这样的气质吧。目前该剧已经可以看到第三季,质量并没有往下掉。女人戏:这些个女人不寻常
或许因为全球看电视的主力军都是女性观众居多吧,更何况俄罗斯本来就女多男少,女性题材的剧集也远远不止半壁江山。
《叶卡捷琳娜二世》算这样的戏,它是讲俄罗斯武则天的故事。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传奇人生丝毫不比武则天逊色。当然有宫斗,不过这部戏并没有拍成过于狗血的宫斗剧,也没有各种幼稚的动不动关小黑屋、以白莲花体质吸引各种男性的剧情。这么大的题材每季只拍9集,放在我们这里,恐怕是要拍90集的。好吧,幸亏不是我们来拍。由一个德国没落公主变成俄罗斯女皇,带俄罗斯帝国走向盛世,她有“开明”的名声,也有各种男宠,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故事已经有各种电影版,但早期的马琳·黛德丽版和后来的凯瑟琳·泽塔·琼斯版,都把重点放在了女皇的春闺秘史,不太看得到女性作为政治家的气魄和智慧。而俄罗斯电视一台的这部剧集,第一季的重点显然在伊丽莎白女王身上,该演员气场极大,演出了女王的政治抱负、气度、心胸,到了第二季叶卡捷琳娜才正式展现她作为女王的一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画面拍出了18-19世纪俄罗斯油画的质感。
《叶卡捷琳娜二世》
豆瓣评分高达9.2的《背叛》则讲述了一个当代俄罗斯30+女性和四个男人的故事:耽于电子游戏的老公、对她念念不忘的上司、有恋母情结控制欲极强的富二代小鲜肉、前男友种马警察。她不是女强人,只是个装修公司的普通职员,不怎么打扮,甚至有点随意。她要面对客户的刁难、婚姻的无聊、不成器的小叔子、小情人的纠缠、以及睡过自己老公的闺蜜。她要自己挣钱、修车、解决各种棘手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女人却让四个男人爱她爱到死心塌地,欲罢不能。放在咱们这一定就拍成玛丽苏剧了。但是,强大的编剧自会有强大的逻辑。女主角当然不是什么小白兔人设或白莲花人设,她迷人的地方不在于美貌或性感,而是她具备一种强大的洞察力与道德判断标准。她不需要男人的强大,反而男人需要她的强大。这种强大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如何与一地鸡毛的生活自洽。她和四个男性发生关系,但实际在某种程度上她又忠于丈夫,她真实面对的是自己的欲望,同时真实面对自己对丈夫的爱。
《背叛》
背叛,并非指肉身,那是浅层次的,背叛,指的是精神上的无法坦诚相对、无法沟通。所以当女主角最后一次问丈夫:“你背叛过我吗”的时候,丈夫依旧答道:“从来没有”,这个答案才宣告婚姻彻底结束。他们是两条平行线,“最美的初恋”也好,“他人好好啊”也好,都无法羁绊她。这样的坦诚,最后只有警察做到了,故事至此干净利索地结束了,更利索的是,最后编剧说,因为本剧在逻辑上已经完整,所以不会有续集。
当然,如果这些剧您都不感兴趣,也可以看看国内知名度最大的那部《战斗种族养成记》(应该译为《我是这样成了一个俄罗斯人的》)。这部剧假托一个原来对俄罗斯充满刻板印象的美国记者为了避风头,被派到俄罗斯,通过各种观念的摩擦碰撞,最后爱上了俄罗斯。总的来说比较轻松好笑,但是最大的Bug在于,这个男主是假托的美国人,所以,他本来就是俄罗斯人呀。不过这部剧很适合外国人看:有助于弥补某种“视差”。
《战斗种族养成记》
文| 黑择明
文艺能超脱
评论是态度
北青艺评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