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系列7:坚持开拓创新】
作者:陈瑞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无穷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素质。”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决定未来长期发展的法宝。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艰难险阻,越是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和创新。(萧伯纳,成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开拓创新史。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的恩赐,而是通过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取得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们开始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仍然是实现我们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积极理解同时包含了对现存事物的消极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所有既定的形式都来自不断的运动,因此也从它的暂时方面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从其本质来看,它是批判性的和革命性的。“现存的都必须灭亡”恩格斯的这句话,是黑格尔“一切现实都是合理的”背后含义的名言,深刻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彻底的“革命”意志和创新追求。万事万物在时空中发展运动变化,现实的合理性最终会在事物本身的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变成现存的“灭亡”。唯一可行的办法不是阻止旧事物的灭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开拓创新精神,顺应时机和形势的变化,把旧的转化为新的。当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高度统一的,离开科学性的革命性是盲目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陈旧的历史。
开拓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不断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几千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自我造血、自我重复的创新能力。这是五千年文明史、一百多年近现代史反复证明的。上古神话、树人醉话、神农品尝百草等反映了华夏先民对生活追求的探索创造。秦汉以来,中国子女的创新发明涵盖了指南针、训天机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进一步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近代的屈辱和压迫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发明了两弹一星、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生活领域的发明遍地开花,极大地扭转了长期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世界的被动局面。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又迎来了一个创新创造的新高潮。以科技创新为例,在新时期,我国科技进入迅猛发展时期,重大创新成果不断产生,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了国际和跑步行列,一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的科技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创新能力正从数量积累向质量飞跃、从积分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具有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重要基础。
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救上救下,奋力开拓,奋力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敢于为天下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道路,任何困难都没有阻挡党和人民的前进。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成功密码,从问题意识到工作态度,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规划,从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都铸造在中国共产党治国行政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开拓创新的历史,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获得未来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主义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实现了贫穷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向社会主义社会大步飞跃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两个;两个。这个;这个。2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要实现这项创造性的伟大事业,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是以现实为基础突破、超越现实的开拓性思维,是新陈代谢辩证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世间万物没有变动。“名人有时会变,熟人随心所欲。”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新的,要旨在于正确把握抗辩和变化的辩证关系。创新思维能力归根结底是拯救新事物的能力,是走前面人没有走的路,做前面人没有做的事的能力。(萧伯纳,思想)唯物辩证发展观特别强调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质上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创新是强调一切
物的暂时性和发展的永恒性,竭力推动事物的转化。创新思维求新求异,着力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思维成果往往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创新是一种求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必须要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和勇气。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和品质是创造性,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它打破迷信盲从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致力于创造和超越。创新思维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它通常与灵感、直觉、顿悟紧密相连,是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突发飞跃的结果。创新思维还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并不必然意味着成功,也会有失败相伴随。创新思维是推动发展的基本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谋发展,眷顾过去,因循守旧不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行;守株待兔,坐享其成不行;唯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赢得未来。无论当今和未来,“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以伟大创造能力著称于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改革,二是创新,而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所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
开拓创新本质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推动改革和发展,一方面要“破”,另一方面要“立”。“破”不是要“打倒一切”“砸烂一切”,“立”不是要“另起炉灶”。“破与立”的真谛不在于孰轻孰重,也不在于孰先孰后,而在于“有破有立”,当破则破,当立则立,破为立之始,立在破之中,破与立互为前提和条件。坚持破立结合,必须破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开拓创新不能迷信“经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总结经验是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但是,经验来自过去的实践,经验的知识能够说明过去,却并不能准确地说明现在和未来,经验对现在和未来事物只具有或然性。因此,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成为“指挥棒”。改革要重视、尊重经验,但不能搞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者不懂得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法,将特定时间的经验永恒化、特定地点的经验普遍化、特定条件的经验绝对化,这就难免导致失误。我们评判一个国家的改革道路、改革方向和改革方针政策是否合理,并不是简单地依凭所谓国际惯例、西方经验、他人套路就可以判断的。某种制度模式、思路原则、政策主张在历史上可行,今天不见得可行;现在可行,不见得永远可行;在发达国家可行,发展中国家不见得可行;在西方可行,中国不见得可行;在中国沿海可行,内地不见得可行;在中国的城市可行,农村不见得可行。可行不可行只能以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自己的实践实事求是地去评判。
开拓创新不能迁就“本本”。本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前人认识成果的记录,无法避免历史的局限性。“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本的真理性是具体的,同一个本本在变化了的时空条件下是否仍然具有真理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不能迷信本本,本本不能高过实践,实践的结果不能迁就任何本本。改革需要本本,但不能迷信本本,搞本本主义。西方的本本不能迷信,老祖宗的本本也不能迷信;古人的本本不能迷信,今天的本本也不能迷信。本本中蕴含着改革的智慧,但不是衡量改革成功的标准。教条主义者不懂得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法,唯书不唯实,要么迷信古人的本本,要么迷信马列的本本,要么迷信西方的本本,以此代替对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矛盾特殊性的分析,这也是不可取的。当然,承认本本的局限性,绝不能成为贬低本本甚至否定本本的借口,而只能成为发展本本、超越本本的理由,本本仍然是我们提升理论素养、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指导和帮手。
开拓创新必须坚持“破立结合”的科学方法论。“破”,就是要有辩证的否定精神,敢于破除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使思想与实际相一致。“立”,就是要创立新说、创新实践。就是要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改革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破与立相结合的创新创造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只要经过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符合实际,该破的就要大胆地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体现了“破立结合”的改革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样要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蕴含了“破”的功夫,也体现了“立”的要求,贯穿了“破立结合”的改革方法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过去,我们依靠开拓创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开拓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3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