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出来葱香味后放甜面酱,甜面酱翻炒均匀后放老抽(不要放多了)、料酒,翻炒到颜色均匀后加入白开水少许,加入香叶、桂皮,上盖紧煮慢炖15分钟,放入鲜辣椒、蒜、香菜,翻炒均匀,出锅。
就这样,佳肴被老田家顺理成章地端上了餐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主人和客人吃着鸡肉,喝着小酒,那谈论天地的日子比神仙还要快活。估计在《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也买不到这样的“杰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走进枣庄,你必然会与辣子鸡相见恨晚;走出枣庄,我必然会与辣子鸡不见不散。吃过一次辣子鸡,嘴唇至少能够香上三天。现在想想,我感觉脑海里面还有一个刻骨铭心的“香”字,令人回味,永远陶醉。
辣子鸡,是民俗下的文化。
当下,实现中国梦,就必然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开始更加注重辣子鸡文化。乡下的进城,开炒鸡店,大显自己的烹饪手艺。城里的上山,办养鸡场,提供绿色、环保、无污染的肉源。有人也许会问,不就是养几只土鸡嘛,何必兴师动众的,弄得像知青下乡似的?非得要上山吗?您想呀,有青山的地方必有绿水吧,而绿水青山不就是金山银山吗?绿草能够为土鸡的心情养眼,虫子能够为土鸡的胃口美容。那里不但适合人类居住,而且有利于发家致富,是非常理想的“风水宝地”。眼帘上的情景,恍然入梦。一只公鸡,幸福地为母鸡代言:“我们住在树林里,渴了可以喝点儿露水,饿了能够吃到虫子。美哉,美哉!”
只有上了年纪的一些人,才钟情地呆在庭院里,传统地散养着小鸡。在两把粮食和一镰青草之间,祖辈和父辈们其实都是在培养着一种年轻的记忆。而那些土鸡的身影呢?可爱得像是一群宠物。它们也总是能够像抖音似的,给农家增添几分耀眼的生机。
鲁南地区民风依然淳朴,人们依然热情好客。但凡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必定会做上几道“硬菜”。辣子鸡,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硬菜”,应该就是有别于蔬菜的称谓,是指解馋的菜,特色的菜,美味的菜,用大块的肉炒的菜。按照荤素搭配的原则,太素了,倍感寒酸;太荤了,略显奢侈。刚柔并济,才是用膳之道。
如果到饭馆去就餐,辣子鸡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酒席上,辣子鸡的出场特别隆重。它总是以“压轴戏”的艺术成份出现。辣子鸡一上桌,客人们犹如是接到了圣旨似的,顿时心领神会。“客官,你们的菜上齐了,请慢用”,喝酒的人,任务就是把杯中的美酒陶醉到肚子里,接着就开始正式地吃饭。“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辣子鸡是酣畅淋漓地喝酒时的硬菜,也是生龙活虎地吃饭时的硬菜。
总之,辣子鸡是待客之道。它不但滋润了酒文明,而且繁荣了菜文化。中秋节追寻着它,除夕夜也追寻着它。在这样的重大节日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不是客人,胜似客人。我们享受着无比美味的辣子鸡,只需细细地嚼,慢慢地品,脉脉地笑……
一位外地游客感慨地说:“没来枣庄之前,我误以为,它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到台儿庄古城走一走,到冠世榴园看一看,谁曾想,枣庄竟然是一座生态之城、美食之城和荣誉之城。我爱上这里的辣子鸡了!”我骄傲,我是地地道道的枣庄人。枣庄不但大美,而且大爱。鸡辣枣庄,你我共享;鸡辣枣庄,天下飘香。它让我,在舌尖上豪迈成了诗情,在舌尖下婉约成了画意。妙哉,妙哉!
壹点号 明我以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