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在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不仅仅是食物,也是一种情绪。
逢年过节,迎客送客,餐桌上一定会有饺子。在人们的心里,不论山珍海味还是满汉全席,都比不上普普通通的饺子,因为它有一种家的味道,吃在口里,暖在心间。长春是一座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城市,但它却有着很多独具特色的百年老店。百年老字号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故事和传统工艺,其产品也是质量优异的代名词。长春的大街小巷遍布着各种风味的饺子馆,但唯有一家饺子馆历经风霜,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保存了历史的记忆,它就是——回宝珍饺子馆。
位于长通路的回宝珍饺子馆老店, 与其他老字号不同,门脸装修朴实无华,唯因其招牌上的黑底烫金字——“中国名点 百年老店”,格外引人注目。
门脸不大,营业面积也不大。正对着大门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匾,讲述着回宝珍的历史。走进室内,感觉不像一个饭店,倒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回宝珍饺子馆的创始人就叫回宝珍,1897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新集镇的一个贫农家庭,自幼丧母,家中祖辈都是回民。1908年,不到十岁的回宝珍随父亲闯关东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20年,23岁的回宝珍与别人合伙在哈尔滨市的道外五道街开了一个炒菜馆,生意清淡。当时在他们的炒菜馆对面有一个“保府马家饺子馆”,生意兴隆。不知有什么奥秘,让两个离得如此近的饭馆生意相差如此悬殊,为了探个究竟,回宝珍扮成顾客亲自到“保府马家饺子馆”进行观察和品尝,果真感到饺子馅味道不一般。 当时,“保府马家饺子馆”调馅师刘子清因着急用钱,想向掌柜预支一百元工钱,却被老板拒绝了,刘子清一气之下辞了职。回宝珍闻讯后,主动聘请刘子清为本店调馅师,不仅立即预支一百元工钱,还答应给他较高的工钱。刘子清也十分讲义气,把自己家祖传选肉、调馅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回宝珍。回宝珍的饺子馆生意一天天火了起来。
1924年,已做了四年饺子的回宝珍已颇有心得,加之生意红火,日子过得虽劳累,倒也衣食无忧。正在这时,一个噩耗传来——回宝珍的哥哥因病去世。回宝珍送走了一位亲人的同时,却也让他的饺子从此在长春落地生根。原来,回宝珍的哥哥当时在长春永春路小剧场附近开了一家炒菜馆,回宝珍料理完哥哥的后事,被迫离开哈尔滨,接替哥哥在长春的产业。第二年春,他关闭了炒菜馆,把铺面迁到新民胡同,开起“回记饺子馆”。用刘子清教的方法调馅,又根据顾客要求适当做了改进,如精肉、净菜,花椒水有一定的比例,包出来的饺子个头均匀,皮薄边小,馅大细嫩。以其价格平和,热情服务,讲究实惠和信誉,“回记饺子馆”很快在长春叫响。
东北第四宝的牌匾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来北往的客人都会到店里吃一盘饺子,喝上半斤‘烧刀子’。一位外地客商还作诗道:“北回再思回,三宝增一宝;传真更是真,情深意犹深。”,这一下,“东北第四宝”回宝珍饺子的声名远播。很多外地的商人来长春后,除了要带回一些东北三宝,还一定不能少了亲口品尝一下这“东北第四宝”。
鼎盛时期,饺子馆一天能卖出150公斤面粉包出的饺子,日接待顾客量达千人次。经常会有客人排队等位的情况。
老店、老友、老汤
上世纪90年代,回宝珍去世后,饺子馆面临关键转折期。
那时,风华正茂的麻铁君担起重任,他一边一丝不苟地执行饺子馅的秘制配方,用熟悉的味道留住食客,一边在原有一两种馅料基础上,根据顾客多样化需求研发出十余种新式馅料。以严格的投料标准调出的饺子馅成了回宝珍吸引顾客的法宝。
如今在传承人的精心经营下,回宝珍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老店日益兴旺,并且在长春生态大街上又开了一家分店。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刚刚开业不久的分店。新店宽敞明亮,装修典雅大方。
尽管大雪纷飞,依然挡不住人们对美食的渴望,宾客盈门。
回宝珍的饺子保证用料精良,选用老汤和馅,连挤净水分的净菜、花椒水、鲜姜、大葱等都有严格的投料标准,使得饺子个头均匀、皮薄边小,馅大细嫩,汁肥汤美。咬一口,满嘴浓浓的饺子香,仿佛流淌着家的味道。
饺子风味独特,品种众多:全牛肉饺子,全羊肉饺子,牛肉茴香饺子,牛肉芹菜饺子,羊肉冬瓜饺子,韭菜虾仁......
特色菜有:美味酱羊蹄、铁板烤羊排、浇汁鱼、松肉、酱牛肉、炸茄盒、爆肚、红焖羊肉、羊杂汤,烧子盖......
作为吉林老字号,回宝珍收获了诸多荣誉: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吉菜名点、长春著名商标、吉林老字号……
多年过去了,回宝珍品牌在传承者的手中不曾蒙尘。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餐饮事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各种新饭店,新味道层出不穷,但回宝珍饺子仍然深受人们喜爱。提起有近百年历史的回宝珍饺子,老长春人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时至今日,吉林老字号回宝珍的饺子仍然是许多食客的心头好,它依然散发着原汁原味的老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家的温暖。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刘速 李丽 关凤英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