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
Ge (GE)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和锡林县,人口约为0.29万人。
仡佬族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除主食外仡佬族还食用小麦、红薯、洋芋、土豆等,他们口味偏酸辣,常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不仅凉拌,还单独作菜食用。
肉类主要食用猪、羊、牛、马,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制成各种菜肴。
仡佬族讲究宴席饮食,最出名的宴席当属“三幺台”。一台茶席接风洗尘,二台酒席八仙醉酒,三台饭席四方团圆。三幺台是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仡佬族独特美食文化民俗,也是仡佬人家最为隆重的待客礼仪,是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 席
茶席,是以喝茶为主,伴以果品糕点。喝茶以大土碗盛,以解渴除乏为主。
所谓“大碗喝茶,大碗喝酒”,民风如此。茶席所配果品糕点为酥食、红帽子粑、美人痣粑、天星米麻饼、蕨根包子、荞麦片、花生豆腐、巴山豆粉卷、红心苕粑共九盘。茶多为土茶,土茶中以大树茶为上品。茶毕,撤去一幺台,转入二幺台。
酒 席
第二台为酒席,摆放好杯盘碗盏后,首先焚香化纸,拜祭祖先,一是表示不忘祖先造福后人的功德,二是恭请祖先神灵共享佳肴。然后重邀客人入座。第二台酒菜为辣味拼盘、卤味拼盘、泡味拼盘、炸三脆、尖椒马口鱼、山羊肉鲊、香辣绿豆米皮、翡翠豆腐、黔中一脆等,菜的内容不定,但必须是九盘。酒多是自酿的苞谷小锅酒。
当地饮酒习惯,凡端杯者,一定要喝三杯,不饮酒者以茶代酒。第一杯为敬客酒,由主人发话,向每一位客人敬酒,说一些欢迎和谦词,先干为敬。第二杯为祝福酒,由客人代表说一些答谢及祝福的话语,然后共同干杯。第三杯为孝敬酒,晚辈向长辈敬酒,晚辈必须等长辈喝完酒后再喝。待酒将酣,二台席结束,紧接着上第三台席。
饭 席
第三台为饭席,这是”三幺台”的正席,菜的碗数仍然是九碗,俗称“九大碗”。 “九大碗”是“登子肉、珍珠丸子、蒜香灰豆腐、野生黑大脚菇汤、全锅山羊肉、黄花俏豆腐、莽海椒、白果炖鸭、烩百合等。其中“登子肉”又叫“大菜”,任何时候都不能少。吃菜时,坐在上席的人先动筷子,并示意请大家吃后才能动筷(尤其是吃“登子肉”的时候,更要注意这礼节)。
珍珠圆子
珍珠圆子是仡佬族平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仡佬族同胞不论掘洞挖砂还是逢年过节,都要用糯米烹制珍珠圆子祭奠先祖,以喻“事兴如珍宝,家和似月圆”。
铜鼎牛肉汤
每逢节日或有尊贵客人到访,仡佬族人总要杀牛祭祀、盛宴招待。在仡佬族,牛肉是最珍贵的食材,其吃法也别具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铜鼎牛肉汤,据说是一位仡佬族长传承下来的珍贵美食。
灰豆腐果
灰豆腐果是仡佬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特色食品,选用当地优质的黄豆,以及天然矿泉水研磨制成豆腐,再与一种特殊植物烧成的灰烬融合制成,口感鲜美。可以用于煮食、火锅,炒食和凉拌。
酸菜孜耳面
酸菜孜耳面,是仡佬族同胞日常食用的一种特色面食,其面细腻滑爽,汤咸鲜酸香。
黄水粑
黄水粑是仡佬族的一种风味小吃,把豆浆、糯米饭、糯米面和蜂蜜等先拌匀成团,然后用箭竹叶逐个包制成形,码放木甑里,上面用水泡过的干稻草覆盖好,上汽蒸制而成。
仫佬族美食
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元代以前,史书往往将仫佬族与“伶”或“僚”并称,仫佬族的先民被归属于当时泛称的少数民族僚族之中。
广西的仫佬族人口约15.26万人,占广西人口的0.34%,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邻近的县。
仫佬族聚居地山峦起伏,奇峰耸立,山多地狭,可耕田面积较少。所以仫佬族同胞的饮食以玉米、大米为主,家家腌制酸菜、豆角、蒜头等。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
肉类主要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忌吃猫、蛇肉。在过去,罗姓、姚姓不吃狗肉,传说这和罗姓祖先陷入火灾得狗救助有关。
仫佬仔辣酱菜
”仫佬仔辣酱菜”是仫佬族一大特色,精选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的新鲜食材,用长寿之乡的福地水源,还有保持上百年之久的传统工艺秘制而成,充满着家乡浓情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龙岸大头粉
先用磨好的粘米团(像面粉团一样)放到有许多漏洞的木板上,然后反复向下揉搓挤压,让粉条逐根落到烧开了的大锅水中,盖一会盖子大火煮一下,然后捞出放上油,配上精心调制的配料,就能尝上可口美味的大头粉了。
菜 包
牛皮菜用滚水涝软用清水漂冷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泡两小时锅上灶中火,将五花肉放入炒出油,再加入虾仁,咸鱼,芋头,木耳,香菇,蒜苗葱头盐味精五香粉。锑锅底铺上敲碎的同骨。牛皮菜叶的梗拧出再铺同骨上。用菜叶把焖好的糯米饭包成鸡蛋大小,方型的菜包。码在菜梗上。再倒入鸡汤焖至菜叶泛黄即可。
仫佬粽
粽粑是罗城人民喜欢吃的一种糯食品,春节家家制作。做粽粑有着传统的做法,过程考究。主要原料是糯米、香料、猪肉。香料全部采用绿色天然植物。味道鲜香可口。
牛肉条
罗城牛肉条采用仫佬山乡高寒山区生长的嫩草所养育的优质黄牛作为主要原料,配以精、白糖、香油及广西特产八角、桂皮、茴香等天然香料,通过民族传统的烘烤方法烘干后,用纯茶油炸制而成。
鸭 酱
鸭酱是仫佬山乡味美色鲜的调味佳品,杀鸭是留下鸭血(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坛内的酸水,用筷子拌匀,以血液颜色变成略为乌黑为适度,然后加入少许食盐和姜末。有的不煮,认为这样保留“血鲜”;大多略煮一下,一滚即得。用鸭酱调味而吃的白炠鸭,美味无比。
竹筒鸡
竹筒鸡是一道地道仫佬族风味名菜,只有在来了高贵的客人时,热情好客的仫佬族人才会用竹筒鸡招待客人,它的选料和竹筒烧肉差不多。此菜鲜香清雅,滋软滑嫩,制作独特,食用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白 馍
豆沙糕
铜瓢糍粑
螺丝鸭脚
各类特色米饭
从上到下分别是黄花饭、五色糯米饭、南瓜饭、小米饭、腊味竹筒饭
彝族美食
关于彝族的族源,迄今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广西彝族人口约0.62万人,主要分布在邻近贵州、云南的百色、隆林、凌云等地。
由于居住地区的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坨坨肉
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其肉为30斤以下以非现代饲料喂养而成的小猪为原料,辅以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稍加加工而成。其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称“坨坨肉”,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嫩,充分体现了彝族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性情。
冻 肉
彝族地区较为讲究的一种菜肴。它采用猪蹄和肘子制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将肉放入锅内煮软后捞起,剔去骨头并将肉宰碎,放上木姜、生姜、花椒等佐料,有的还放橘子皮,或鸡蛋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回锅里煮上一阵,以便使佐料渗入肉中,最后放入木钵内,放上一夜即成。肉冻柔软可口,香味独特,是彝族十分喜爱的一种食品。
辣仔鸡
彝族的辣仔鸡,用2斤左右的仔鸡,杀后烤好,将肉宰碎(搅粉碎)后加上,木姜、生姜、辣椒面、花椒等佐料,和冷开水就可以吃了。原汁原味,味道辣而爽口,肉细嫩鲜美,品后余味无穷。
坛子牛肉
彝族在有贵客到来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有时会用坛子牛肉招待。 坛子牛肉是用牛肉的腿子肉,切成坨坨牛肉加上食盐、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调料放入土坛子内并封好。用菜叶封好后再用瓦泥包封一寸厚。然后放在阴凉处等待3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色黄,香味扑鼻。肉外脆里嫩,味道鲜美无比。
全羊汤锅
这是彝族人待客的一道名肴,将宰杀后肥羊的所有部位全部切成块,放在一锅煮,煮的时候除了放盐,不再放任何佐料,当食用的时候再放花椒、辣椒粉、薄荷等。
在彝族地区,羊肉能驱寒,彝族人家喜欢吃羊肉,他们主要选用肥壮的黑山羊,宰杀后汤褪去毛,开膛洗净内脏,用火燎去羊头、羊脚皮毛,在炭火上烤黄后用锤锤碎内骨,最后连羊血、肚杂、羊肉全部切块一锅煮。这种吃法的好处是无膻味、汤白、味浓、肉香,而且营养丰富。全羊汤锅既是彝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名吃,又是最大众化的食品。
手抓羊排
手抓羊排是彝族人很喜欢的一道特色美食,也是招待贵客的美食之一。,优质山羊肉搭特有香辛料,肉质细嫩软滑,滋味鲜美。
烤小猪
烤小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烤小猪肉外脆里嫩,酥香可口,味道鲜美无比。
百变土豆
土豆是彝族原始的主食及主菜,在彝族地区土豆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术道具,它千变万化,可以变成多种主食更可以变成百种主菜。让我们跟着小编的节奏去看看彝族的百变土豆:
酸菜土豆汤
炒土豆片
酸辣土豆丝
干煸土豆丝
炸土豆块
炸土豆条
土豆串
煮土豆
烧土豆
编辑: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