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60年代和70年代,无论是集体菜园还是家家的自由地,克拉夫特菜种得最多。家家餐桌上最常见的是牛皮菜。
据老人回忆,其实,在我的老家,过去牛皮菜也不是主打蔬菜,种得多的,应该是白菜、萝卜、青菜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食用糖供应特别紧张。有一年,乡政府要求每个生产队都要种牛皮菜,秋后由供销社收购作为造糖的原料。当时还下达了种植计划,如果不完成,就要追究责任。于是,牛皮菜在田间地头轰轰烈烈长了出来。但到了牛皮菜大量上市后,供销社并没有收购这些牛皮菜。问及原因,说是县里计划办的糖厂因为资金缺乏,流产了。没办法,只好把牛皮菜分给每家每户。
就这样,牛皮菜走进了老家农民的饭桌。后来,产量高、存活期长的牛皮菜,还帮助人们度过了饥荒岁月。
从此,牛皮菜在我的老家扎下了根,取代了许多土生土长蔬菜的位置,坐上了蔬菜种植的第一把“交椅”。最先,人们是将牛皮菜与米、面混合在一起煮稀饭。久而久之,人们开始研究食用牛皮菜的新方法。慢慢的,有了凉拌牛皮菜、红烧牛皮菜、牛皮菜烩胡豆、牛皮菜炖腊肉等各式做法。
即使是大酒大肉,如果天天吃、顿顿吃,也会让人产生莫名的厌倦,何况是牛皮菜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困扰农民几千年的温饱问题,在短短两三年间得到解决,牛皮菜也逐渐从人们饭桌上撤下了。然而,牛皮菜并没有彻底从人们视野里消失,而是成为了猪饲料。
牛皮菜种植的最后一个高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两年,我们县推行雄心勃勃的“年出栏百万头生猪”计划,号召家家户户大养生猪。生猪饲养量增加后,饲料便出现了短缺。于是,人们又想到了牛皮菜。很快,之前减少的牛皮菜面积恢复了,甚至大有疯狂扩张的趋势。老家的田野上,到处都是牛皮菜的身影。
有意思的是,当农民将牛皮菜从饭桌上撤下后,城里人却对这牛皮菜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一时间,城里的市场上、超市中,都出现了牛皮菜的影子,人们的餐桌上,有了各种做法的牛皮菜。甚至在一些酒店宾馆,菜单上也出现了凉拌牛皮菜、腊肉炖牛皮菜等菜。
现在,在老家的田间地头,牛皮菜渐渐由主角变成了配角,退到了十分不显眼的位置了。今年春节,我在乡下呆了几天。闲暇无事时,脚步的范围远了许多,四处去搜寻牛皮菜,直到要折返回家时,才在一块菜地的角落看到稀稀疏疏的几株牛皮菜。回家问母亲:咋种牛皮菜的突然少了呢?母亲说,牛皮菜,农户早不当主菜了,加上现在生猪都是大型养殖场饲养,用的是配合饲料,一家一户散养猪的很少了,牛皮菜当然没市场了哟!
恍然大悟!牛皮菜的渐行渐远,原来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从牛皮菜由主角到配角的变迁中,不难看出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发展史、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