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的春天有一道菜很好吃,就是韭菜炒蜗牛肉。
不过,这道菜必须在清明前吃,过了清明,韭菜也不嫩不香了,螺蛳肉也老了不鲜了。老人都说,这道菜是亮眼明目的,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我查了一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曰:“蜗螺,释名:螺蛳。……时珍曰:处处湖溪有之,江夏、汉沔尤多。大如指头,而壳浓于田螺,惟食泥水。春月,人采置锅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煮食之。清明后其中有虫,不堪用矣。肉,气味甘,寒,无毒。主治:烛馆、明目下水(《别录》。又曰:烛馆二字疑讹误。”看来螺蛳肉的明目是有根据的,不仅明目而且利尿呢,所以像我这样血压偏高的人吃了是有好处的。至于为什么清明后不宜食用,原来是清明后就会生虫了,可能是一种寄生虫,而且这螺蛳是寒性的,所以也不宜多吃。
以前清明前的韭菜基本都是头刀韭菜(现在有了蔬菜大棚,不分季节,就很难说了)。所谓“头刀”,是经过一个冬天的停止生长、积蓄养分而生长出来的第一茬割的韭菜。这时的韭菜比较细嫩,不宽不肥,叶端尖而不圆,但特别香嫩,吃到嘴里,没有纤维的感觉,甚至不需要怎样咀嚼就可以一吞而下。俗话说,韭菜吃的头跟尾,就是说最好吃的是头刀与末刀的韭菜。
螺蛳肉是一种小螺蛳,卖螺蛳肉的人会先把螺蛳肉从壳里挑出来,卖给你的是完全的螺蛳肉,当然价钱要贵一些。也有连壳卖的,这也有好处,就是虽然有点费事,但可以处理得比较干净,先把清水浸泡几个小时或一天,让螺蛳吐出泥沙,再用老虎钳夹碎螺蛳壳,再用牙签把螺蛳肉挑了出来,洗干净,尤其注意的是把在夹壳过程中的一些碎片去除掉。
韭菜可以在炒螺丝肉之前先用大火炒好,待螺蛳肉炒好后放入锅内,翻炒几下就可以了。螺蛳肉是很容易炒老的,炒老了就嚼不动,火候不到又有生腥味。方法是用一层薄薄的蛋液将螺蛳肉裹一下(这是非常关键的),在油锅热了以后迅速下锅翻炒,就可以获得既嫩又熟的效果。炒螺蛳肉不需要太多的佐料,盐、料酒、葱姜末已经可以了,起锅时撒一些白胡椒,有去腥的作用。
螺蛳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所以很好吃。在南京时,到了春天,母亲在菜场买过螺蛳肉,吃过这道菜。到上海后,好像很少看到菜场有卖的,所以已经很久没有品尝这道美味了。
今年春天基本呆在宝应了,进入三月了,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螺蛳,古人有莼鲈之思,那是比较高雅的食欲,我只能有螺蛳之思,下午便去菜场看看,能不能买到螺蛳,以慰饕餮之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