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的军阀(一):前传
原来是这样的军阀(二):李中堂........死了
上篇说到,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武卫军打没了五分之四,只有在山东的武卫右军完好无损,不光完好无损,还在八国联军来之前完成了扩编。慈禧回京,老袁又是给钱又是护驾,让慈禧觉得这小子能处。恰好,李中堂没了。
李鸿章塑像
慈禧一看边上也没谁可用的了呀,小袁这人既然这么能处,那就小元吧,袁世凯就当上了直隶总督。
练了这么长时间的兵还是被八国联军一顿胖揍,大家都觉得还是兵没练好,还是要练兵。
老袁说练兵我熟呀,我二十多岁在朝鲜就开始练兵,一直练到现在,看咱老袁的两万兵马,邦硬。
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开始搞起了北洋常备军。老袁觉得除了自己的武卫军其他的都是渣渣。马上重操旧业,开始洗稿,按照各国的征兵章程以及汉代、唐代的规制整出来了《募练新军章程》十条和《募兵格式》八条,共计十九条。按照这十九条,搞了六千人,加上原来的两万多人创建了北洋常备军。
没过多久,袁世凯兼任北洋大臣,他觉得手里边的三万多人不够自己折腾,全国的军队都要按照咱老袁的办法搞。然后就成立了军政司,开始全国推广『小站经验』。
军政司老大还是袁世凯,下边设兵备、参谋、教练三个部门,部门经理分别是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个人都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也称北洋三杰。老袁死后,老段、老冯就开始狗咬狗,这是后话。
段祺瑞头像
至此北洋军阀的核心基本形成。北洋常备军最开始分为左右两镇,后来扩编为5个镇和一个京旗常备军。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北洋六镇的由来。
京旗常备军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一镇,满清老爷的面子还是要照顾到的,给了个第一的名头。
老袁的老班底北洋常备军左镇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二镇。
北洋陆军第三镇是从河南、安徽、山东新招的。就是这支新组建的部队跟着徐世昌去的东北。
北洋陆军第四镇是之前旧军,比如被打残的淮军。
北洋陆军第五镇是之前老袁在山东搞的武卫右军先锋队。
还记得老张的自强军不?就是这个时候划给袁世凯的,能说会写的自强军编到了北洋常备军的第四镇。就是后来北洋陆军第六镇。
这六个镇除了京旗常备军由旗人铁良、凤山控制外,其余五镇都在老袁的控制之下。人数大概有八九万人。从1895年小站练兵到1905年北洋六镇成军,10年间袁世凯兵马翻了10倍。
除了练兵之外,老袁还疯狂的搞培训,按照老袁的设想,先成立陆军小学堂四年后,进入陆军中学堂,五年之后进入陆军大学堂,一共12年的学制。从这个设想来看不知道要比国党的黄埔军校要高多少。
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干的。鉴于当时的条件,这个想法实现不了,就在全国各地搞速成班,从速成班出来的人员都成了北洋军阀的骨干。
1904年日俄战争,朝廷慌的一批。看袁世凯搞的有声有色,就让老袁拿个主意看看到底该咋整,老袁说咱们搞个练兵处吧。庆亲王奕劻当老大,我老袁当老二。
庆亲王奕劻
虽然袁世凯当的老二但是下边的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三个部门经理还是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搞来搞去还是老袁说了算。就是这时候,提出全国要搞新军三十六个镇。真到大清亡了,三十六个镇也没能搞出来。
1907年,袁世凯的把兄弟徐世昌带着第三镇去东北当东三省总督,北洋军的势力随之伸入东三省,老徐在东北提拔了一个土匪的事儿,我们后边再聊。
随着老袁权势的增加,看不惯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光绪和他的亲爸爸慈禧死了,宣统继位。宣统的老爹,光绪的兄弟载沣上位。
载沣上位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收拾袁世凯。听说就是你老袁戊戌变法的时候出卖我兄弟是吧,谁也不要拦着老子,老子要砍死这个姓袁的这个二五仔。
别人没慌,奕劻慌了。
奕劻说侄儿呀,你不要瞎搞,把老袁办了,北洋军反了咋整。你要报仇,叔没啥说的,咱让他回家种地,行不?
载沣说这样的啊,这样呀,那行吧,你得给我找个理由。
啥理由呢?他腿脚不好,让他回家看病去吧。
就这样袁世凯回河南养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