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国的汽车设计,你能联想到什么?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回答是:“大!大!大!”。在如今,人们的回答是:“粗犷,粗犷,粗犷”。那么难道汽车设计中的“美国味儿”就只有粗和大么?当然不是,别克就是例外。
如果说是德国人发明了汽车,那么来自好莱坞的传奇设计师-哈利·厄尔用1938年的首台别克概念车Y-Job,将汽车设计行业带入了艺术的殿堂。时至今日,别克汽车身上的所有“美国味儿”并不是用简单的“粗大”来体现,而是别克在设计方面的历史积淀,别克GL6就是如此。
提到别克GL6的设计如果不提及欧宝Zafira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你不说是软文,我都不信。
在欧宝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前,该品牌旗下的Zafira车型,曾经是除安德拉之外在华销量最好的车型,别克GL6正式基于赛飞利的平台而来。
不过相比别克上一代君威,直接就是换标版的欧宝Insignia。别克GL6从新设计的外观就显得颇具诚意了。
别看别克GL6是MPV,它的主体设计思路源自于2014年,别克发布的一款名为Avista的概念跑车。这辆概念车不仅借鉴了别克历史中的诸多经典设计元素,同时还融入了更多运动化基因。
这种家族设计风格最明显的就是车头的进气格栅、车灯等细节的造型,这往往也是车企们最先确定的设计特征。
一条横向的镀铬装饰串上大尺寸的别克标志,让别克GL6的进气格栅变得简约而精致。在展翼式镀铬装饰条背后依然是“直瀑式”格栅,只不过这一部分GL6做了哑光处理,为的是更加凸显车标和展翼。
这些细节都是从别克悠久的历史设计元素中提炼而来。比如“展翼”造型就来自1953年起,哈利·厄尔推出的两款别克Wildcat概念车。
在两年之后,也就是1955年,别克量产的世纪轿车同样采用了这一设计造型。
直瀑式进气格栅则从1938年的那辆T-Job开始,一直影响至别克目前的所有车型。
进气格栅形状相比之前的“盾形”多了一个“小收腰”,这样进气格栅的线条毫无向上蔓延的趋势,降低前脸的视觉高度。
在“小收腰”的末端顺势将边缘的镀铬装饰条延展至前大灯内部。使得展翼和大灯平顺的过度。
设计师的想法是将这条展翼式镀铬装饰条从进气格栅一直向外延伸,和大灯内部“倒勾”形状的日间行车灯和转向灯相连,形成和“开眼角”大灯一样的视觉效果,加大车头的视觉宽度。
大灯形状末端下垂,加上车身线条的修饰,让别克GL6的前脸上部更加连贯。
前脸的下部设计非常流畅,镀铬装饰条向两端延展,和侧面的裙线间接相连。让车头的造型完全的融入到车体。
在前脸的上下部衔接处,别克GL6处理的比计较柔和。
了解汽车设计的人都知道,汽车的前脸设计由于防撞钢梁的位置原因,使得从诞生以来汽车的前脸都是习惯性的上下分隔。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没有考虑到设计的关联性。如果遮住任何一部分,作为一个不了解汽车的人来说,都无法猜测另外一部分的大致形状和尺寸,这种设计的整体感不强。设计师会多采用一些特征线,来将前脸上部与下部建立关联。削弱防撞钢梁的“分隔”效果,整个前脸浑然一体。
别克GL6采用的方式犹如“隔山打牛”,它既没有采用过多的特征线来影响前脸的简洁感,也有没采用时下流行的“X形前脸”。
进气格栅高度的“下探”,大灯尾端的“下坠”,两侧刹车盘通风装饰的“上挑”,用这些元素的互相穿插增加前脸的整体感。
GL6的大灯内部采用“L”造型的日间行车灯,拐角处的线条十分繁复,增加了大灯的层次感。光源采用远近光一体式结构,转向灯被放置在灯组内侧。
GL6的发动机舱盖非常有特点,除了别克家族管用的“中轴线”之外,发动机舱盖上还有四条楞线。不过,GL6的楞线与一些性能车的不同。它的楞线并不是为了“暗示性能”。这四条线仿佛是A柱的延长线,延展后与发动机舱盖融为一体,给人一种“驾驶舱很坚固”的安全感。
别克GL6的侧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腰线,它采用了别克经典的双掠峰腰线。
这种腰线在别克设计史上出现的时间更早。在1907年的纽约车展上,别克Model 10首次亮相,纯粹的极简设计主义使它迎来了短暂而辉煌的生涯。可见之处都喷涂了油漆,紫色真皮双人座椅豪华舒适,大量的黄铜饰件应用于车灯、转向柱、散热水箱的边框以及正中央的Buick车标上,甚至连车头的摇把都经过镀铬处理。前后轮挡泥板与中间方便乘员上车的脚踏板融为一体,节省了部件的同时又不缺乏极简主义美感。
而这一设计从侧面来看,就是两道连贯的曲线。
这种腰线在1950年的别克Super上得到了完整的展现。两条曲线从车头延伸至车尾,几乎可以看做是车体和翼子板的融合线。
当然经过110年的进化之后,仅仅保留“前凸后撅”的优美腰线是不够的,别克GL6在前后腰线的底部通过曲面营造出了多变的光影,这是目前汽车设计除了“线条”之外的流行趋势。
别克GL6还采用了悬浮车顶。虽然“悬浮车顶”在设计界引发不小的质疑,其原因都出在D柱不同材料的融合度上。不过别克GL6尾部处理的还是相当到位的,玻璃和尾部扰流板的衔接非常顺畅,几乎看不出不同材料的分隔感。
17寸双色铝合金轮毂造型设计融入别克家族化线条特征,采用亮面配合深色涂装的双色效果。造型流畅,和别克GL6的侧面线条非常搭。
别克GL6的尾部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尾灯和尾箱盖完全一体化。这种设计曾经出现在第一代奥迪Q7上,缺点就是这样的造型会将尾部的各种元素“禁锢”,使尾部的设计元素与车身侧面失去联系。
别克GL6的做法是,将尾灯内部的线条延长成为腰线,甚至连后保险杠和车体的接缝都不放过。这样看来,尾部被禁锢的独立感并不是很强。相反,别克GL6的尾部看起来很紧绷。
GL6的尾灯和前大灯呼应,也采用了“L”形。
什么?别克GL6还是太壮了?能不能在保留“美国味儿”的同时,再运动一点儿?当然可以,别克阅朗就是个例子。
为了留住“美国味”,阅朗几乎保留了和GL6完全一致的细节设计。注意我的用词—“细节设计”。阅朗和GL6的比例不同。别小看比例,仅仅是比例的改变,就让阅朗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换了一种风格。
首先,如果单看某一个设计细节,两车的前脸设计似乎一致。但是,我们现在要改变的是比例。
当我们把两车前脸设计元素轮廓提取,再放大到相同比例,区别一下就明显了。阅朗的进气格栅两端向大灯内部深入更多,它的大灯也要比GL6稍微细长一些。前脸的下部,阅朗的两端取消了GL6的上挑。总体视觉效果来看,阅朗要比GL6显得更宽,更扁。
车身侧面是展现比例最直接的地方。相同的是,两车同样采用了“短前悬,长后悬”的比例。不同的是,阅朗的车肩高度、整体高度轮距比、风窗占比都要比GL6小不少,如果说GL6的侧面用“顺畅”形容,那么阅朗的侧面就要用“修长,趴地”来形容了。所以,几乎相同的细节设计,局部比例的变化,让两辆车呈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阅朗的尾部,它的尾部并没有像GL6一样采用悬浮车顶。而是将驾驶舱线条快速下滑,同时下滑线穿过D柱,和尾门缝隙建立联系,形成溜背的视觉效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视觉溜背”是具有欺骗性的,阅朗实际的轮廓和视觉轮廓有很大差距,并没有因为照顾溜背的视觉效果而丧失储物空间,这一细节设计非常有新意。
其实,如果抛开细节线条只看两车的整体轮廓。阅朗和GL6是有高度差距,但是并没有视觉效果来的那么夸张。能让阅朗看起来像一辆运动的猎装车,设计手法功不可没。
车尾我们依然绘制两车的设计元素,和侧面大同小异。两车的细节设计元素几乎一致,阅朗的牌照框线条和两侧反光板相连,让尾部上部设计元素的面积明显小于下部,充分降低尾部的视觉重心。而GL6的线条更简单,视觉效果更舒展。
阅朗的干练和运动是相对而言的。GL6和阅朗谁都不是激进的性能派车型,这一点从二者不谋而合的内饰设计中就可以看出。
GL6和阅朗的内饰设计线条都非常流畅,中央扶手箱和换挡杆区域更像是中控台的顺势流淌。车内气氛属于轻松活波一类。配色方面,GL6棕+黑的配色显得更偏向商务一些。
在内饰用料上,两车也是丝毫不吝啬软质材料和镀铬金属装饰条,略带美系车的感觉。
作为MPV和旅行车,内饰设计的重点还是实用性。两车在储物空间上都做足了功课。GL6椅子侧面的储物槽,双层杯架,阅朗手套箱底部储物槽,以及镂空装饰条等,都是比较新颖的设计。
在乘坐空间上,两车的前后排差别不大。GL6毕竟是MPV,它第三排座椅的厚度和宽度都不属于让人“窝在里面”的状态。而阅朗的大后备箱,坐人就别想了,还是多拉点儿货吧。
别克GL6和阅朗的外形设计,很大程度上都借鉴了别克历史中一些经典的设计元素。这也使得这两辆车虽然在车身尺寸上,达不到美国车“巨大”的样子。但是通过一些细节设计,让这两辆“小车”的美国味十足。同时相比两车的定位-MPV和旅行车,定位差别并不大,两车的细节设计元素也大部分相同。设计师仅从比例的微调,就让两车的“性格”产生了差异。举个例子,如果我拥有GL6,我会为它换上亮闪闪的镀铬大轮圈;如果我拥有阅朗,我会把它改为低扒的猎装车,就是这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