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 原创]
当阳光洒向林荫大道,这听起来很夏天,至少不会是刺骨的冬天。“Park Avenue”,一个被美国佬喜欢多年的名字,它奢华、宽大、柔软,它也曾经是上海滩上代表了别克品牌对于旗舰车型的追求,虽然并没有过多深入人心,但也漂洋过海而来,不虚此行。
对于来自美国的别克来讲,“Park Avenue”也早就不再是车系中某一款车型的名字了。如今的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一种感悟,一种走在“林荫大道”,从阳光斑驳下穿行而过的舒适与惬意。当这款来自上世纪90年代的别克林荫大道出现在我面前,何为稳重?何为美式豪华?一目了然……
一篇好的文字该是严谨的,更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就好比是德国人那一丝不苟的精神。但老美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甚至会把自己制造出汽车的名字都搞得“一塌糊涂”,让后人梳理起来都感到无比混乱。在别克的家族里,“Park Avenue”究竟是车系还是车型?你需要挥起一把利刃,快刀斩乱麻,方可获真知!
美国人认为汽车就应该被造得“富丽堂皇”的,镶金镀银的车才更有看点和卖点。1959年,Electra跟Electra 225代替前辈成为别克旗下的豪华旗舰车型。
16年之后的1975年,在别克Electra 225身上首次出现了一个车型的名字,没错,就是“Park Avenue”——林荫大道版本。
当时的“林荫大道”版就好比是日产车型当中的“公爵王”,反正就相当于是B格更高就对了。
在未来的时间里,林荫大道版车型一直伴随着Electra和Electra 225。图为1985年Electra“Park Avenue”的海报。
而这款车型在我国汽车未曾普及的早期阶段还曾少量引入。
1991年,当别克再次发布新车之际,人们发现已经被叫习惯的林荫大道在这一轮新车更迭中被“扶正”,正式成为了一个车系,就叫:别克林荫大道!
从Electra和Electra 225手中接过品牌旗舰大旗之后,林荫大道在1997年迎来换代,经过2003年的一次小改款之后,这个代表了别克旗舰的车型最终没有逃过停产的命运。
当后来人们再听见“林荫大道”这个名字时已经是2007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的上海通用引入了别克林荫大道的车型,但其实这款车跟真正的林荫大道可是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款“假”林荫大道实则是通用旗下的霍顿Statesman。从销量上来看,当时上海通用别克引入这款车无非也就是为了丰富市场的层次,不过也确实唤起了国人对于林荫大道车型的追忆。 林荫大道,从车系到车型
对,美国人好像就是这么不在乎!虽然林荫大道被“扶正”后只生产了两代车型,但这似乎并未影响到别克在其身上“倾其所有”。深红色的金属车漆、平直低矮的线条、围绕全身的反光装饰条,“这条大道”和我一样,标准的90后!
从树叶间隙投下的光斑就像是映在这面红色车漆的影子一样,温柔、不刺眼。若是将这么多的装饰条放在同时期的日本车身上,你将会发现那太浮夸了,但换作它?嗯……恰到好处!
90年代的车大多设计圆润,这会让倒影的姿态显得更加“乖巧”,当然也更自然。
当气势和气质到达一定高度后,立标自然就成了融合而成的点睛之笔。来自苏格兰别克家族的家徽给了这个美国造车品牌以启示,坚韧不可摧。
按照美国的交通法规,进口到那里的车都需要加装诡异且宽大的保险杠,人家的国产车,自然也不会无视这一点,再凸出来点儿就能坐人了。
在玻璃灯罩的下部,有这样一个小凸起。它的作用是将灯罩内部的反射光束进行扩散分配,这样一来能够使得光束分散得更佳均匀,以此来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
巨大的黄色“角灯”也是美国对于汽车的一大要求之一。这仍然是当今区分是否为“美规”车辆的一大特征。
在这辆前期版本的初代林荫大道上就已经能看到后来别克世纪的同款轮圈了。相比于车身,这款轮圈就显得低调太多了。
在“无A柱”的设计旁,一对儿格外小的后视镜凌驾于车身两边。用这么小的后视镜去判断距离、操控车身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按压式”的车门开启方式在老车圈儿倒算不上是稀奇,在这代车型1996年生产的后期版本身上还加上了无钥匙进入功能。
车尾的扁平造型是当时别克的一贯设计作风,红色的刹车灯、红色的转向灯,不折不扣的美式汽车。 不折不扣的美式汽车
前半部分我一直在强调美国人的不拘小节,但随着在这条林荫大道上的深入前行,我的这种“恨意”就像是鲜柠檬的酸涩被开水慢慢冲淡了一样,我开始去理解发现积极的一面,让我认清在它豪华的背后,不是粗犷,应该是细腻……
是的,它的细腻甚至让我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怎么讲?当液压挺杆架起发动机盖的一瞬间,我居然发现了通向盖子内衬版内部的两条电线。
发动机盖缓缓升起,内侧中央处比现在的汽车多出了一盏照明灯。你要知道,当你身处四面无光的环境下修车时,这盏灯是多么关键,当时的人可不知道拿出智能手机照明。
在满街的汽车都是发动机排量5.0L以上的美国,林荫大道身上的这台3.8L V6机械增压发动机的排量可真算不上大。
这款基础排量“仅”为3.8L的发动机虽然我没有机会上手,但不用想就知道,它主打的还是一个“顺滑”,毕竟这不是一辆让你去“豁着命”开的汽车。150kW(205Ps)的最大功率听起来虽然不是很大,但它带动这辆体重并不轻的豪华车从静止至100km/h仅需要不到8s的时间,倒还挺厉害的!
对,既然说到了它的“大”,就来看看设计师在A柱处为它设计的三角窗,至少是在视野方面会更开阔一点。
打开车门进入车内,这简直不是被人熟悉的现代无聊审美。深红色的皮质内饰、平直的仪表台还有连通式的中央地板,这绝对是劲脆的美国设计,太直接了!
时速、转速、甚至是挡位显示都集成在了这条窄窄的区域内。
在仪表左侧是仪表灯光的调节。
作为一辆美国车,“怀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驻车制动的设计为“脚踩手拉”,这和老款的奔驰S级很像。
座椅的结构会让人忘了什么叫做“整体性”,这明明就是多出来的一个坐垫吧?实际上,真不是!后期版本的林荫大道全系配备了电动座椅,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辆前期版并未出现这样的配置。 谁说美国人不细致?
我们虽然身处在一个光线并不充足的展厅之中,但这好像依旧没有掩盖住林荫大道自身的光芒。“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如说是“罗马就在这一条条的大路上”!
在前侧车门的上方,是为车窗除雾预留出的风道,旁边是灯光的开启按键。
90年代的车型上,用按键的个数来评判其是否豪华也是个靠谱的指标。在这辆二十多岁的林荫大道的车门上,电动后视镜调节、电动车窗、中控锁的区域显得确实是有点凌乱了。
当我随行的同伴还在琢磨如何在众多按键中实现“盲操作”之时,我注意到了这辆车还配备了来自丹麦的旷世音响系统。
仪表台和玻璃之间,有别克品牌的字母Logo,暗藏在黑塑料罩下还有一些功能提示的指示灯。
这个就是位于中控台下半部分的自动空调调节区域,按键同样很多,而且很繁琐。
车顶部分的灯光周围被与内饰同色的绒布包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开线。
嘿,等等!这个东西还挺新鲜的。车内后视镜的上方有一款灯光提示板,它上边显示着车辆所有灯光的工作情况。
想想就知道,这款车型的乘坐感受一定是“忽忽悠悠”的。在遇到较大的颠簸时,后排乘客还真得需要抓紧你手头这个把手,来降低纵向抛离感。
后排车门扶手的盖板之下还藏匿着点烟器和烟灰缸,看来90年代初期坐这辆车的大老板一个个都应该是“大烟枪”!
当时为了能够买来合法上路,车主还被强加了一个车内装置的后雾灯。直至今日,不少引入中国的“非中规车型”都没有配备所谓的后雾灯。
编辑点评:这代车型从1991年诞生到1996年被第二代车型逐渐替代之间的“有生之年”里,共计生产了31万辆。虽然这样的成绩不足以说明它的受欢迎程度,但你不能够忽视的是它的豪华车型定位。在当年,第一代的别克林荫大道的售价是2.7万美元,这个价格相当于美国每位居民的人均总资产,所以说,有着这样的销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毕竟,想要在林荫大道上享受惬意的阳光,你还是需要付出点时间和金钱的……
后座上的“大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