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致这个品牌的市场营销动作颇为频繁,不仅在各大汽车媒体开展各种宣传攻势,还在8月19号举行了所谓的“品牌独立日”活动,调整了旗下的车型和售价。种种举措能否挽救这个尚在襁褓,便面临着壮士扼腕般的新生品牌呢?
有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在这个互联网都移动的年代了,每天不晒个朋友圈、发张自拍,就等着被OUT吧。观致,这个命运多舛的新生儿真是生不逢时啊。
自观致诞生之初,这个品牌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两点原因:一个是与宝马十分神似的外型设计;另一个是合资铭牌与尾部的镀铬饰条巧妙地融为一体,省去了扣标的念头。别看只是这样一个细小的细节,却体现出一个追求高品质产品的厂家在产品制造上的精雕细琢。只是,这些都来得太晚了,要是自主品牌能够早10年出现这样的设计语言,也就不必为今天还在大举克隆海外品牌畅销车的孽债买单了。
如果吉利没有推出博瑞,或许这个结论是能够成立的。与观致相比,吉利无疑更加受宠,一经推出便被众多媒体捧为“最美中国车”的博瑞,博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眼球,销量算不上有多热卖,但是比起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观致,那真是强太多了。以我个人所见为例,在北京街面上,至今我只见过5辆观致:4辆京牌、3辆五门、两辆3门;而相对的,在博瑞上市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我就已经见过至少不下5辆了。这就是现实。
观致和博瑞,前者是奇瑞旗下的高端品牌,后者是吉利旗下的高端车型。一个是紧凑型平台,另一个则是中型车平台,在产品层面,两者并不是同一层面的对手。但两者的初衷、或者说希望达成的轨迹却是异曲同工,皆是为了制造出最好的中国车而奋斗。在这个精神层面上,我相信这两者都代表了目前国内造车的最高水准。
谈及这辆车之前,我想略微表达一下对国内民营车企的敬意,对他们长年以来在一个十分苛刻的环境之中,仍然能够坚持一颗不输给国外的中国车的信心致敬。这里,我想说的不是别家,正是我心目中的民营汽车三杰: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环顾国内市场,我并非有意忽略像长城这样的民企,或者东风、一汽这样具有超大体量的国企。要知道,国内的市场环境很多时候受到政策左右,而像超大型国企一般都是政策调整的受惠者。一方面,这些大企业可以凭借雄厚的底子争取到资金和技术,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体量越庞大的企业在制度不透明的时候催生腐败和机构臃肿,在市场层面拖累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吧。
而以只生产SUV为代表的一批民企,走得是另一条极端发展之路,一门心思地制造SUV,争取主流大企业车型所覆盖不到的地区,这本是好事。然而,这些企业却系统性地、日复一日地抄袭国外车型,尤其是日系车型,市场一直做地不愠不火。直到大众的套娃策略实现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之后,这些企业照猫画虎,开始系统性地抄袭市场畅销合资车型外观,美其名曰自主设计语言,有的甚至拿来直接就用,还理直气壮地宣称享有版权。在这股浪潮下,几乎所有的媒体也都用上“借鉴”、“逆向开发”等字眼,生怕不知道惹到谁。我想说,我们造车的底子是薄,一开始拣点儿别人淘汰的,摸索着造车无可厚非。倒退几十年,日本也是从抄袭开始的,而现在的日系车设计风格已经是独树一帜了。谁都有抄袭的时候,可是我们都抄了30年,还在抄,不觉得丢人么?而且,在中国越发融入到世界体系,开始尊重知识版权的时候,企业还敢明目张胆地抄袭,媒体还为其开脱,我个人深深认为这是中国汽车的一种耻辱。
这些不吐不快之后,再来回过头看看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便知道他们造车有多么的艰辛了,那些横亘在他们头上的车企资质牌照、东拼西凑的报废生产线、求爷爷告奶奶地找资金,那些历往在目的事情太多太多,在别人的白眼中走到现在实属不易。这三者的故事都可以树立成“中国梦”的典型,比现今泡在互联网里忙着套现的各种嘴炮公司强太多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寻路中国》这本书中,作者彼得·海斯勒是如何描述奇瑞在芜湖买来各种报废的洋垃圾,拼凑出自己第一条生产线的故事。他们各自也都曾经有过销量辉煌和跌入谷底的惨痛经历,原因何在?无外乎要为拙劣的技术和短视的抄袭行为买单。
正所谓痛定思痛,这三家如今重振旗鼓,都在各自的目标道路上开始前行。相对来说,比亚迪这个品牌,是我较少关注的。原因在于比亚迪现在似乎将全部的精力押宝在国家的新能源车政策上,且策略十分激进,产品层面以强大的动力单元为卖点,忽略了像外观设计、整体可靠性、产品体验、售后服务等等一系列需要配套思考的事情。媒体上,也更多的是宣传比亚迪“542”战略,仿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昭示着中国汽车已经摆脱了汽油的帽子,明天就能够成功弯道超车一样的莫名躁动,这世界上唯一还能够跟上比亚迪步伐的只剩特斯拉了,我看到的就是这种情绪。
甭说特斯拉了,务实点说,在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车开发上,日本甩了连欧美都有几条街,更不要说刚有国家撑腰,就就开始得瑟的国内一众骗补贴电动车型了。电动车并不是实现人类环境保护梦想的终极替代方案,要不然早100年电动车就铺开了。之所以历史没有选择电动车,正是因为石油的大规模开采成为可能,汽油为代表的内燃车才替代了电动车,这是市场做出的选择。而特斯拉成功地背后,除去美国对于电动车的补助政策之外,特斯拉的诞生离不开硅谷这个独特的IT之乡——与其说特斯拉是造车的进步,倒不如说它是一件独特的IT产品,是只能孕育在美国雄厚汽车工业基础和垄断性数码科技专利之上的成功,除了美国之外,尚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况且,特斯拉也是踩着菲斯科的尸体上位的。还要补充一点,就是特斯拉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符号意味,这一点也是鲜有人提及的。尼可拉斯·特斯拉,这位埋没于历史之中的伟大发明家,是交流电的发明者,却一直受到爱迪生的排挤而郁郁而终。这个桥段在电影《致命魔术》中有隐晦地提到过。放到今天,埃隆·马斯克将自己的汽车命名为特斯拉,一方面展示了自己在电动车领域的成就,另一方面特斯拉也是一种独立文化的象征,象征着与传统大企业分庭抗礼的气势。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很多时候就算抄都抄不到点儿上,因为压根就没理解过这层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番啰嗦之后,才说到真正的主角:观致和博瑞。这两者并没有走上类似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而是在历经成功与失败之后,选择踏踏实实地造车,回归到汽车的本源。像奇瑞,目前旗下有市场影响力的车型包括了Arrizo系列和Tiggo系列,其实就是艾瑞泽和瑞虎。以往,自主品牌除了技不如人之外,LOGO和车型命名也都十分蹩脚,总有一种阿迪达斯秒变阿迪王的感觉。而如今奇瑞大刀阔斧地推出艾瑞泽系列,着实令人为之一振。首先,Arrizo是一个拉丁词根的词汇,本身是一个自造的词汇,至于什么意思,我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官方解释。结合官方想传递给消费者的概念和词根来看,艾瑞泽似乎有着“上善若水”的意思。我个人很欣赏这种自造、却又不是没有根据地瞎造词的做法,体现了奇瑞内心是有所追求的。反映到产品层面,艾瑞泽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车,只是在10万以内,奇瑞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款价廉物美的好车,与过往的奇瑞比,就够了。至于瑞虎的Tiggo,每次看到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小熊维尼里的跳跳虎(Tigger)
而吉利方面,旗下一众品牌到现在活得最好的也只能算帝豪了,这个顶着一个酷似80年代美剧《霹雳游侠》中的人工智能LED灯的车标,让我无时不在想车标上那几个不同颜色方块快会不会自己滚动起来的车,放眼国内哀声一片的自主紧凑级,倒还真是品质不错的车型了。在大哥博瑞面世之后,帝豪也准备用上“涟漪”风格的设计语言,推出新车型了,我还是很期待的。
带来这股涟漪风尚的不是别人,正是业已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概念车——天地。遥想2010年的时候,当时看到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确实令人吃惊,没想到一个土生土长中国民企并购了没落的欧洲品牌。同时,当时也觉得吉利的这桩生意更像是蛇能吞象,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巨大的蛋糕,完全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看待这件事的。而后,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种种磨合不畅的消息也是时常爆出。而如今,我要吞下自己当时的轻蔑,吉利卧薪尝胆了5年的时光,终于开始初步地消化、吸收沃尔沃的技术了,而博瑞,正是两家结合之后的有力之作。
如果把吉利的标志遮盖,其实博瑞太像一台换标的沃尔沃S60了。但是吉利没有仿照“合资自主”品牌,把淘汰的车型换个标继续卖,也没有把别家的老平台拿来之后换壳再卖,而是有机性地融合沃尔沃的技术,尽可能地造出一辆属吉利姓的汽车。话虽如此,但是作为俩家联姻之后的首款车型,鉴于吉利的技术积累远不及沃尔沃,博瑞里里外外还是处处可见沃尔沃的身影。虽然官方说博瑞的底盘并不是照搬S60,而且是交给Prodrive调教,但是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深入消费者,如果这辆车没有继承沃尔沃的血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会大打折扣,所以吉利一直没有,也不会挑明这层关系。变速箱,来自吉利收购的澳大利亚企业DSI,从一个我作为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只要不是双离合,怎么都好。这样一台面面俱到的惹眼中型车,有着与沃尔沃的渊源,安全性能高,起步价11万左右,除了吉利的标识之外,我很难找出这台车明显的弱点。对于这样一辆优秀的国产车,市场也给出了反应,每月上千台左右的销量足以傲视国产中型车市场了。
而比博瑞早一年多便亮相的观致,如今就真的是魂不守舍了。回想2013年,当观致呱呱坠地的时候,那时的奇瑞是意气风发,立志要做出一辆国内最好的汽车。事实是,观致确实做到了。首先,在欧洲严苛的碰撞测试中,观致3轿车版是迄今为止总分第二的车型,仅仅次于沃尔沃的V40;在来年的红点大奖中,观致3五门版虽然没有斩获大奖,但也收获了荣誉奖聊以慰籍,我记得当时观致的对手应该是马自达的昂克赛拉;此外,观致虽然不像吉利大手笔地收购沃尔沃来来换取技术,而是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创建了一个外援为首的研发团队从头造车。虽然观致官方宣称这个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其实真正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无疑是何歌特还有施可,前者曾经是宝马时代Mini的设计师,后者来自于宝马的M部门。
这就解释了为何观致与宝马如此具有神韵的原因。虽然观致所仰仗的这个团队很牛,但是没有自己人在里面担任要职,换来的就是观致这辆车无论从内到外,都患上了严重的思想病——无时不刻地都在梦回欧洲。这并非要说观致不是一辆好车,恰恰相反,在观致目前这个价位里,观致是一辆难得的具有欧洲品质的好车,比起菲翔这样的伪欧洲车,观致血统要纯太多了。虽然受限于价位,观致现有车型使用的是非独立悬挂。这里不想讨论悬挂独立与否的是非对错,只是我个人觉得在10几万的民用车里,悬挂并不是一个首要考量的话题,反正除了过坎时后排比较颠之外,平时开车是很难体会出悬挂的不同的。如同非独立悬挂拥趸们一直以来将标致雪铁龙奉若神明一样,其实观致的操控还是可圈可点的。观致3五门版,在我看来,是观致系列目前为止的精华车型,化繁为简的车身语言流露出难以言表的自信和优雅,尤其是尾部的分层设计,如果是在行车时看到,非常有跑车的范儿。纵然昂克赛拉也是一辆漂亮十足的好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观致体现沉稳的同时,还能保有难得的精致气息,这股气息其实和那些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是有一拼的。
同时,观致可能是紧凑级别里最宽的车型了,宽度达到了1839毫米,这是足以比肩中型车的宽度了。这样一个夸张的宽度除了换来足够宽敞的车内空间之外,也换来了足够宽的轮间距。充足的宽度、低矮的车身、规矩的底盘和马牌偏运动型轮胎,这样的车子操控想不准也是一件难事,至于有多准,轮不到我说,媒体们已经说得够多了。
这样一个标准的小钢炮,还有它那两个同命相连的兄弟,为什么在国内就一蹶不振呢?想当初观致刚面世的时候,国外同行异口同声地赞叹观致的产品力。反观国内,打观致出生伊始,不是哀鸿遍野,就是责难之声,仿佛我们就不配拥有一辆好车。直到现在,我能看到的是观致想尽了办法来宣传自己还活着,媒体们不说落井下石,却也没有什么大作为;而同样的博瑞,上市之初,也是邀请各家媒体前来试驾,搞得声势浩大,媒体们也是盛赞博瑞代表了中国品质。除了是否有不为人知的内幕以外,我实在感觉观致蒙受了不白之冤。
那么,想来除了产品力以外,观致和博瑞所折射出的应该是国人仍然迈不过去的崇洋心魔,这个症结不光存在于汽车行业,在国内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这个通病。要不然,也就不会有国内游客去日本大肆抢购马桶圈、电饭煲和书包这种奇葩的新闻了。试想我们如果是国外的公民,看着蚂蚁般浪潮的中国人涌进商店抢购上到奢侈大件,下到日用杂货,你会去怎么评价这个民族?提出这个观点,是想与大家共勉,要想让外人看得起自己,我们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如果我们整天都要嚷嚷抵制这个、抵制那个,而我们自己还在恬不知耻地抄别人家的东西,死不赖账不说,大家还在呼唤要包容民族产品,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说到底,观致也好,博瑞也罢,真正核心的团队和技术都不是我们自己的,但是奇瑞和吉利可以通过资本控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向制造高端产品进发,完成制造能力层面的升级,我想,这是比起观致到底姓中姓资,博瑞是不是沃尔沃S60,更重要的事情。
其实,观致和博瑞也并非就是完美无缺的产品。两者均采用了国产的发动机,观致号称经过AVL调教,博瑞则第一次用上了3.5排量V6发动机,可以算得上自主发动机里程碑式的标志。除了乐观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两家的发动机和国外优秀的发动机相比,无论是参数还是实际体验上,是存在差距的。以博瑞而言,因为这是一款主打偏商务的中型车,运动性不是首要诉求,因此无论是1.8T、2.4和3.5排量的发动机都能胜任这一标准,因此,动力上的不足表现地尚不显著。而观致系列上的1.6和1.6T两款发动机,则是让观致显得性格十分拧巴。出色的底盘和车身打好了运动性的底子,可是两款发动机的动力指标却够不上运动的标准,倒是家庭取向的艾瑞泽系列更适合这款发动机。除了发动机,受限于成本,观致的双离合变速箱也是一大软肋。在很多消费者印象中,双离合还是与运动画等号的,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加上大众集团DSG集体病发,双离合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成为悬在很多车企头上的利剑,随时有坠下的可能。虽然观致拼了命地不断刷ECU,将参数尽可能地调试保守,延缓双离合的损耗,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都说双离合成本低,而奇瑞在艾瑞泽上既然可以采购CVT,或者像有些车企也可以转向廉价的6AT,为什么观致不能?既然观致的动力单元没有亮点、双离合趋向保守,那观致引以为傲的运动性又从何谈起呢?还不如索性变成一辆以家用舒适趋向的车为好。这一点,吉利下手更快,索性收购了外企,至少不会得大众的病。
除了以上两点,开拓营销网络也是当务之急,当然,这话更是说给观致听的。吉利没有把博瑞作为一个独立品牌分散出去,而是放在自己既成的营销网络内,这样一来,节省了不少的建店成本。而观致,则是心高气盛,太急于求成了。虽然有着很强的产品竞争力,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不要提一个诞生三年不到的新品牌了。毕竟,在国内,如果不是时常关注汽车动态的消费者,都很难知道观致这个品牌,更不要提出去混世界了。摆在观致面前无非两条路,要么继续坚持独立品牌,要么并回到奇瑞网络。后者更为行之有效。可是,如果换做是我,我更愿意做一家有志向的企业,我更愿意选择布满荆棘的前者,那这考验的就是奇瑞有没有足够的钱去烧,而且一烧就是许多年才行。更进一步,观致还需要更加务实地调整产品线,我所谓的调整不是推出减配车型,也不是明着推出手动挡拉低售价,实际还是推销自动挡车型继续拉高售价,而是实打实地在不失原有品质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售价,先扩大市场再说。反正现在怎么搞都是亏损,还不如索性先多亏点儿,多让利给消费者,当年索尼的PS2不就是靠这个策略得天下么。PS2直到最后阶段,硬件才开始盈利,那么长时间,索尼都是靠软件销售来弥补亏空。可能这个案例对于观致并非全部适用,观致需要的是在远大的梦想之上更进一步,如果说观致注定要倒下,也要轰轰烈烈地倒下,而不是蜷缩在角落里等死。再说句泼冷水的话,博瑞起步价和观致手动低配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指望每个消费者都能靠情怀去买车,不是不现实,是超现实。纵有冲天豪情,但是饿死了,实现理想又从何谈起?
说了这么多感想,如果试问观致和博瑞,究竟两者谁才能代表目前中国汽车的最高水准,就产品的完善程度而言,我会选择博瑞。而如果以个人喜好来看,我可能还是会偏向观致,诚然观致除了一身好筋骨之外,动力和变速箱都不尽如人意。可是,我从观致身上,看到的是志气,是中国企业家立志超越外国品牌的豪情,观致是起点,如果最终成功生存下来,还能走出国门,那是我们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骄傲。如果观致不幸倒下了,能被人记住的或许就只有曾经的情怀了。【文/顾博】
车经社——有趣、有料,用不同姿势看车,绝对让你脑洞大开的汽车自媒体和玩车社团,微信号“Auto_E_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