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4辆车……1条赛道……1位车手!当然!还有在E电园久违的引擎轰鸣!赛道圈速被电动车悄无声息地刷新!再刷新!面对电动车,燃油车能否捍卫尊严?登顶圈速榜榜首?王者终将易帜? 欢迎来到《搜狐汽车E电园12小时嘉年华》!
依稀记得11个月前“12小时电动汽车赛道嘉年华”的总结篇中,作为主创者的我曾说过“希望下一届的中能够诞生真正的电动车产品中大家的DreamCar”,所以,在本届赛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以保时捷
Taycan(参数|图片)为首的电动DreamCar……
熟悉搜狐汽车·E电园的朋友们都会了解,“12小时电动汽车挑战赛”自2018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后至目前为止已经是第四届了。通过历届的参赛车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四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变化,从最初的“油改电”到“纯电平台车型”再到“四驱性能取向车型”出现,最后到今年,我们可以真刀真枪地与汽油车霸主进行逐一较量。
为了增加比赛的精彩程度,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做一件疯狂的事。所以,我们这次请来了原本就属于绝大多数车迷心中的DreamCar一争高下。作为本届赛事的最大亮点——油电对决,成为了所有人最为关心的重点!燃油车能否守住赛道霸主地位?电动车新贵能否将其挑落马下?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赛车型·]
我们此次无法简单粗暴的将车型按照车型级别划分,所以,我们采用了按照“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绩5s+最大功率300kW”作为红线。E电园认为,当车辆两项指标均超过此数值时,其属性为性能属性,多为性能车型及部分车型的性能款;而相反,两项指标低于此标准值时,车辆属性及价格与大多数消费者息息相关。所以,本次赛事的A组为性能组,B组为家用组。
参加本次赛事的A组车型有:保时捷Taycan 4S、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小鹏P7 四驱高性能鹏翼版、蔚来ES8、赛力斯SF5,以及两款高性能燃油霸主: BMW M3 雷霆版、梅赛德斯-AMG GT C 敞篷跑车。虽然A组看点颇多,但B组同样不可小觑。他们分别是: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后驱版、一汽-奥迪e-tron、上汽大众ID6.X、一汽-大众ID.4 CROZZ、广汽埃安Aion S PLUS、威马W6以及哪吒U Pro。
[·测试项目及测试团队·]
针对此次赛道性能测试的14款车型,我们本次测试的将分为两个部分:圈速测试和加速测试。本篇文章将以圈速测试为主,我们将针对这14款车型进行赛道圈速测试。在圈速测试中,我们将以圈速时间、最大横向G值、最大纵向G值、组合弯的弯心最低车速,以及直线最高尾速5个数据,衡量每一台车在动力性能以及弯中的操控表现。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与严谨,我们将请到中国方程式大奖赛组别冠军——李嘉楠为14款车型逐一进行圈速测试,并且得出每一台车的单圈最快成绩。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每台车辆在赛道中的表现更加丰满,参与本次测试的还有E电园评测团队以及E电园车主众测团队。
[·测试场地及测试条件·]
去年我们选择在锐思赛道,由于1.3公里的赛道长度较短,从最后的成绩来看,前三名的成绩差距均在微秒级别,无法明显看出同级别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所以,今年我们选择了里程更长的胜道博岳顺义赛车场,全程2.2km,由14个弯道组成,其中不乏464米的最长直道和多个不同组合弯道。大直线与小直线路段能够反映出动力以及制动表现,复杂组合弯道和长距离的左弯可以检验出车辆的底盘调校功底。
测试条件方面,我们选择将今年的赛事在9月举行,一方面考虑的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9月的北京白天温度在22℃左右,测试日期为2021年9月15日下午,气温24°C相对湿度59%地面状况干燥,这样的温度条件保证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拥有更好的性能发挥,所有测试车辆均为原厂状态。
[·重头戏!赛道测试·]
话不多说,最重要的信息优先展示!下面就来看看本次赛道性能测试的核心榜单——圈速榜!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以圈速时间、最大横向G值、最大纵向G值、组合弯的弯心最低车速,以及直线最高尾速5个数据为参考:
[·A组数据分析·]
作为本次赛道测试的最大看点,A组的几款车型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是笔者本人最为期待的环节,没有之一。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因为本组中的电动车产品性能出众,且目前还没有人进行过完整的赛道测试,同时,燃油车的加入更是让本组的看点颇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将本组中的一些重点数据展开,进行逐一分析!
1.BMW M3成功捍卫性能操控地位 保时捷Taycan 4S失之毫厘
作为重中之重,BMW M3、保时捷Taycan 4S、AMG GT C与特斯拉Model 3四者之间的较量毫无疑问是本次赛事的最大亮点!甚至在开跑前的一刻,谁也不会清楚最终的排名究竟孰优孰劣。然而,通过最终的成绩可以看出,BMW M3以1分23秒99的成绩成为了全场唯一进入到1分24秒大关的车型。
通过账面数据我们不难发现,BMW M3无论是官方的直线加速成绩、发动机排量、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甚至是驱动形式都算不上四台车中最突出的,但它依靠优秀的底盘调校可以使其在最大横向G值以及低速弯最低车速均做到优秀的表现。六活塞制动卡钳搭配碳纤维陶瓷刹车盘的制动系统,可以让这台车为车手提供更晚的刹车点,从而使其做到182.65km/h的直线尾速(全场最佳)。事实证明,在赛道里想要直线更快,除了大马力之外,有力的刹车同样重要。
与BMW M3仅仅相差0.5秒的保时捷Taycan 4S最终以1分24秒38的成绩区居第二,而通过赛道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双电机四驱形式的保时捷Taycan虽然账面数据占优。但是从弯道数据能看出,在G值全场最高的情况下,Taycan低速弯的最低车速要比其他车型慢了不少,这个问题有可能是电池组带来的额外重量所导致的。相比M3重了近500kg的Taycan在左右变向时候也不够轻盈,这也是低速弯表现不如M3的原因之一。由于测试车型并没有采用碳陶刹车盘,使得在直线尾速方面让车手丢失了一些信心,不得不将刹车点提前,所以172.81km/h的直线尾速也稍稍吃了一点亏。不过,Taycan之所以还能与冠军较量的根本还是在于强大的扭矩输出,使其在出弯后,可以追回一些成绩。至于声浪的加入就算是Taycan的一个小彩蛋了,让这台车相比其他的纯电动车多了一丝“生命力”。
当然,我们本次测试的保时捷Taycan 4S并不是最强版本,其之上还有两位大哥,而我们的结果也一目了然,如果性能再强一点点,相信以BMW M3为代表的燃油车霸主很难再保住冠军宝座。而对于AMG GT C来说,过长的轴距使其在小型赛道中得不到充分施展的机会,1分24秒71的成绩,使其屈居第三把交椅。
2.特斯拉Model 3 P或因制动热衰减引发赛道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神秘的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理应是本次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不过,此次仅仅得到1分25秒09排名第四的成绩,根据现场测试情况来看,这并不能算是其最好成绩,然而,我们也仅仅得到了这一个成绩。
究其原因,是在经过热身圈以及一个完整圈计时点后,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在经过第一个高速弯发生了轻微的车辆失控,导致车辆失去最佳入弯角度,车辆冲出赛道,在经过了经验丰富的车手全力救车后,车辆与缓冲区的轮胎墙发生轻微摩擦,导致车辆无法进行第二个完整圈的测试。
PS:关于车辆入弯失控原因,经过现场工作人员反复查看录像以及车手叙述,可以大致进行合理判断为:在经过了热身圈以及一个完整圈(大约4km以及27个弯道的极限测试后),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的前制动系统发生明显热衰退,从而导致在高速弯入弯前,车手的大力重刹,导致前后制动力失衡(前轻后重),从而车辆发生类似车尾打滑摆动的现象,进而错过了最佳的入弯点和入弯角度,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3.新势力的造“车”路还很漫长
看过了最激烈的四款重磅车型分析后,我们接下来看一看A组中其他几位选手的表现。首先是小鹏P7四驱高性能鹏翼版,依稀记得在上一届比赛中,小鹏P7四驱高性能版成功将特斯拉Model 3挑落马下,但因为去年参赛的Model 3为单电机后驱的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致使不少网友认为有失公允。所以今年,小鹏P7携最新款的四驱高性能鹏翼版卷土重来。然而事实证明,在真刀真枪的比拼下,小鹏P7相比于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在赛道测试的成绩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1分29秒89的成绩相比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相差4.8秒。
虽然二者在电动机的账面参数上差距不大,但在直线加速&制动的数据、以及弯道中的G值表现和弯道最低车速中都不难发现。小鹏P7在在通过低速弯角时,P7车身偶有跳动的情况出现。同时,151.86km/h的直线尾速也充分说明,车手对它的制动信心明显不足。让人意外的蔚来ES8,其较高的车身以及超越众人的整备质量,其这些天生劣势的条件,但最终的成绩并没有被小鹏P7落下很多,这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而华为智选SF5则是本届赛事中比较典型的一类选手,其拥有超级恐怖的账面数据,但在最终的成绩上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准,究其原因则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制动系统。
“他们的工程师在出厂测试的时候不测试刹车吗?”这是车手在提前一圈下赛道后说出的第一句话。制动系统无论是脚感还是赛道实际制动距离均不理想,导致其在拥有405kW最大功率、820Nm最大扭矩的情况下,只能在直线尾速做到150.31km/h,将刹车点大大提前是导致其圈速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由于重心比较高,在过低速弯时,车身有明显的侧倾。在出弯时,右前轮发生空转,作为一款双电机四驱的车型,我们觉得这样的空转本不应该出现。对此,笔者只想说“新势力品牌对于造车而言,的确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B组数据分析·]
1.特斯拉Model Y当之无愧 奥迪e-tron国产后依然是YYDS
将特斯拉Model Y、一汽-奥迪e-tron以及大众ID.6分在B组并不算是“降维打击”,这几款车的最大功率均在200-250kW之间,必定是达不到A组(性能组)的条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在总榜中,将特斯拉Model Y和一汽-奥迪e-tron竟然可以轻松超越A组中的后两位选手。
首先来看特斯拉Model Y,虽然它的单踏板模式在日常驾驶中并不算舒适,但是从全场最佳的低速弯的最低车速37.85km/h来看,Model Y是全场在赛道中发挥最游刃有余的车型,没有之一。另外从弯道的姿态我们能够看出,这台车的侧倾抑制表现在SUV车型里是最优的。而220kW的最大功率则完美的匹配上了这条小型赛道的动力需求,相比于性能组车型有些难以施展,本组产品中的几款车型在动力上则有着更加舒适的发挥空间。
重点要说的是,国产后的奥迪e-tron为了续航里程牺牲了不小的动力,然而即使这样,依然可以在总榜中超越A组的两款SUV产品,并且与车身结构更占优的小鹏P7的圈速及低速弯最低车速保持不相上下的水平,实属难能可贵。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在底盘以及制动系统中的调校优势。而大众的全新产品ID.6(双电机四驱),其整体账面参数与奥迪e-tron基本相同,但其由于整体调校的差异以及制动系统的差距,使其在整体圈速表现上相比奥迪e-tron要更偏家用取向。
2.Aion S代表国货一枝独秀 家用SUV整体水平依然平均
广汽埃安Aion S PLUS同样值得重点阐述,由于是舒适取向的悬挂调校,较小的减震阻尼导致在车辆过弯时弯心一侧的减震筒无法很好的拉住车身,所以Aion S的车身在弯道中的侧倾较大。最终的结果是,作为本次赛事唯一的单电机前驱轿车产品,Aion S在账面数据并不占优,没有丝毫“胜算”的条件下,以1分33秒64的成绩排名B组第4,与双电机四驱的大众ID.6仅相差1.4秒,并同时甩开了后续几款动力参数相当的SUV产品2-3秒之多。哪吒U由于ESP标定的原因,当车辆出弯时弯心一侧的驱动轮打滑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影响了圈速。最终1分35秒18的成绩和ID.4接近,如果驱动轮打滑现象能够改善,圈速也能一定程度提升。
由于此次参与测试的是ID.4 CROZZ的单电机版车型,125kW的电动机最大功率在所有车型中垫底,因此这台车的最终成绩仅跑到1分35秒29。但测试中这台车的姿态非常从容,没有某些车型左摇右晃轮胎嚎叫的情况出现,并且低速弯的最低车速达到32.85km/h,这个成绩相比动力表现接近的两款车型要高出不少,甚至超越了同组甚至A组不少对手,能够看出它的底盘、悬挂调校具备深厚功底。和ID.6一样,后轮鼓刹的ID.4在3圈测试里没有出现刹车热衰减的情况。
威马W6显然是一台不适合赛道的车型,舒适向的悬挂在车辆全力刹车时无法很好支撑车辆,弯中有明显的侧倾并伴随响胎,低速弯的最低车速仅有26.77km/h。出弯时同样有轮胎打滑动力流失的情况出现。三圈赛道测试下来,刹车已经冒烟,总终该车取得1分36秒87的成绩。
[·写在最后·]
如果说上次对比有车型(车款)间的遗憾,那么此次,针尖对麦芒式的比拼则让我们大家一目了然。保时捷Taycan由于车款的原因完全存在超越燃油性能车的可能,而就本次比赛而言,BMW M3依然告诉了世人谁才是真正的弯道王者!特斯拉Model 3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制动系统问题,或许在这一次演变到了赛道之中,导致其丢失了冲击冠军的希望。而让笔者最为遗憾的是,三台账面数据完全达到性能组水平的新势力造车产品,在真正的比赛中差距如此之大。甚至是账面动力参数第一个等级的特斯拉Model Y、一汽-奥迪e-tron也可以轻松超越。而唯一欣慰的竟然是来自广汽埃安的Aion S PLUS,作为本次赛事中动力等级最低的产品,做到了向上竞争的希望。
我们始终相信,未来的汽车是属于电动的以及智能的,我们也始终期望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霸主将在我们国家产生。但在传统企业进入到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后,至少在本次测试“谁的车辆操控及性能”(回归车的本质后),我们依然还是可以发现这其中对于造车的差距……对于自主品牌以及新势力品牌,我们看好大家在新的领域持续发力,但我们同时希望,我们可以在车辆的底盘、转向、制动等系统的研发和测试中,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PS:自9月26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干货满满的赛道、性能测试榜单及分析;精彩纷呈的油电对决内容;以及神秘的番外视频内容,还请大家多多关注搜狐汽车·E电园为此次“12小时电动汽车赛道嘉年华”带来的精彩内容!
[·特别鸣谢·]
米其林轮胎:为本次赛事重点高性能电动车型提供全新米其林竞驰EV,为高性能电动车型在赛道的表现中提供了优秀的抓地力!
GARMIN佳明:为本次赛事车手提供CATALYST专业赛道测试仪,使搜狐汽车·E电园成为国内首家采用该仪器进行全产品测试的专业汽车媒体,并为车手的优异圈速提供可靠数据!
NIO Power:为了保证本次赛事的新能源产品都能有一个好的状态(SOC 90%以上),我们特意邀请国内顶尖能源服务体系NIO Power为本届12小时赛道嘉年华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