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某个有钱的亲戚买了台“广州本田”,那时候,“广本”对于我来说几乎是中高档轿车的代名词。后来我才明白,“广州本田”并不是一款车,它的名字叫做Accord(雅阁)。
上世纪80年代,雅阁便成为了北美销量最好的四门轿车之一,此后雅阁不断更新换代,长期占据同级别车型销量前几名的位置。如今,这个我们熟悉的老朋友已经走过了41个年头,推出了10代车型,今天我们一起聊聊雅阁的发展史。
本田雅阁诞生背景
本田雅阁的诞生,还要感谢上世纪70年代那场震惊世界的石油危机。在那之前,本田最重要的北美市场上,驰骋的是各种V6、V8的大马力肌肉车,加油似乎从来不是人们需要担心的事儿。这种情况在1972年之后彻底被改变,频繁的限量加油政策以及加油站前时常排起的长队似乎在告诉那些油老虎们,经济、舒适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那些拉风的美式肌肉车来说,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包括北美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经济、舒适的代步小车身上,很快,这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肌肉男们一下子没了市场。
在此之前,本田刚刚从以摩托车为主的产品结构向汽车方面转型,1300就曾是一款被本田寄予厚望的车型,但是由于当时各种不成熟的创新以及多处蹩脚的设计,本田1300在日本本土及北美市场遭遇了重大打击,不过在石油危机的大环境下,本田可不想白白浪费这样的绝佳机会,很快他们便推出了另一款车型——本田145。
客观的说,本田145修正了不少此前在1300上出现的问题,但可惜这款车生不逢时,它推出的同时,一款名为Civic(思域)的经济型掀背小车便出现在了本田的产品序列中。本田Civic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日本国内及北美市场的注意,销量也是逐月攀升,不仅对竞争对手形成了巨大挑战,对本田145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此后,本田开始主攻Civic车型,而像1300、145这样“不成功”的作品则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此时的本田汽车公司已经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开发经济、实用、舒适的车型身上。有了Civic的成功经验,本田汽车公司内部很快想到了开发一款更宽敞、更舒适的经济型车。
在石油危机爆发前,由于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是美式肌肉车的忠实拥趸,并且他本人也是庞蒂亚克·火焰鸟的拥有者,所以本田汽车公司曾有意开发一款采用后轮驱动、V6发动机,类似福特野马的双门硬顶跑车,但是在那个石油资源紧缺、各种排放法规施行的年代,本田宗一郎的这个愿望很快被本田汽车公司内部否定,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台采用直列四缸发动机、前置前驱的经济型车。
本田最终将其定名为“Accord”,“Accord”直译为统一、一致的,本田如此定名的原因是想表达自己对人与车、与整个社会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1976-1981年 第一代本田Accord
1976年5月7日,第一代本田Accord正式上市,当时的Accord完全从本田Civic车型上衍生而来,就连车身形式也是与当年Civic相同的三门掀背车。第一批出产的三门掀背版本田Accord有着与Civic高度相似的外观,车头造型方正,突出的前杠与四个大小相同的圆形大灯流露出了浓浓的日范儿,与那个年代许多日系车相同,本田Accord的后视镜同样放置在了翼子板上。与它的长相相比,第一代本田Accord那充满个性的掀背造型无疑更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是从本田Civic演变而来的,因此第一批出产的Accord车身尺寸“小的可怜”,4115mm的车长、2380mm的轴距、1吨左右的体重放在今天也只能算是个小型车的身量,与如今车身长度接近5米、轴距2米8的Accord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内饰设计方面,Accord给人的感觉同样是朴实无华,虽说并没有什么提升豪华感、科技感的设计,但Accord的中控台设计却极富层次感,中控台被明显的分割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的多个凹槽巧妙的留出了储物空间,中间层向外突出,造型平直规整,此后中控台迅速向下倾斜,音响等控制按键则有序的分布在中控台正中间。有意思的是,第一代本田Accord的方向盘样式竟与和庞蒂亚克火鸟同平台的第二代雪佛兰Camaro几乎一致。
虽然本田在短时间内无法让Accord与Civic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提升Accord的配置却是一件相对容易完成的事儿,在这台本田Accord车型上,除了常规的织布座椅、雨刷器、各种仪表等基础设施外,可调AM/FM的收音机也成为了Accord的出厂配置。
1976年出产的本田Accord三门掀背版推出了包括1600 Coupe、Accord CVCC EX/LX/GL/SL在内的多种版本,它们均使用了一台1.6L直列四缸发动机,其中代号为1600 Coupe的基础版本最大功率69马力,最大扭矩115N·m,而代号为EX、LX的版本最大功率则提升至80马力,最大扭矩提升至121N·m。与这台发动机相匹配的为2速自动、4速及5速手动变速箱。第一代本田Accord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
不仅如此,为了充分保证本田赖以生存的燃油经济性,从第一批出产的Accord车型开始便全系搭载了本田引以为傲的CVCC技术,这也使得第一批推出的几款Accord车型的百公里油耗均保持在6L左右,如此节能、实用的Accord无疑正好迎合了石油危机时期人们的需求。
什么是CVCC技术
CVCC技术,是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复合涡流调整燃烧方式)的缩写。它的特点便是在不降低动力输出水平的前提下,保证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及节能环保性能。
由于Accord市场反响非常强烈,本田逐渐发现三门掀背版车型已经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快,本田汽车公司便开始研发4门版的三厢车,1977年10月14日,四门轿车版Accord正式进入市场,作为本田推向全球市场的主打四门车型,第一代四门Accrod采用了与掀背车型完全相同的前脸设计,只是由于四门轿车的车身形式,在尺寸上有所增加,达到了4450mm×1620mm×1360mm。
四门车型不仅内饰设计与三门掀背版如出一辙,推出的车型种类同样非常丰富,除去常规版本的Accord CVCC 4d EX,还有EX-L/GF/SL等多种版本可供选择,它们搭载的依然是一台排量为1.6L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只不过最大功率已经提升至82马力,最大扭矩121N·m。此外,这款车在某些市场上还曾被换装1.8L发动机进行销售。
1978年,本田继续推出了第一代Accord三门掀背版改款车型,这款名为LX的新车拥有比此前车型更高的配置,手动空调、数字时钟以及助力转向系统的出现无疑更能让它吸引当时的消费者。不过此时掀背版Accord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他们喜欢的是更宽大、更实用的四门版车型。
对于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本田自然心知肚明,几乎与此同时,四门版的Accord同样推出了配置更高的新车型,新款Accord在外观上与老款车型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前格栅、保险杠与尾灯样式进行了改动,并取消了此前在进气格栅上清晰可见的“CVCC”标识。
除了配置较此前车型有所提升,新款四门Accord还提供了1.6L及1.8L两款发动机可供选择,最大功率分别为80马力与85马力。与之搭配的自动变速箱也从此前的2速提升为3速,手动变速箱则依然有4速及5速可供选择。动力小幅升级,那套CVCC系统依然是本田Accord车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1981年,本田再次对Accord车型进行了改进,它们不仅将所有车型后视镜统一成了黑色塑料材质,还将仪表盘显示方式从此前的字母、灯光显示变为更加直观形象的符号指示灯。不仅如此,本田还推出了一款拥有豪华配置的特别版车型,这款名为SE的车型拥有真皮内饰、铝合金轮毂、电动车窗以及卡带式录音机等多项此前不曾出现的舒适配置。
这款顶级配置的SE车型推出后,第一代本田Accord也成功的完成了自己打入世界市场的任务,短短5年时间内,本田共计生产销售了185972台Accord。本田Accord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依靠Civic车型进行改进,到推出各种版本车型的蜕变,当时的本田Accord业已成为马自达626、丰田Corona以及日产Stanza抢夺日本本土市场的最大障碍,在外人看来,本田Accord在日本国内就像是当时大众Passat B1在欧洲汽车市场的地位。
1981–1985年 第二代本田Accord
在日本市场确立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后,本田迅速将Accord全面推向了北美市场。与此同时,旨在继续向实用风格靠拢的第二代Accord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生产中。1981年9月22日,第二代本田Accord进入日本与欧洲市场,而在美国市场,它被当做1982款车型进行销售。
在产品进军全球市场的同时,本田汽车公司已经想到了在海外开设工厂,直接供应海外市场,而它的第一个目标地点便是美国。就在第二代本田Accord在日本投产之际,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玛丽斯维尔的本田工厂也同时竣工,并立即投入了生产。从这代车型开始,本田Accord连续15年占据着日系品牌北美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
这代本田Accord在外观方面较第一代有了明显的“进化”,虽说前脸设计风格基本与上一代车型相同,但由于将四圆灯改为了方形设计,整车看上去更加方正,日范儿也更加浓郁。此外,虽然第二代Accord 4410mm×1650mm×1375mm的车身尺寸与上代相仿,但由于轴距加长了70mm,再加上更加扁平的设计风格,使得这代Accord看上去更加修长。除去日渐成为销量主力的四门车型,第二代本田Accord同样推出了三门掀背版。
第二代本田Accord采用了与上代车型类似的内饰设计风格,依然层次分明的中控台将不同功能的控制按键区分开来,四辐式方向盘较上代更加粗壮,由于舒适、安全配置的提升,中控台按键布局较上代车型稍有不同,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一定会认为这代Accord的内饰设计师是在“糊弄事儿”。
很显然,这代Accord的设计师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配置的提升上,除去可选择颜色的绒布/真皮座椅、手动空调、电动车窗等常规配置,第二代Accord部分车型上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套车载导航系统,本田称之为Electro Gyrocator,三门掀背版车型上还配备了数字时钟等实用配置。
日系品牌车往往会在一款车型基础上推出众多版本,Accord无疑很好的继承了这个传统,第二代Accord共有包括EX、EF、EX-R、EL等车型在内的十余个版本可供选择。它们根据版本不同会搭载1.6L与1.8L两款发动机,其中1.6L发动机最大功率90马力,最大扭矩133N·m,百公里油耗在7.5L左右。1.8L版本车型的最大功率提升至97马力,最大扭矩140N·m,它的百公里油耗在8.4L上下。
此外,由于80年代初期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实施了严格的照明要求,明确规定在美国境内上路行驶的车辆前大灯必须采取密封措施,以防车灯起雾,并且保证车灯在被石子等硬物损坏后能够快速拆卸更换。具体到本田Accord上,出口到美国的Accord被要求在车尾两侧加装两个边灯,出口到欧洲的Accord则在车辆后保险杠上又额外加装了后雾灯。
为了进一步拓宽Accord的销售渠道,并与同时期同级别车型本田Vigor区分开来,本田汽车公司还专门开辟了本田Clio(克莱奥)与本田Verno(维尔诺)两个销售渠道,其中本田Clio专门销售Accord, 改款前三门掀背版Accord售价为7399美元,四门轿车版售价为8245美元,而LX版本车型的售价为8499美元,毫无疑问,Accord在销量上给予了本田汽车公司丰厚的回报,截止到1983年初,本田仅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二代Accord便已经达到了35万台。
逐渐在世界市场站稳脚跟的本田在1983年推出了改款的第二代Accord,这款车整体造型与此前车型差别不大,只是前杠更加向下倾斜,在美国东部工厂生产的美版车型还对尾灯样式及组合形式进行了微调,以适应北美及欧洲市场的要求。
丰富的配置依然堪称这款本田Accord的亮点,丝绒地毯、可自动替换的卡带录音机、空调、数字时钟、巡航控制系统、方向盘助力系统、电动遥控门锁等等均已成为了这款Accord的标准配置,对于一款诞生于80年代前中期的车型来说,如此丰富的配置足以让人们对其好感倍增。
其实改款第二代Accord真正的意义还远不止如此,1984年5月24日,日本第一批由计算机控制的多点燃油喷射发动机正式下线,本田称之为PGM-FI,这台多点电喷发动机的第一批受用者就是第二代改款本田Accord。如此一来,本就版本众多的第二代本田Accord又拥有了电喷版车型,改款的本田Accord共有1.6L、1.8L化油器版本及1.8L电喷版本可供选择,其中1.6L化油器车型又分为88马力与94马力两个版本,1.8L化油器版本最大功率提升至110马力,而动力最强劲的1.8L电喷车型最大输出功率更是达到了130马力。与此同时,本田将此前的3速自动变速箱升级为4速,5速手动变速箱则得以保留。
1985年,也就是第二代Accord生产销售的最后一年,本田推出了一款专供日本市场的特别版车型,它配备了13英寸合金轮毂、特别定制的豪华音响以及一台代号为ES3的非CVCC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同样采用电子多点燃油喷射技术,最大功率110马力,这也是Accord车型第一次使用不包含CVCC技术的发动机。
1985-1989年 第三代本田Accord
1985年6月4日,第三代Accord在日本本土市场率先上市,此后不久便进入了欧洲及北美市场。经过两代10年的发展演变,第三代本田Accord终于变得宽大、豪华,开始正式向中型车市场进军。
相较于前两代本田Accord,这代车型在外观上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第三代本田Accord车身更加扁平,原本就不算宽大的车头瞬间变得非常单薄,原本方形的前大灯变成了隐藏在车头内的翻灯,前格栅更是被压缩的只剩下一根镀铬装饰条。猛的一看,这样一台有着扁平前脸、修长车身的本田Accord酷似一条正在游动的鲇鱼。不过当时这样的设计却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这代本田Accord的车身尺寸也较此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三门掀背版车身尺寸与此前的四门轿车版相仿,达到了4440mm×1694mm×1336mm,四门轿车版本车身尺寸为4564mm×1712mm×1356mm,在那个不知“L”为何物的年代,这样的车身尺寸足以与一众中级车相抗衡。
此外,这代本田Accord与它的姊妹车型Vigor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且从这代车型开始,这两台外观相似的车型同时在本田Verno与本田Clio两个分销渠道销售,本田汽车公司为了区分二者,专门为在本田Verno渠道销售的Accord进行了改动,而在本田Clio销售的Accord采用的则是最新的设计理念。至于这代Accord出口到海外的车型,则并没有采用隐藏式大灯的设计。
说到内饰,恐怕第三代Accord又要让大家失望了,总体来说,这代Accord内饰与上两代车型之间的变化同样不明显,中控台平直、规整的硬线条依然是主旋律,由于层次感很强的设计方式,副驾驶席前方留有很大一块储物空间。中控区域虽然较此前多了不少物理按键,但简洁明快的风格并没有改变,车内各项控制功能一目了然。
这代本田Accord同样拥有众多版本可供选择,而这些版本除了以动力作为区分,配置同样是区分它们的重要指标。不过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无论哪个版本的Accord均可选装诸如电加热后视镜、数字仪表组、天窗、定速巡航以及恒温空调等配置,而一些出口到北欧城市的车型还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为车辆提供了前排座椅加热以及大灯清洗等非常实用的功能。
与此前两代车型有所不同,第三代本田Accord根据投放市场的不同为车辆装配了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投放日本本土的Accord搭载的是代号为A18A、B18A以及B20A的1.8L与2.0L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12马力、102马力以及163马力。出口到欧洲的车型搭载的是A16A1、A20A2、A20A4、B20A2以及B20A8发动机,其中排量为1.6L的A16A1发动机最大功率89马力,其他几款2.0L发动机最大功率则分别为100马力、122马力、145马力与135马力。北美版Accord则只有2.0L这一个排量可供选择,最大功率分别为100马力与122马力,与欧版部分车型一致。
不仅发动机种类繁多,第三代Accord还拥有众多车型版本,综合日本、欧洲以及北美市场,本田Accord共有四门轿车、三门掀背车、3门猎装版以及1987年引入市场的两门Coupe车型。其中三门掀背车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三门猎装版则禁止出口到美国及加拿大市场。最有意思的是后期出现的两门Coupe车型,它仅在本田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玛丽斯维尔的工厂生产,以反向出口的形式来到日本,它在美国则被称为US-Coupe CA6。
值得一提的是,这代Accord还是第一台使用前后双叉臂悬架的民用版本田轿车,它不仅比此前的麦弗逊悬架成本更高,也能更好的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与操控性。另外,这代Accord不仅全部采用了四轮碟刹,高配车型甚至还配备了双活塞刹车卡钳。
讲到这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台有意思的车——第三代本田Accord猎装版。这款车几乎与第三代Accord四门轿车与三门掀背版同时推出,它的“真名”叫做Accord AeroDeck,在欧洲,人们更愿意称之为Shooting Brake(猎装版)。与三门掀背版车相比,猎装版的最大不同便是延续到车尾的平滑造型,本田将这种设计同样运用到了当时的Civic、City以及第一代Kei car身上。
众所周知,所谓猎装车相较四门轿车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它那个性感的“屁股”,不同于常规旅行车与MPV车型相对呆板的造型,猎装车车尾往往有着销魂的曲线,所以热衷于购买这种车型的人,也必定是乐于享受生活乐趣的。不过伴随这飘逸造型而来的,是实际使用中的种种不方便,并不实用的后备厢空间、别扭的后尾门开启方式让不少本来对它感兴趣的人避而远之。
由于种种原因,这款名为Accord AeroDeck的猎装车在上市不久后便被迫夭折,1987年,本田在北美市场引入了两门版Accord Coupe车型,这款车一进入市场便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追求时尚的美国年轻人对它爱不释手,Coupe车型也因此迅速占据了北美市场。很快,这股双门Coupe的风潮便吹到了本来对猎装车颇具好感的日本与欧洲市场,并成功抢了AeroDeck的风头,80年代末期,曾经掀起一股“shootingbrake”浪潮的本田Accord猎装车由于销量急剧下滑,遗憾的退出了市场,此后AeroDeck这个名字被用在了五门版本田Civic旅行车身上,并同样出口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1989-1993年 第四代本田Accord
转眼间,历史的车轮已经转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本田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第四代Accord的开发工作,在此之前,三代Accord在全球市场的稳定表现似乎已经证明了这是一款兼具经济性、实用性以及舒适性的畅销车,如果不出现大问题,第四代Accord无疑也会给本田汽车公司带来不错的收益。
然而就在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代Accord将会是一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产品时,本田汽车公司内部却严肃的提出了“90年代轿车应如何设计”的命题,并要求Accord的设计团队从零开始,认真思考汽车的本质与功能,设计出真正以人为本的轿车。在今天看来,本田的思考无疑是成功的,但在当时来说,这样的行为是对自身设计团队的极大考验,同样,这也表现了本田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
1989年,基于全新“CB”底盘打造而来的第四代本田Accord正式上市,经过重新设计的新车型较第三代变化颇多。首先,由于底盘及平台的变化,这代Accord的车身尺寸较此前明显增加,1990年出产的第一批四门车型便达到了4694mm×1725mm×1369mm,轴距也相应的增加至2720mm。(后期推出的改款车型在车身尺寸方面有所变化)
其次,这代本田Accord的外观设计同样有所突破,在第三代车型上出现的隐藏式大灯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宽度较窄的长方形大灯,前脸整个风格较第三代车型更加饱满,原本棱角分明的车身线条也变得圆滑起来。除此之外,专门为第四代Accord设计的低腰线及弧形后窗也堪称亮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三门掀背车在市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少,因此从这代车型开始,本田彻底放弃了三门掀背Accord的生产销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本田Accord还是在美国生产的第一批在大灯中融入透镜,以替代传统漫射光源的车型,与大多数厂商不同,本田直接选择过渡到多反射光源形式,并始终坚持用玻璃透镜代替塑料材质。
与此同时,本田汽车公司内部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先Accord的姐妹车型Honda Vigor从这一代开始变成了搭载直列五缸发动机的性能车,为了弥补Vigor的空缺,本田另外推出了一款Honda Ascot作为姐妹车型。
外形逐渐圆润起来的第四代Accord在内饰设计方面同样能够让人们看出它的改变,除去线条依然平直的中控面板,这代Accord内饰风格明显圆润了很多,由于车内功能的不断增加,中控区域的按键及旋钮同样越来越多,本田对中控区域也重新进行了划分,内饰整体风格依然是有条不紊、井井有条的日范儿。
配置方面,第四代Accord同样没有令人失望,除去常规车型,1990-1991年推出的EX版本配备了15英寸铝合金轮毂、天窗、防倾杆以及拥有4扬声器的大功率立体声音响,部分车型还配备了ABS刹车防抱死系统。不仅如此,部分本田经销商还向消费者提供包括CD播放器、立体声均衡器、雾灯、尾翼、侧裙、行李架甚至是天窗遮阳板等配件。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再次颁布了有关汽车安全方面的法规,因此1990-1991年在北美市场出售的本田Accord在前排座椅上配备了电动安全带,这个半自动装置拥有两部分组件:一个集成式机械化安全带与一个需要人工操作的安全带。
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这代本田Accord的“心脏”,这代北美版Accord增加了一款全新设计的2.2L全铝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搭载这款发动机的车型最大功率147马力,最大扭矩198N·m,平均油耗被控制在10L左右。除此之外,这代Accord同时还拥有1.8L及2.0L发动机可供选择。在美国,本田Accord的版本名称同样发生了变化,LX-i与SE-i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LX、EX这样相对简洁的名称,与此同时,个别版本车型也开始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进行销售。
1991年,本田推出了第四代Accord旅行版,这款车仅在本田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中进行生产,随后出口到日本及欧洲,在大部分欧洲市场上,它依然被人们称为Accord AeroDeck。有意思的是,所有从美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旅行版车型均在C柱上增加了一个雄鹰徽章,以表示这台车产自美国俄亥俄州的本田工厂。
除了这个明显的雄鹰标识,美版Accord旅行版与其他国家的旅行版车型还有不少差别,例如日规与欧规版本车型上并没有配备自动空调、电动座椅等配置,专供北美及日本市场的EX车型还换装了更大尺寸的刹车片,并将驾驶席侧气囊作为标准配置,最为关键的是,这款EX车型搭载的正式那台全新的2.2L全铝发动机。
同样是在1991年,本田推出了这代Accord的改款车型,改款车型依然延续了此前版本的外观设计风格,并在前格栅与大灯等细节方面做出了改变。新款Accord拥有更加扁平的大灯及前格栅造型,车身尺寸进一步加大,达到了4724mm×1704mm×1389mm。这样一来,改款的第四代Accord看上去更宽大豪华,也更能吸引当时的消费者。
外观小改的同时车内配置也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1992-1993年推出的本田Accord取消了此前的电动安全带,仅保留常规的三点式安全带,驾驶席安全气囊、ABS刹车防抱死系统以及四轮盘式刹车成为了全系标配。此外,部分改款车型的排气系统也经过了改进,不仅减少了排气噪音,车辆在高转速时的进气效率也有所提升。
改款的第四代Accord起初没有推出搭载旗舰配置的SE车型,却把装备在SE车型上的F22A6发动机移植到了改款的EX车型上,这台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3马力,最大扭矩193N·m,其他车型则分别搭载了不同版本的2.0L发动机。与它们相匹配的分别为4速自动或5速手动变速箱。
1992年,本田推出了Accord十周年纪念版车型,这个“十周年”是为了纪念本田在美国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这款特别版车型基于Accord LX打造,并拥有诸如4轮盘式刹车、全新样式的六辐15寸铝合金轮毂、侧面与车身同色的腰线以及特别设计的下唇等许多LX版本不可选装的装备。
与此同时,来自外界的压力不断向本田发出挑战,本来已经不打算推出SE版本的本田于1993年让这款旗舰车型再次回归。作为Accord产品序列中的旗舰车型,“王者归来”的本田Accord SE拥有这个系列车型中最顶级的配置,前排双安全气囊、4扬声器Bose音响以及内饰随处可见的真皮材质都是其他版本车型无法企及的。
连续推出特别版、纪念版车型后,本田Accord在中级车市场上保持了超高的曝光率,为了满足不同市场、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从本田公司内部到世界各地本田经销商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疯狂的满足着用户需求。在加拿大及北欧市场,本田为Accord标配了座椅加热及后视镜加热,而为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少本田经销商还提供安装车身套件、前后扰流板的服务。
如此丰富的产品线,加之愈发成熟的分销渠道,第四代本田Accord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然而纵观90年代全球汽车市场,群雄并起的局面凸显,此前一直名列前茅的Accord将要面对的无疑是更加动荡的汽车市场以及愈发惨烈的竞争。
第四代本田Accord在国内
其实第三代Accord就有部分车型曾以小贸形式进入国内,只不过由于数量太少并没有引起国内消费者的注意。从第四代车型开始,我国以正规渠道引入了一批本田Accord,只不过在销售渠道方面对其有所限制,非正规渠道则有美规及欧规两种版本。如今,想在国内二手车市场上找到第四代Accord已经不太容易,一些老爷车收藏者则对它钟爱有加。
1993-1997年 第五代本田Accord
先别急,在讲述第五代本田Accord历史前,先让我们回头看看这近乎惨烈的90年代世界汽车市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而在此之前西方发达国家比日本更早的进入了经济衰退期,工厂停工、工人失业,曾经一座座钢铁帝国眼看就要土崩瓦解,同样身处逆境的世界汽车制造业则面临着需求不足的现实,换句话说,90年代的汽车制造业面临着洗牌重组的严峻局势。
也许真的是早有准备,从第五代Accord开始,本田开始将这个系列车型拆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分别投放欧洲市场与北美/日本市场。此外,为了更好的融入各国市场,本田在欧洲与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合作,通过技术互通开发出了第五代欧版Accord与罗孚600,在日本本土,本田还曾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合作,互换产品进行换标销售,在五十铃的产品序列中,第五代本田Accord被称为Aska。
为了区分美规与欧规车型,我们将在文章中对它们进行分别介绍。首先要介绍的是投放日本本土、北美及菲律宾等市场的第五代本田Accord。1990年12月18日,本田便确定了第五代Accord的最终设计方案,并于1992年4月投产。
1993年9月9日,投放日本/北美市场的第五代Accord上市。新一代车型基于全新的CD底盘打造,车身尺寸在上一代车型基础上继续加大,达到了4674mm×1781mm×1400mm。前脸依然延续了此前扁平、简洁的设计风格,条状大灯似乎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本田Accord的标志。而它与上代车型在外观设计方面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车尾,第五代美版Accord尾灯由此前的长条状变为不规则三角形,整体造型更加简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适应北美市场的需求,这款五代Accord车身宽度大幅增加,车身长度却有小幅缩水,这样的车身尺寸虽然刚好满足北美市场的要求,在日本市场却超过了“税率优惠”政策所规定的车身尺寸。为了帮助本田Accord把握住市场,第五代Accord只在本田Clio这一个分销渠道进行销售。
供应美国与日本市场的车型在内饰设计上也不相同。供应日本本土市场的车型采用右舵设计,圆润、光滑的曲线勾勒出了中控区域的造型,同样圆润的方向盘则显得愈发厚重。不仅如此,日规车型中控区域还融入了木条材质,整体质感与豪华感较此前有了飞跃。美规车中控台设计风格与划分方式与日规车基本一致,只是在按键、旋钮的分布上稍有差别。
在日本国内销售的第五代本田Accord共有搭载4种发动机的多款车型可供选择,它们的车型代号分别为EF、EX、2.0EX、2.0EXL、2.2VTE、2.2VTS以及2.2SiR。这些版本车型分别搭载1.8L、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带有VTEC技术的2.2L发动机以及带有VTEC技术的双顶置凸轮轴2.2L自然吸气发动机。其中最基础的1.8L发动机最大功率125马力,最大扭矩165N·m。
而在美国市场上,五代Accord拥有DX、LX与EX三个版本,加拿大则取消了DX版本,并且增加了一款名为EX-R的新车,在Accord身上服役多年的五速手动变速箱与四速自动变速箱同样出现在这代车型上,只不过此时本田已经悄悄开始对这台四速自动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及齿比进行了改造。值得一提的是这台经过“美国化”改造的Accord EX,为了贴合美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它搭载了一台单顶置凸轮轴2.2L直列四缸发动机,纵观整个Accord车系,只有美国版本的EX车型搭载的是这台独一无二的发动机。
第五代本田Accord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凭借外观、内饰恰到好处的升级以及那一如既往的实用、舒适,第五代Accord在1994年获得了Motor Trend Import Car的称号。随后不久,本田推出了第五代Accord旅行版,这也是本田向北美市场投。
1993-1997年 五代Accord 2
除此之外,本田还针对日本本土市场推出了三款高性能车,包括四门轿车、双门Coupe以及96-97年推出的旅行版。与普通车型一样,这些被称为SiR的高性能版本同样只在本田Clio经销商进行销售。除了外观,本田Accord SiR与普通版本最大的不同便是它们的“心脏”了,高性能版Accord用一台日规版本的H22A双顶置凸轮轴自然吸气发动机替代了EX车型上的F22B1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93马力,最大扭矩206N·m。
据了解,本田推出这几款性能取向的车型其实是想进一步完善Accord系列车型的产品结构,这样一来,本田Accord就拥有了与当时搭载直列五缸发动机的Vigor相抗衡的产品,并且为了将高性能版本与普通版相区分,部分经销商还将Accord SiR重新命名为Rafaga进行销售。
1994年,本田针对美国市场推出了搭载2.7L V6发动机的Accord LX与EX车型,这些动力系统经过强化的硬货被称为EX-V6与LX-V6,它们所搭载的这台六缸发动机来自于第一代讴歌Legend。为了将这台发动机塞进Accord车身,本田汽车公司在CD平台基础上对车辆发动机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发动机舱变得更加宽厚,前格栅造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此外,双边双出排气、15寸特殊样式的铝合金轮毂也同样能够显示它与众不同的身份。
1995年,改款第五代Accord上市,它的前脸造型与此前相比差别不大,仅在前格栅与保险杠样式上做出了细微调整,它与此前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车尾造型,改款的Accord车尾线条更加圆润流畅,向外凸出的保险杠不仅在碰撞时能够吸收部分能量,也让尾部造型更加协调。另外,改款Accord的尾灯尺寸也较此前有所增加,与后备厢融为一体。
为了通过联邦政府对于汽车安全方面的新规定,改款的五代Accord全部使用了带有第二代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2)的发动机,也正是在改款车型上市后,本田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Nobuhiko Kawamoto提出了使用一个基础平台打造第六代Accord,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投放市场的不同开发多个版本车型的想法,从那时开始,第六代Accord也进入了紧张的设计研发环节。
在第六代Accord的研发生产被提上日程的同时,本田于1996年再次发布了一款特别版五代Accord,并且本田特别强调它并非SE版本。这个所谓的特别版实际上是基于Accord LX车型升级改造而来,共有Heather Mist金属、圣马力诺红以及黑珍珠这三个听起来非常个性的颜色可选,并且配备了无钥匙进入、单碟CD、天窗以及专属造型的铝合金轮毂等个性装备,成为了五代Accord中配置最高的车型。
欧版第五代Accord
严格意义上说,投放欧洲市场的第五代Accord与在“CD”平台上生产的日规/美规Accord并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它是本田Accord姐妹车型Ascot Innova的换标车,它依然基于第四代Accord的CB平台打造,英国汽车品牌罗孚的加入则让它从内到外少了些日范儿,多了点儿英伦气息。
这份儿所谓的英伦气息从外观上便能看出一二,圆润的曲线勾勒出了一台完全不一样的五代Accord,与两侧大灯分开的前格栅略有加宽,弧形的车头及车位造型同样给它增添了几分儒雅的气质。由于平台并未改变,这代欧版Accord的尾灯依然延续了条带状设计风格,这也保证了它与整车圆润的风格完全一致。
欧洲直到1996年才推出了五代Accord的改款车型,改款的Accord基于同时期的本田Ascot Innova改造而来,除了对前杠、大灯及尾灯造型做出了修改,这款车还将双安全气囊作为了全系标配。不过尽管如此,与同时期驰骋在北美/日本市场上的五代Accord相比,欧版Accord的造型略显老气,很像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产物。而在不同车型的选择上,本田并没有在欧洲市场生产双门Coupe及estata(AeroDeck)版本,只是少量进口了一批美版车型进行销售。
Accord参与赛事简介:
1996-1997年JTCC日本房车大奖赛上,第五代本田Accord赛车出现在赛场上。它的外观经过了全面处理,圆形前扰流板、硕大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及赛道取向的轮毂、刹车、排气套件让这台本来温文尔雅的五代Accord瞬间面目全非,变得战斗范儿十足。
另外据了解,为了将排量控制在2.0L,本田无限赛车队的技师们还将这台代号为H22A的2.2L发动机进气端进行了改造,最终这台赛车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10马力,本田无限车队也在1996-1997赛季赢得了JTCC车队总冠军。此外,本田无限车队还在欧洲BTCC房车大奖赛上使用第五代Accord参赛。
第五代Accord在中国:
1994年,第五代本田Accord以进口方式来到国内,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这代进入国内的Accord车型还增加了一款搭载2.2L发动机并配备真皮座椅的专供车型。由于从第六代车型开始,广州本田开始对Accord进行国产,因此第五代Accord也就成为了国内数量最多的进口雅阁轿车。
1997-2002年 第六代本田Accord
如果说第五代Accord是本田按区域划分不同版本车型的开始,那么第六代Accord则正式让这个方针政策走入正轨。本田将第六代Accord的市场大致划分为日本、北美及欧洲三个,并独立开发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版本车型。并且从这代开始,本田在北美市场停止了旅行版的生产销售,在本土市场则取消了两门Coupe车型。
既然是追根溯源,那么就让我们从这代Accord的日规版开始说起,1997年9月4日,第六代日规Accord诞生,由于车身宽度的变化,这代Accord在日本市场重新回到了“税率优惠”政策的范围内,伴随第六代Accord而来的姐妹车型则再次发生了变化,本田Tomeo替代了此前的Ascot与Rafaga,同时在Verno、Primo两个渠道进行销售,而Accord则始终与Clio相互“绑定”,只在这一个渠道销售。除此之外,这代本田Accord也是五十铃Aska的最后一代换标车。
外观方面,人们一眼就能看出第六代Accord相较前几代车型的进化,明显变得宽厚的车头让它的前脸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往狭窄的条带状大灯逐渐向长方形靠拢,黑色前格栅与大灯相互分离,更宽的前杠让整台车看起来多了份从容与淡定,如果让我形象的描述它的话,我觉得它就像是企业里意气风发的中层干部,虽然没有一副绝对沉稳的长相,却让人感觉不轻狂,挺有内涵。
从第五代Accord开始,以往线条凌厉的中控台造型便已经逐渐向圆润的居家风格转变,这代Accord更是将这种中庸、居家的风格发扬光大,三块仪表盘和中控面板被弧形线条归拢到一起,依照线条倾斜角度变形的空调出风口保证了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让人有种舒服、随意的感觉。除此之外,皮革材质的中控台也让整车内饰质感有所提升。
日规的第六代Accord共有1.8L、2.0L以及2.2L三个不同排量的车型可供选择,在基础的1.8L与2.0L车型上,第六代Accord还推出了诸如Accord SiR、SiR-T甚至Accord Torneo/Euro R等众多性能取向的特殊车型。其中代号为F20B的2.0L发动机又分为单顶置凸轮轴与双顶置凸轮轴两种,最大功率分别为150马力、180马力与200马力。
2000-2002年期间,本田还曾推出了一款名为Euro R的性能版本,与以往在普通版本上修修改改、稍作升级的版本不同,它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性能的提升上。拉风的Recaro运动座椅、皮革包裹的运动方向盘、LSD螺旋限滑差速器、运动悬架、运动排气以及遍布全车的空力套件,这些家伙的出现明明白白的告诉人们,这可不是你们印象中的那个好好先生。
动力方面,这台Accord搭载了一台代号为H22A的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20马力,最大扭矩221N·m。当时本田Clio与Verno两个渠道同时销售的这款偏重性能的小众车,在Verno销售的它被称为Torneo。2002年,本田将这款车更名为Euro-Rx,并同时进行了小幅升级。
本田对各大市场均投放了相应的性能版本,其中还有一款被称为Type R的高性能车型。这台车搭载的是那台经典的H22A7红头2.2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20马力,最大扭矩221N·m,与北美的性能版Accord相类似,它同样拥有一整套专业的性能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