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西安奔驰事件终于有了明确的官方结论,西安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的结果是:
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向消费者隐瞒关键信息,销售不符合安全规范的产品。被依法处以100万元罚款。同时送检的CLS轿车漏油原因也被证实为装配质量问题。
在5月23日,奔驰官方发布了全新的《服务公约》,可以总结为:60天内可免费更换“问题车”,全新升级的“三包政策”,完全自主地选择或拒绝相关服务项目。很明显,奔驰要对汽车销售领域长久的一些顽疾下刀了。往大了说,这算是车企与经销商站在了利益的对立面。
——如果真能贯彻执行下去,无疑是中国汽车销售的一次地震。
上面提到的每一点对消费者都是利好消息,但教授先提个醒,从法律上来说,奔驰官方和4S店作为不同的经营机构,是无权干预另一方的。确实车企能从供货上施压,但个人认为在供需不对位的情况下,这样的压力很有限。
数量多了竞争压力就大
第二,是中国汽车消费的瓶颈期已到。品牌多,4S店更多,同时还有更多的资本等待入场,厂家肯定是要对4S店采用统一标准管理,这种情况下先来的和后到的要投入的成本并不对等。而且“市场优惠”的存在又让单车销售利润被摊薄,激烈竞争之下,4S肯定会在别的地方获取利润。
一份普通的报价单,“服务费”就是4S店购车难以跨过的坎
可能是贫穷限制了教授的想象力,市场经济下,有人加价提车,就有人愿意交上牌服务费。作为某种“品牌溢价门槛”,这事无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在23日《服务公约》公布次日,教授就从网络了解到:有奔驰4S店将附加收费项目立了个牌写的清清楚楚。个人觉得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要钱直说,该多少是多少。教授自己买车的时候,某品牌4S店里的销售问了三个,三个报出的上牌费都不一样。
教授自己也去广州某奔驰4S店了解下行情,结果是:选择热门国产产品,只要你牙口够硬,全款不带任何附加条件都行,市场优惠也照常走。但是如果是进口或小众产品,那就不那么简单了,而且教授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一线销售对于这件事的抵触情绪,现在是风口浪尖可能不好说什么,就看能否保证执行力度了。
4S店模式在中国出现了20多年,它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次西安奔驰事件,可以说是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一次里程碑,它把一些潜规则摆上了台面,让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化。
每个品牌在某个时刻都会遇上一次危机,而在舆论的风头之上,如何去处理危机,维系好品牌形象,这才是最重要的。奔驰的《服务公约》解开了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结,这很容易成为消费者眼中看得到的诚意,可以预见,接下来很可能有其他品牌进行跟进。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说过这么一句话:“对待客户,不能单是从法律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从情感诉求方面去理解客户。”作为一个百年豪华品牌,这更应成为一种基本要求。
豪华品牌当然需要情感营销,去到奔驰这类豪华品牌4S店,就会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招待服务,说大白话就是:为了更好地在你身上拿到那坨购车的资金,但是,你又是自愿的。花更多的钱,理应获得更好的服务。
随着官方结论和《服务公约》的出现,西安奔驰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了。对于奔驰给出的《服务公约》我依然拍手称快,这份公约确实展示了奔驰作为一家负责任车企应有的态度,但是公约虽有,是否落实还需要去一一验证,不能形式主义,一切都需要落实到位,这样才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它到底是“变革者”还是“避风头”?未来市场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