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关注“汽车资讯”头条号,长期分享新鲜的汽车资讯,全面的车型数据
汽车资讯 1月17日报道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我们总结车内交互的设计原则时,总会提到为了驾驶安全,车厂会避免把中控屏幕加上可触控的功能。尤其是宝马 iDrive、奔驰 COMAND 和奥迪 MMI 这三套车载系统,经常被拿出来作为「好学生的代表」来证明这个原则。
不过在近几年,这个规则发生了变化。宝马率先在 2015 年加入了屏幕的触控功能;奥迪也在去年上市的全新 A8 里进行了同样的操作。而现在,最后一个好学生奔驰也终于「沦陷」了。
“ 可触控的「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
今年 CES 上,奔驰发布了全新的「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车载交互系统。这套系统延续了奔驰最近采取的双横屏方案。在之前全新 E 级以及 S 级双横屏设计的基础上,MBUX 系统主要有这么几个变化。
奔驰 S 级的双横屏设计
1.右侧屏幕增加触控功能。
这是最直观的变化。右侧屏幕可以触控之后,用户可以更直观的操作屏幕,类似导航目的地信息输入也更方便。其次,对于很多功能来说,在安全环境下的直接触控要比按钮、触摸板方便太多。类似导航的缩放移动、查看车辆信息等,由于触控功能加入之后,也有了更直观、自然的交互形态。
2.加入自然语言和深度学习功能。
这是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化。在原有的 LINGUATRONIC 语音交互系统基础上,奔驰新增了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通过唤醒词或者方向盘按钮,用户可以直接说出「导航到 XXX、打电话给我妈妈」「等更自然、随意的语言来操作系统。这套语音系统的供应商功能是 Nuance,采取了「云端+本地」的混合解决方案,不但能支持更智能的语音交互,也能在通信不顺畅时保证功能的可用性。当然,由于 Nuance 在国内本土化并不理想,我也对这个功能在中国的实际体验保持观望态度。
3.中央扶手区取消了旋钮。
以前的 COMAND 系统,操作区域是多维旋钮+按键+触控版的设计。在 MBUX 上,旋钮被取消只剩下触控版。为了和方向盘上的触控按钮增加区别,方便用户在某些场景下使用,触控版还增加了震动的触觉反馈功能,方便用户直观的进行点按、划动等盲操作。
另外,由于使用了英伟达的芯片,人工智能也被加入到了 MBUX 系统中。随着用户使用数据的不断丰富,车辆还能主动记录用户的喜好。能在特定时间推送用户的行程、餐饮推荐、导航等等信息。按照奔驰的说法,车辆在之后会变成人类的「移动助理」。
这几项新增功能,从我的角度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双横屏方案的易用性,也改变了我之前对奔驰双横屏方案「形式大于实用性」的判断。
“ 一次 「理所应当」的升级 ”
而在功能提升的背后,其实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1.首先是交互技术的进步。
无论是自然语言交互的加入、建立用户喜好模型进行智能推送(背后是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升级,本质上都是交互技术达到了更高的成熟度。从主机厂的角度来说,任何新增功能首选不能给用户带来额外困扰,其次则需要考虑便利性的问题。
当然,这种升级并不是盲目的。例如在这套系统中,手势控制的缺席,能很好说明奔驰在选择交互逻辑时,还是有一定取舍。
2.其次是硬件的支持。
这套 MBUX 系统的背后,是 NVIDIA 提供的 Paker 128 的芯片以及 8GB 内存、6 核处理器等等硬件支撑。一套足够强大的硬件系统,才使得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更优秀的交互 UI 等等变化,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其实不管是实体按键也好,全面屏的触摸屏也好,关键是车载互联系统要为车主提供安全高效的用户体验!这年头,用户体验才是至上的,不然的话不管你再大的屏幕,车主还是要在车内挂着自己的手机来使用呢。
欢迎大家关注“汽车资讯”头条号,长期分享新鲜的汽车资讯,全面的车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