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钢铁侠的朋友的都应该记得,托尼·斯塔克有个智能管家——Jarvis(贾维斯)
独立思考、操控机甲、虹膜扫描......简直无所不能
当然了,还有助攻把妹。。。
说到这里Dr.H不禁幻想,要是平时开车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神队友,那还要研究无人驾驶干什么?
好吧我们还是回到现实里,要说现在车子里的智能管家,就不得不提车载系统了。
车载系统成了目前几乎绝大部分家用车的必备,其功能也从最初的纯粹导航到现在的媒体娱乐一应俱全。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做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类似于奥迪MMI、宝马I-Drive、福特SYNC等这类系统,融合了自家技术与特色的品牌专用系统;第二种则是由各个软件公司开发,车企在产品身上搭载使用的,包括苹果的Carplay、谷歌的Android Auto等等系统都是这一类。
第一类——车企自家研发型
宝马I-Drive系统
I-Drive系统是BMW公司特有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intelligent-Drive system”的缩写,它是一种全新的、简单、安全和方便的未来驾驶概念。发展到现在I-Drive已经升级到第四代系统,在功能上、实用性上较前几代产品已有明显提升。
I-Drive拥有8个主菜单,分别为车内气候、通讯(车载电话等)、娱乐(CD/电视等)、导航、信息、宝马服务支持、功能设置和帮助菜单,被集成在显示屏幕内。其次,在中控台下方配有外置的实体控制区,通过实体按键和屏幕的结合使用,保证I-Drive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在宝马最新旗舰产品7系轿车上,I-Drive除了有触控操作、手写板操作以外,还加入了手势操作、语音操作等最新的科技成果,虽然这几个功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出现在车载系统上Dr.H觉得逼格还是足够高的。值得一提的是搭载在宝马1系、2系、3系以及4系车型上面的第四代iDrive系统将不会配备手势感应功能,但他们都将配备无线充电以及WLAN热点功能。
奥迪MMI系统
奥迪MMI系统(Multi Media Interface)是“多媒体交互系统”的英文缩写,是通过MMI系统驾驶员可以控制车上的每一个电子设备和功能装备。其融合了多种操作控制,其中包括有:旋钮控制、按钮控制、语音控制和触控板控制。
MMI的系统实际操作方式也很简单,中间的那个旋钮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操作任务,左右旋转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选项,按下中间的黑色部分就是确定操作。而中间的黑色钮还可以八方向拨动,这主要是为导航系统服务的,这让我想起了早期诺基亚某些按键机以及现在一些thinkpad上的navigator键。
MMI的导航系统除了可以为驾驶者指引路线外,还可以提供TMC实时交通流量信息,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都会以不同的颜色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除此之外,MMI的导航系统还可以提供独有的3D显示模式。虽然目前一些导航软件上这些功能很常见了,但在独立品牌研发的车载系统上却是不常见的。
另外让人印象深刻的是MMI系统的CAR子菜单里包含了多达13项和车辆参数有关的选项。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将自己的爱车设置成符合自己习惯和个性的座驾,当然这些选项的多少是因车而异的,如果您的车上没有某些配置,它们也不会出现在MMI的菜单中。
福特SYNC系统
福特SYNC的软件/操作系统由福特和微软完成,硬件与系统集成则由马牌提供。早期的SYNC系统主要致力于通过蓝牙、USB等方式将用户的手机、播放器等设备集成到车载信息终端上来,此后SYNC增加了车辆健康状态检测和自动接通紧急救援电话的功能。而最新的SYNC 3系统则集成了交通监测、导航与讯息功能,应该说越来越完善了。
SYNC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不需要专用的车载通讯终端,所有通信都通过用户自己的手机来完成,包括数据发送;2)TSP服务免费。用户只用支付自己手机的通讯费,所提供的服务免费。导航地图通过用户的SD卡插入SYNC,地图由用户自己升级;3)任何支持蓝牙的设备都可以方便接入SYNC系统,扩展性好。
据海外媒体报道,福特汽车公司2017年的新车将全部搭载升级版本的Sync 3系统,到2016年底,所有福特和林肯都会升级到Sync 3系统,用来代替原来的MyFord Touch系统。
其他诸如奔驰的Comand、沃尔沃的Sensus、丰田的RemoteTouch等等人机交互系统虽然名称不同,但功能上都比较类似,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类——软件公司产品型
Carplay/ AndroidAuto
前两年,就在国内一些汽车厂商还在琢磨将手机映射到车机上的时候,美国的两大手机系统巨头苹果(iOS系统)和谷歌(Android系统)分别推出了它们的车载多媒体系统——CarPlay和Android Auto,这两个系统都是用手机与车机连接(不是那种把手机屏幕映射到车机上的形式)。
苹果的产品,尤其是手机和电脑,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苹果公司在2013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公布了其“iOS in the Car”项目,2014年,苹果公司正式发布了更名为CarPlay的车载系统,同时,苹果公司的合作伙伴也在日内瓦汽车展上展出了搭载CarPlay的新车型。
CarPlay是将用户的iOS设备,以及iOS使用体验,与carplay中的导航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如果用户汽车配备CarPlay,就能连接iPhone等设备,并使用汽车的内置显示屏和控制键,或Siri免视功能与之互动。用户可以轻松、安全地拨打电话、听音乐、收发信息、使用导航等等。
而随着iPhone逐渐成为“街机”,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在新车上都会选择支持Carplay系统,这也逐渐成了吸引消费者的一个点。
而至于Androidauto似乎就没有Carplay那么幸运了。实际来说,Androidauto毕竟是Google旗下的产品,依托于完善的Google服务(包括GoogleNow、GoogleMaps、Googleplay等等),应该说应用拓展性并不差。
但问题是Android用户基本都清楚,随着Google退出中国,国内用户不“翻墙”基本享受不到Google服务。再加上本身在汽车系统功能上并不完善,因此国内基本很少使用Android Auto,大多数会使用第三方软件公司基于Android系统的本土化产品,也就是下面我们要说的内容。
百度Carlife / 阿里云OS等
作为“第三方接入”的产品,这些自主的车载系统同时支持Android和iOS双平台,无论车主用的什么系统的手机都可以使用,解决了Android Auto和CarPlay对手机的局限性,让使用门槛降低。这无疑是一些Android手机用户的福音,哪怕几百元的手机也可以实现手机/车机交互。
除了基础的导航、电话、音乐外,这些国货充分了解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将部分手机中常用的App移植到了车机上,包括社交软件和大众点评之类的软件。而本身它们提供的导航软件也是实力不俗。总的来说就是本土化更强,更适合中国人使用。
比如对于原厂地图来说,只是一种把车从A点导航到B点的工具,而现在一些导航地图可以同时拥有更优的路径规划逻辑和海量POI数据支持帮助搜索目的地,其中还将会从用户的定位和轨迹中获取数据,对于地图进一步优化。
不同"出身"的车载系统特点也很鲜明。而Dr.H认为,相对于车企自主研发的局限性,由软件公司开发并提供给车企的做法将会是未来更主流的方式,优势在于对车型的普适性以及其强大的拓展性。而无论是车企自己还是软件公司研发的车载系统,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车交互"这个过程更完善。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车中贾维斯的出现也终会成为现实。
本文作者:Dr.H
图片源自网络
-SUV越野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