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决战脱贫 决胜小康
——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平凉市中心城区泾河大道一角。(资料图)通讯员 岳金波
2017年,平凉市按照“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发展思路,推动创新突破,弥补短板弱项,将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倾斜在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市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5%;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以交通项目为带动,统筹推进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8.8亿元;在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方面,投资20.7亿元,建成了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平凉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开放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69项,落实到位资金389亿元;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今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8.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73%……
精准发力 推进脱贫攻坚
平凉市聚焦深度贫困乡村,制定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25条政策措施,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市级财政列支3000万元支持牛、果、菜产业发展,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23.5万头和47.3万头,新植果园22.8万亩、果品产量197万吨,新增设施蔬菜2万亩、蔬菜产量171万吨,推广旱作农业技术232.3万亩、粮食产量108万吨;推行“四个一”培训机制,培训输转劳务48万人,创收88亿元。
全市整合项目资金38.2亿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883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2845户1.1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834户,建设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610公里,建成贫困村综合文化中心70个、日间照料中心74个、电商服务点12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与脱贫标准“两线合一”,精准认定农村低保对象6.7万户20.98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生态立市 实现绿色发展
平凉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投资7.9亿元,实施平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期和华亭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关停治理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249台1877.6蒸吨,完成平凉电厂4号、6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清理取缔散煤经销点294户,建成城市建成区优质煤专营市场和二级配送网点,淘汰黄标车3280辆;全面推行河长制,投资10亿元,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依法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规范河道采砂;平凉中心城区、庄浪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加快推进,华亭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平凉、静宁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主体部分已建成,全市新建污水收集管网85.8公里。
扎实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投资6500万元,综合推进畜禽粪便、秸秆和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44户;投资2.1亿元,启动实施全域无垃圾治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心城区、华亭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加快建设,5个重点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省级卫生城市创建通过验收。
狠抓项目 夯实发展基础
平凉市建立重大项目“三个一”包抓责任制,联审联批,集中开工。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99个,其中,新集水库、平凉南铁路综合性货场、义乌商贸城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27个,平凉养生商贸城、鑫盛建材、庄浪中医院搬迁、泾川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投资过亿元项目达226个。市县两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2086个项目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邵寨煤矿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投资项目133项8.4亿元,融资127亿元。预计全市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完成429亿元。
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打造了海寨沟、汭龙堡、锦绣凤凰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市博物馆主体部分已建成,建成乡村舞台190个、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8个、行政村体育惠民工程120个。
“四化”统筹 促进协调发展
平凉市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作为经济发展的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围绕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关闭煤炭企业1户、淘汰煤炭产能60万吨,“一企一策”推动33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华煤20万吨聚丙烯、赤城煤矿、天纤棉业20万锭棉纱项目加快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库生产基地、宝马纸业5万吨高速木浆纸、庆华陶瓷二期建成投产,庄浪、泾川等3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增长6.5%。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建改扩建龙头企业25户,新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919个,新增家庭农场124个;海升超越农业12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建成投产,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等一批农业园区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天源牧业等生态观光、游园采摘、农耕体验新业态快速兴起,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加快。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集中开展棚户区改造“百日攻坚”行动,开工改造棚户区8801户,一些长期影响项目建设的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平凉市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全光网城市全面建成,行政村、自然村光纤通达率分别为99.6%和70%;建成市政务云计算中心,电子政务全面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中心城区三维数字模型、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及三维地下管网系统建成启用,“雪亮工程”全国试点启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深化改革 激活发展动能
平凉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级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项,市县两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6万户,581户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新增有效注册商标400个,地理标志商标达到9件。实施平凉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剥离社会事务职能,强化经济管理和投融资职能,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全市7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启动实施,累计流转土地99.8万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水权水价、国有林场、供销社综合改革进展顺利。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兰州银行、银河证券、融兴村镇银行、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在平凉设立分支机构,华亭、庄浪、静宁3家农商银行成功改制,筹资6050万元分别搭建了农业信贷担保和小微企业“助保贷”平台,全市实现直接融资19.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2%。
普惠共享 完善民生保障
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全面推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入轨运行,城镇职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强化资金配套,提高保障标准,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增长7.3%,7.3万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享受养老金14.2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20元和450元,为463.1万人次报销住院费11.2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和22.6%,为26万人发放保障金6.1亿元;全面落实“双创”政策,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1%;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扩、翻)建31处、受益1.7万人。
静宁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陕师大平凉实验中学建成招生,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完成整体搬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分级诊疗模式加快建立,市级儿童专科病区和14个县级、11个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医联体建设全面启动。记者 朱宇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