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做生意,总是多少要交出一些控制权的。作为德国企业,只有在符合中国既定目标时才会受欢迎。迄今为止,外资在华经营一直是这种模式:跨国企业将资金和创新带入中国,同时获准进入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实现典型的双赢。”
德国《莱茵普法尔茨报》(Die Rheinpfalz)近日以“世界上没有国家可替代中国”为题刊文指出,中国欧盟商会近期担忧地表示,中国经济显露出了“自力更生”的趋势,让欧洲担心中国市场开放程度降低。无论如何,跨国运作的德国企业无法承受放弃中国市场的后果。
世界上没有国家可替代中国。
对于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近日德国《商报》举例了德国汽车制造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重心转移到远东地区。大众汽车于 1983 年在中国开始生产,加速了数百万人从骑自行车到开汽车的转变。新千年伊始,戴姆勒和宝马也纷纷效仿。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上层阶级喜欢用德国汽车来展示自我。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到该其全球总销量的49.3%,而宝马也有34.8%。戴姆勒则是37.9%。戴姆勒在2014 年至 2020 年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两倍,达到 77.4 万辆。这意味着中国现在对该集团的重要性是美国市场的两倍。
大众汽车在上海车展。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来自远东的巨额利润,将帮助德国人从燃料汽车到电力驱动汽车的昂贵转型提供资金。
戴姆勒和宝马的代表表示,因为新任美国总统乔拜登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并没有采取根本不同的战略。因此,两家集团准备将部分生产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可以销售更多的 SUV 车型等。
被美的收购的库卡机器人公司。
未来一年,宝马还将显着加强其在远东地区的地位。作为第一家欧洲汽车公司,宝马被允许在 2022年接管与华晨的大部分合资企业,并将其整合到 75%。不仅在汽车业,德国巴斯夫、西门子等许多领域的企业,以及众多中小“隐形冠军”都离不开中国。
“但是,如今似乎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莱茵普法尔茨报》指出,许多领域的中国企业已经不再依赖欧洲技术,北京想要进一步推动科技自主。不必具备未卜先知的能力就足以预测,今后欧洲企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将会下降。
中欧班列。
“关键问题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世界上没有国家可以替代中国。”文章认为,只有中国同时具备巨大的消费市场、发达的基础设施、充足的专业人才。至少在目前,德国企业别无选择:他们固然可以继续不时发出抱怨,但是却依然不得不接受北京的游戏规则。尽管利润空间正在缩小,但是对于许多德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利润依然足够大,因此无法承受被逐出中国市场的后果。
默克尔10多次访华。
德国人认为,中国已经在数字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宝马已经在中国拥有一个拥有 1500 名工程师的开发中心。因为如果没有“微信”等重要应用的无缝集成,今天就不可能在那里卖车了。而戴姆勒的一位经理说得更干脆——“毫无疑问,我们正变得越来越中国化。”
在德媒看来,即使在政治上,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性也在变大。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在北京为德国工业的利益而战。默克尔在任近16年来访问中国10多次,维系住稳定的德中关系。“新联邦政府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德经济相互依存。
德国柏林智库Merics总裁Mikko Huotari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表示,默克尔一刚接任总理时,以“人权”为中国政策重心,后来她调整对中国的看法,强调中国对德国、尤其是经济的战略重要性。不论下一任总理是社民党的肖尔茨或联盟党的拉舍特,他研判多数政策可望延续默克尔的路线,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德国的中国政策主要由总理主导,即使外交部长由绿党或自民党人,能发挥的空间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