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衣柜
有钱人买车能多快,前不久我又领略了一次。
上个月的某天,初中同学胡总问我,认不认识卖宝马的人,洋溢着多巴胺的语气一听便是有换车的打算。鉴于他的买车编年史是奥迪TT,玛莎拉蒂Ghibli,福特猛禽,我思量下一台怎么都得换台超跑才符合剧情发展,买宝马是什么反向操作?看腻了嫩模想开台平民3系套近乎回大学城泡师妹?
殊不知他要买的是i8,那台起售价最贵的宝马。
更殊不知的是他第一天问完我,第二天就全款付清,第三天已经开始发朋友圈。
像周星驰在《食神》里说的:“让你猜到我就不是食神了。”
一般来说,年龄相仿的朋友里,什么哥,什么爷,都是戏称居多,以表亲切。胡总例外,因为他的的确确是一家中国五百强企业的总经理。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因为他爹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
为什么像我这样的穷屌丝能认识这般有钱的人?我也很纳闷,可能是以前经常借作业给他抄的缘故吧。
我绝非因仇富而在此借网络抒发自己的酸和涩,实际上胡总买i8,我是极为高兴的,毕竟同样是混合动力,i8是一台用电去让车子跑得更快而非跑得更省的车,如此汉子的做法我非常欣赏,并且我还能借来开两手。
但无论如何,对于90后来说,当下买车能力的上限,往往还真是你的老父亲决定的。说这是个遍地都是机会的时代,有钱人的机会,总会多一些。
可回过头又寻思一番,在我买车的年纪,胡总他爹或许还踩着三蹦子,瞬间就有种自己日后大有作为的安慰感。90后最幸运的地方,在于他们是中国第一批开上车的年轻人。
这头说买车上限靠拼爹,那头就被打脸了。
阿涌是我的前同事,与我同年的他入行比我早许多。早年在赛车队打拼,日常工作大多是换轮胎和四轮定位,车队地位可能跟曼联青训队里捡球的那个差不多,但出于对汽车的喜爱,依旧能从他工作照里看到笑出鱼尾纹的满足。
我刚进入汽车媒体与他成为同事时,许多行规都靠他“指点”我,比如出活动要主动问公关拿信封,即便公关说没有,也得多询问几遍,以表客气和尊重。
去年他辞去了汽车编辑的工作,一半是因为老板越来越抠门,一半是因为潮汕人的基因作祟——打工是不可能一辈子的。
受酒吧老板骗炮成功率达98.6%影响,做法想另辟蹊径,结果想殊途同归,于是他大腿一拍,决定回汕头开一家奶茶店。为此他特地去一家网红奶茶店当了一个月学徒,试过顶着痛级仅次于生孩子的痔疮发作,一班站十多个小时,靠的只有嘴里念叨着那句潮汕歌词——爱拼才会赢。
有这般意志的人,注定是饿不死的。开业不到半年,奶茶店已经是当地小姐姐们的打卡圣地,赚了第一桶金的他,不忘要买台车奖励自己,买了台让90后集体高潮的思域,炫酷又实用,还不怕没钱买机油。
阿涌的父亲是一位老司机。当我说老司机,我的意思是从前他家买的都是货车——东风的,柳州五菱的,他自小的专属座位,就是货兜上的自提小板凳。所以阿涌这台思域,算得上是他家的第一台轿车,人生能在族谱里的闪耀时刻不多,我认为这算其中一个。
前几天和他闲聊,他说现在用电脑开Photoshop,第一反应还是准备给车子修图,结果看了看旁边的奶茶杯,才反应过来是要做店里的海报。若不是半夜店铺打烊后,灯火飘渺的回家路上,坐在思域驾驶位手握方向盘的真实感,他会始终会以为开奶茶店只是一场梦,醒来之后又是匆匆出门赶飞机去参加发布会。
如果得到一台车的前提,是放弃和车相关的梦想,那不论从什么角度说起,汽车都是他生命中极为厚重的东西。正如男人不会跟电视,跟空调有什么故事,但说起车,总能聊上几根烟。
十年前第一次买车的人,从60后到80后参差不齐,思来想去能买的,都是那几款价格相仿的车。如今浪潮轮到90后拥有人生第一台车,买法拉利的见惯不怪,买长安之星的也不足为奇。倒是朋友圈里个个努力活成别人眼中羡慕的模样,让欲望和浮躁成了贫富差距的放大镜。
因此有人买了卡罗拉之后,便养成了在车里不自拍的习惯。然而总有些异类——像我一样第一台就买二手车的90后。此处指的二手车,是像我那台十六年的二手雅阁,两万块的价格,可能是全广州最便宜的本田了。
有人问,这些90后花两三万买台近乎报废的车,是什么心态?
我说:“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大家都是90后,你开最贵的宝马,我开最便宜的本田”,在穷人和富人眼里是陈述句,在心态不上不下的人眼里是反问句。
并非鼓励越穷越骄傲,只是人生而平等本就是件主观的事,车也如此。S级和飞度可以是云泥之别,也可以同样是四个轮子加五个座位的和谐组合,车本该是给人带来幸福的存在。
所以90后在开什么样的车从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90后在开一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