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车云】,关注并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
留给奥迪去扳倒竞争对手的机会,或许还没出现在这一代的A8上
”
数日前,奥迪全新一代A8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发布,围绕这款车搭载的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其它新科技,业内的争议不小,车云菌结合现场的感受和技术讲解,总结出以下几点:
冒险家:自动驾驶是奥迪的放手一搏吗?
针对此代新A8采用的自动驾驶技术,有人认为这是奥迪迫于奔驰和宝马的压力,冒险放手一搏而推出的技术。但在车云菌看来,无论是就这个技术本身还是奥迪的品牌性格来说,这个观点都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首先,比竞争对手率先采用一些新技术,尤其是具有争议性的技术,对奥迪来说有历史纪录可循的:譬如在赛事领域内,TFSI、Quattro和TDI技术,都曾是奥迪的独门利器;在民用量产车领域内,奥迪也因照明技术上的革新,给自己赢得了“灯厂”的称号;而且和这次引人关注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相似的是,很多年以前,奥迪也曾领先于竞争对手,率先在A8上搭载了指纹启动系统,虽然该技术到现在都没有普及(依然存在争议),但它在未来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结合应用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Audi AI“化身”为副驾驶的一个女性角色,不过车云菌看到这个造型之后感到了莫名的恐慌
上两图:Audi AI实际控制的自动驾驶A7在德国高速公路上进行测试
其次,奥迪在此次新A8上搭载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是有很大程度保留的。因为在此之前,奥迪已经先后成功在纽伯格林赛道和德国开放高速公路上完成了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自动驾驶测试,而此次发布的自动驾驶技术,则大大限制了车辆自动行驶能达到的最高速度(不超过60km/h);
A7自动驾驶概念车上搭载的多种传感器
另一方面,奥迪也限制了自动驾驶只能在 “拥堵的高速路段”环境下工作,这大大降低了意外出现的可能性(譬如路边偶然跑出来的行人),再凭借全新A8周身布置的12个超声波雷达、1个监控路面的摄像头、1个布置于车辆正前方的激光雷达以及数个辅助的测距雷达,按照奥迪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的项目负责人的描述:
“新A8的自动驾驶对安全的保障能力,对应用场景是保留了极大冗余度的。”
依车云菌看来,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全新A8,除非遇到了类似路面结冰,暴雪天气外加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几种同时偶发的特情,否则很难挑战自动驾驶系统的应变能力;只是,眼下它还不会智能判断路面的附着力高低(油渍或结冰等),或识别马路上难以预测的随机物体(譬如说一滩碎玻璃茬子)。因此,如果说全新A8的自动驾驶可以完全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了,那是不可能的,但像特斯拉在不加限制的前提下引发数起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肯定是非常低了。
车头A8L字样正下方,可以看到一个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激光雷达,而两侧则分别布置有一个远程测距雷达
考虑到奥迪在产品投放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具体路况条件,灵活调整自动驾驶技术在工作场景下需要承担的责任,以规避该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奥迪中国研发中心底盘研发部总监Dr. Stefan Greiner表示的:
“全新A8来到中国之后,一切的功能都将保留,只是需要将手放到方向盘上。一旦国内的法律允许之后,将会带来全套的系统。”
所以,奥迪在全新A8这个级别的车上搭载被大幅度限制的自动驾驶系统,算是在可预测环境条件下的稳妥尝试。
艺术家:“大嘴”设计对奥迪是福还是祸?
自2004年首推“大嘴”设计之后,奥迪的这个家族设计在几年内确实风光了好一阵。但是此次发布的全新一代A8,并没有在外观设计上获得超过半数的好评,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不得不说,当初奥迪的“大嘴”设计在刚亮相的时候,不但在格局和视觉冲击力上创造了新的高度,同时也隐藏了传统的外凸保险杠设计,让车头更为圆滑,不但在发生行人碰撞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保护行人,同时还让整车具有更加高效的空气动力外型,这些都决定了这个“大嘴”设计的成功度,否则这个设计也不会一连使用了13年,直至出现在当下的新一代A8上。
但是在当下,奥迪的“大嘴”设计遇到了来自外部和自身的两方面挑战。
从外部讲,奥迪的“大嘴”设计虽然一代代演化,遇到了越来越强的抄袭者,从而导致自身设计的“庸俗化”。虽然眼下“大嘴”设计的难度也相当高,按照一个专业汽车设计师的话说,就是“采用理性的几何元素,真直,真方,用线性来做立体的堆砌”,但考虑到目前国内外一些汽车品牌的设计能力的飞速进步,因此抄袭奥迪“大嘴”设计的难度其实是降低了,这也导致了市面上相似的设计越来越多,让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和廉价感。
但是,为什么同样抄袭奔驰和宝马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但是大家却没有产生类似的“审美疲劳”呢?
这是因为大家在谈起或者看到奔驰和宝马产品时,率先想起的就是“尊贵”和“运动”这两个已经深入人心的品牌标签,之后才会联系到家族设计特点;反观奥迪,国内极少有人能准确描述出这个品牌长期以来意图强化的“科技”印象,这也客观的说明:奥迪在中国市场上进行的品牌传播工作还存在问题,并没有把这个品牌的印象送达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智中,并最终导致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家族造型设计,长时间以来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文化背景做支撑。
从自身讲,车云菌认为奥迪对这个家族化设计的想象空间不够,太过于教条化。在推出这个家族设计的十几年里,诸多奥迪的设计总监,其工作主要就是把这个设计如何改进的更加精致,更加完美,更加能体现科技的进化,但是却放弃了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空间,这其实是对设计资源极大的浪费。
譬如,这么多年来,奥迪家族设计的进化都是围绕“大嘴”的外围进行,像把大嘴的弧线给修成个性十足的直线,然后配合一些车灯、进气口和外部轮廓变化这种敲敲打打的细碎工作非常多,却少见那些大刀阔斧的改进;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大嘴”内部,设计翻新的速度更慢,这都是为什么全新一代A8发布之后,外观设计并没有吸引观众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如何放开设计的想象空间,对奥迪来说,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
工程师:再造一个苹果?
此次面对面接触全新A8,它内部全面进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让车云菌颇感震撼。
围绕着全新A8的驾驶员席位,一共有三块大屏,其中除了为全数字化仪表盘服务的屏幕位于方向盘之后,其它的两块屏幕分居中控台的上下位置:上面的屏幕与传统中控台显示屏的作用一样,可以控制MMI娱乐系统以及重要的驾驶模式等功能,而下面的屏幕则主要控制空调系统,由于全新A8的空调系统至少能提供三个独立区域并搭配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所以当这些功能按键都转化成触摸屏的虚拟按键之后,整个A8的驾驶舱看起来整洁了许多(尤其是当车辆熄火,屏幕关闭之后)。
在这些平整的触摸屏周边,是个别依然保留了物理按键设计,事关车辆行驶安全的核心功能控制系统(如发动机启动,Audi AI、倒车雷达和电子手刹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新A8的后排座椅上的中央扶手控制区那里,除了座椅坐姿调整系统,其他的功能按键也都由触摸屏代替了。其他至于空调出风口的风量调节和灯光控制部分,也是由潜入内饰板材的触摸组件代替了原有的机械旋钮。
在车云菌看来,从物理按键到触摸屏,对车辆内环境带来的最直观影响莫过于让以往整合了诸多功能,不可避免显得乱糟糟的中控台看起来“清爽”了许多;而且,由于屏幕显示的灵活性,以往需要分庭抗礼的功能区块,现在可以通过同一块屏幕显示并提供操作界面,这无疑大大提高了中央通道处的空间利用率。
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触摸屏提供的操作体验不会有实体物理按键提供的操作感更加准确,手感更好。这里先不提手感如何,因为车云菌认为这是个习惯问题,单单讨论操作的准确度:
如果考虑到触摸屏可以让控制按键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依据重要性等级进行自由设计,而不需要考虑空间限制的话(这方面物理按键的布局设计非常受限),车云菌倒是认为一个设计合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触摸屏控制面板,提供的操作准确率反倒能超过传统物理按键。而且,按照奥迪工程师对如此设计的解释是:
“我们仅仅是做了苹果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做过的事!”
可以说,在眼下主流的传统汽车品牌中,还没有谁能彻底抛弃使用了几十年的物理按键并向特斯拉叫板,而此时奥迪A8的出现,实则帮助传统汽车品牌在这一领域扳回一局。
不过,在试用了新A8的一些功能之后,车云菌认为它在设计层面还可以走得更加极端些(下图),譬如现在新A8上用于调节空调风量的触摸条,与背景的中控板材之间的视觉整体效果就不好,如按照车云菌的习惯,肯定给设计成一体的了,同时在表面会印刷轮廓线,并打上外凸的颗粒造型以提高手感;而灯光的控制部分,也会采用相同的设计方式。
总的来说,在人机交互这方面,新A8确实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惊喜,虽然有一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修改,但瑕不掩瑜,新A8的表现确实再一次点亮了奥迪在科技方面勇于“吃螃蟹”的品牌个性。
车云小结:
除了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之外,全新奥迪A8还有不少其它技术特色,譬如最大可以实现5度主动转向的后轮(让A8的转弯半径比A4还要小)、能适应路面颠簸的主动悬挂、OLED尾灯、激光大灯、48伏的弱混动系统以及四种材料混制的新车身。
奥迪新A8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自动入库时所需要的传感器辅助。
但除去所有非核心竞争力,留给全新奥迪A8的核心亮点其实只有那个靠Audi AI驱动的自动驾驶技术,但这个技术是否能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还受各个市场不同的道路环境和各国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其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因不同市场的条件要打折扣。
所以平心而论:在奔驰和宝马正逢高速发展的年份,车云菌认为此代新A8的面世,算是其给市场交上了一份不算出色、但也不算差的答卷。在这款车上,奥迪把技术优势展示得非常明显,但留给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遗憾也让人一览无余,在接下来的紧迫时间里,如何让Audi AI技术顺利进入各个市场,为全新A8站队呐喊,将是奥迪手头最紧迫的工作。
车 云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