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还没到,但在汽车圈早就又举行了一场“热身赛”,各种层出不穷的抓捕、曝光让很多车企难以抵挡。
而在近日的一篇公众号文章的刷屏下,奥迪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据该文章作者称,有六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害者实名投诉,因购买并使用了有异味的奥迪车而先后患病。不得不承认,从流量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是成功的。它熟练地抓住了多数人对疾病的恐惧,并成功利用用“奥迪”、“中产”、“疾病”这几个自带流量的关键词将未得出因果关系结论的事件联系在了一起,达成了爆炸性传播的目的。
然而,这种咪蒙式的“毒流量”真的是一个合格的新媒体所需要的吗?
奥迪空气质量究竟如何?
当前,国内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适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_T27630-2011)。在对车辆实施采样时,所有汽车都需在HJ/T 400-2007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在一定的存放条件(25℃/50%湿度)下关门静置16小时后进行测量。
无论是新旧国标,对甲醛的限制均参考WHO规则设定为0.1mg/m3,行业内仅约30%车型可以通过此标准,而奥迪车型处在30%的范围内。
而在权威汽车质量投诉平台上,可以看到对2016款奥迪Q5进行的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其中车内甲醛平均含量为0.08mg/m3、车内苯平均含量为0.00mg/m3、车内甲苯平均含量为0.05mg/m3,车内二甲苯平均含量为0.03mg/m3,车内Tvoc平均含量为0.00mg/m3,获得车内空气质量评分90分,均在国家推荐标准限值内。
与之相对应的,该公众号所采取的数据则是依靠淘宝上随处可买到的“网红甲醛检测仪“。今年2月,中央新闻曾报道过这类检测仪“无一符合技术标准”,其检测结果与事实相去甚远。因此,以此作为奥迪质量问题的依据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为什么瞄准奥迪?
众所周知,车内异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引发消费者与厂家矛盾的问题,而奥迪绝对不是唯一受到该类问题影响的车企。在同样的国家安全检测标准面前,在大多数零配件供应商供应着大多数相同材质的零配件给不同车企的事实面前,奥迪几乎没有可能以一己之力走上和其他所有车企分道扬镳的“歧途”。
有趣的是,在近30年前的1991年,也正是在奥迪的倡导下,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的汽车制造商们坐在一起设立了气味评估的统一流程,结束了汽车制造商各说各话的时代,将知情权真正移交到了消费者手中。
进入中国后,一汽-大众也是最早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控制的企业之一。按照国家和德国奥迪标准对产品有完整的管控体系。在一汽-大众工厂内,奥迪对材料、零件和整车进行系统全面的气味控制,并经过德国认证的“金鼻子”气味团队进行主观评价。可以说,从过往历史来看,奥迪算得上是一个在汽车质量上足够“努力”的车企。
事实上,选择奥迪作为“开锤”对象,最重要的一点无外乎是看中了其在国内的影响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奥迪在华销量已经突破500万辆,在豪华品牌当中保持领先地位。而从日常生活层面来讲,入华最早的奥迪也一直是国内消费者最熟悉的豪华品牌。
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样的新闻也并不是能够等闲视之的消息。可以预见的是,假若奥迪事件最终因三人成虎的传播定性,那么在此之后,“毒汽车”的帽子将会扣到更多受到气味投诉的车企头上。
用汽车来为医学尚未攻克的难题买单,不只是在误导大众对疾病产生正确的认知,也会对国内汽车工业造成难以言喻的伤害。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舆论之“恶”
“虾与橙子同吃等于砒霜”、“吃穿山甲可以防癌症”、“带钛合金项圈可以净化身体垃圾”。在所有传播广泛的谣言当中,关于百姓健康问题的那部分总是传播得尤其轰轰烈烈。原因不外乎两点:抓住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健康的渴望。
然而,稍微了解统计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在科学范畴中,“因果关系”实在是一个极少见的结论。当两件事情同时出现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概率和一定客观条件才能判定有“相关性”,而具有相关性的两件事物也极可能并不具备因果性。想要得出因果性,必须从理论上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确实有因果性,并且要排除掉第三个隐含变量同时导致这两个变量的可能性。
因此,从任何角度来看,这篇文章都无法提供足以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以证明其观点,相信如此简单的道理作者本人也不会不不知情。明知而故犯,这样的态度已并非为“伸张正义”所为,而更像是将患者与奥迪一起当作为己谋私的工具。
据接近奥迪的人士称,当前已掌握部分幕后推手的关键信息,并已报备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件事情中,该篇文章的作者及这件事中蓄意利用患者病情、以不负责任的结论给相关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人更应该道歉。
也许,在3·15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多数自媒体在乐此不疲地“吃瓜”与“扒皮”之余,也该好好思考一下:汽车质量如何自有客观标准判定;而新闻舆论的质量却只能凭媒体人的责任心。保持对科学的基本敬畏,别让第二个“张悟本”成为汽车媒体的下个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