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周南雨花中学举行第二期“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刘灵松与学生代表边吃饭边交流。 邓辉姣 摄
“食堂原来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菜谱,现在不知怎么看不到了。”“好希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啊!”……11月23日中午,周南雨花中学综合楼一楼会议室,校长刘灵松与9名高一学生代表一边吃饭一边交流,学生们纷纷向校长提建议。这是该校校长接待日——“与校长面对面”活动的一幕,也是该校推进“行走的教育”的一个真实缩影。
“我们学校的‘行走的教育’,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研学教育。”刘灵松说,“行”除了走路,还有“执行、践行”的意思,要把国家、省、市在教育上的新理念和政策很好地执行下去;“走”则有三层含义,分别是走进学生、走进老师、走进社区。“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认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要走进老师心里、走进学生心里、走进家长心里,从而影响老师、家长、学生;老师则要走进学生心里,影响和教育好学生。
“身教重于言传”,刘灵松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上任校长才两个多月,但全校师生、家长已逐渐被他“点燃”。
走进学生
校长当面听取学生建议,与学生交朋友
“第一次和校长一起吃饭、当面向校长提意见,我们好开心!”11月23日中午,高一(3)班的廖文慧等9名高一学生,应邀来到学校综合楼一楼会议室,参加“与校长面对面”活动。
“座谈前和学生一起吃饭,是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让学生放松心情,不紧张、不害怕。”刘灵松说。现场也确实如他设想的一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9名学生畅所欲言,从校园安全、体育锻炼、学习实践、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一条条意见和建议。一位同学提出:“学校现在的社团太少了,只有话剧社等几个社团。希望学校组织汉服社、 COSPLAY(角色扮演)等更多社团,丰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刘灵松当场表示接受这一建议。第二天,他就在学校行政群里发出通知,要求立即统计学校现有的学生社团,并由教务处拿出具体的方案,尽快组建音乐社、汉服社等多个学生社团。
“我向校长提问,学校图书馆为什么不向学生开放?”廖文慧说,校长当场告诉她图书馆一直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去阅读、借书,还可以以班级名义集体借书。“这其实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刘灵松说,学生对一些管理制度不了解,所以对学校造成了误解。举行“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就是要鼓励学生当面向校长提出问题和意见,消除学生对学校的一些误解。
座谈中,有学生提出希望学校增加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学内容,还有学生提出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学校体育器材管理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刘灵松一一进行详细记录,并在会后形成会议纪要,把意见和建议及时交到学校各部门进行办理。“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能够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向同学们解释原因,给出解决的期限。”
“座谈会过去几天了,我现在仍然很兴奋。”廖文慧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这也说明学校对学生很看重,校长对我们很关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这就是说,教育是人学,是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而要教育人、塑造人、发展人,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就必须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校长、一名老师,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刘灵松认为,真正的学习一定是自主的学习。老师最大的责任,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火焰、点燃学生的兴趣。
走进老师
学校把老师当家人,老师才会把学校当家
谈起如何“走进老师心里”,刘灵松向笔者讲起了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
今年9月初的一天晚上,刘灵松和副校长李强带着一盒巧克力,敲开了该校老师孔某的家门。孔老师第二天就要去邵阳市洞口县一所农村学校支教。“作为一名女教师,去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支教,压力无疑是很大的,心里可能会有点怕。”刘灵松说,巧克力虽不贵重,但代表的是他和学校的一番心意,希望给孔老师加油鼓劲。“我还告诉她,在那边如果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可随时向学校反映,学校会尽力帮她解决。”
前不久,刘灵松又打电话给在洞口的孔老师,询问她的生活、工作情况,对她表示慰问。“学校领导这么关心我,把我当家人一样看待,令我非常感动。我在洞口支教,代表的是周南雨花的形象,我一定好好工作,圆满完成支教工作,给周南雨花增光添彩。”孔老师说。
同样是9月初的一天,教初中历史的潘老师突然来到刘灵松的办公室,说是要请假。原来,潘老师因病于去年下半年动过一次大手术。经过休养后,他回学校坚持给学生上课,但身体仍然比较虚弱。
“潘老师当时气色很不好,看起来很虚弱,精神状态很低迷。”刘灵松说,他当即安慰潘老师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好心态,有困难是暂时的,学校会帮助他。随后,学校专门开会研究,同意潘老师休假。要他将调养身体摆在首位,等条件允许时,再回校上课,并对他实行弹性坐班管理。“10月底我去看潘老师,他和一个多月前完全不一样了,气色好了,特别是精神状态好了。他说要尽快回来上课。”刘灵松说。
到老师家进行家访,是刘灵松上任以后一直坚持做的事。“到现在,我已经走访了全校三分之一左右的老师,共有五六十位。”刘灵松说,“我一般都是周末或放假时去,在老师家坐坐,问问家庭情况,听听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建议,从中发现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事。比如有些老师爱面子,家里有困难不会跟学校反映,通过家访我就能了解到这些,然后想办法解决;有些老师对学校或某位领导有意见,在学校不敢讲出来,但在家里他就很放松,愿意跟我反映。”
通过校长家访,老师们对学校的发展思路理解得更透彻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加强了,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校长走进老师心里,把老师当家人,老师也就会把学校当成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刘灵松说,有了一群负责任、爱学生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会更好,学校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走进社区
把家长学校搬进小区,指导家长“护苗”
11月13日晚,在刘灵松和学校党支部书记汤赟的带领下,几位老师走进雨花区鑫华社区华雅花园小区,开展第一次“护苗学堂”活动,把家长学校搬进了社区。“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独一无二的苗,我们要保护好每一棵苗,也要教育、指导家长保护好自己家的小苗。”刘灵松说。
这堂课由周南雨花青年党员教师周放主讲。作为一位专业心理老师、思政老师,周放通过情境模拟、视频观看、现场互动等,让家长们聚焦亲子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播放电视剧《小别离》的片段,让家长们理解了错误沟通中孩子的真实感受,懂得了指责型的父母只会让家庭矛盾加剧的道理,家长们带着对亲子沟通的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中。当晚,小区活动室灯火通明,很多家长被老师的讲课所吸引,驻足窗外,认真聆听。随后,刘灵松和社区居民进行了热烈的沟通和交流,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感谢周南雨花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进社区,送到居民们的身边,为家长们传经送宝。”华雅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许托生为活动点了个大大的“赞”。
“我一直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事,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应该是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事,需要三方共同参与。”刘灵松说,走进社区的目的,就是要让老师们走进家庭,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
对于“护苗学堂”进社区,最初学校很多老师不理解、不赞成,有老师认为“我们学校对应该社区的学生很少,去开展活动意义不大”。对此,刘灵松解释说:“就算这些家庭的孩子不是你的学生,将来也可能成为你的学生。再说,让家长掌握了教育方法,把孩子教育好了,这个孩子无论到哪个学校都会是一个好学生,都会成材,对社会都会有好处。”他认为,教育人应该有大教育观,既要有对自己学生的“小爱”,也要有对所有孩子的“大爱”。“中学阶段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阶段,除了中学,还有幼儿园、小学和大学,而我们学校只负责中学教育。作为一名教育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呼吁社区要重视家庭教育、去指导家长怎么教育小孩。”
“今后,我们将定期开展‘护苗学堂’活动,让家长学校更多地走进社区,从而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好地帮助每个孩子成长。”刘灵松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刘灵松则认为,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种好教育,一个好孩子就是一个好未来!让每个教师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好每一个孩子,让更多孩子成材,这是周南雨花孜孜不倦的追求。
走进环境优美的周南雨花校园,处处充满暖意、生机勃勃。这,正是一所好学校最该有的样子!
走在校园碰到的周南雨花学子,个个青春洋溢、活力四射。这,正是一个好少年最该有的样子!
(记者 陈良 石祯专 邓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