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介草民起兵造反当的皇帝,所以他上台就特别重视政权的稳定工作,除了把他的几个儿子分到各地,带领一定的军队保证地方稳定外,在中央的文官集团中废除丞相,并诛杀了一批有功之臣。这还不算,他在内廷彻底建立了一套监督制度,保证了皇权的平稳。
总结起来,这套制度便是“十二监、四司、八局组成的二十四衙门”。
听着有点多,过客君在这里挑重点的说,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和都知监。这里面各有掌印太监一枚。
明司礼监位置
但请注意的是,只有各监的老大才称为太监。其余的还有少监、中监等。顾名思义,太监是被阉掉的人,但在东汉以前并不全都是这样的,但在秦朝发生了太监和赵姬的事情后,为了防止帽子乱飞,所以后代便越来越严格执行规矩了。再者,在明代以前太监是一种官职,是针于进行而言的,比如元朝的太监朴不花就当上了荣禄大夫,但在明朝太监则成了专门服务皇宫的职务,“监”是一种内廷官职,没有当官的便只能称为宦官。起初皇宫里宦官并不都是阉过的,但后来工作岗位竞争激烈,自愿阉掉的人挺多的,便出现了进宫必阉的局面。
十二监里最厉害的就是司礼监。职权主要有批复奏章、传宣谕、总管关宦官事务等,有的时候还要加上东厂提督、南京守备。特别是代皇帝批复奏章,在明神宗、世宗朝皇帝不管事时,这权力就显得更加得要。比如神宗朝前期张居正能顺利施行改革大计,也是和秉笔太监冯保主动搞好关系分不开的。
明朝正面形象的太监也就郑和和冯保要好点,其他的如刘瑾、魏忠贤、汪直、王振等都是负面形象。这里面最恶名昭著的是刘瑾和魏忠贤,现在我们来PK一下谁的权力当时更大。
按顺序来看,刘瑾是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间秉持了朝政,俗称“立皇帝”,作威作福了五年时间。他所干的坏事举有代表性的来说说:他规定的政府部门上班时间是早上三点到下午五点,住得离皇城近的还好说,远的三更后便要出发。正德二年的夏天,有人在紫禁城贴了张刘瑾的大字报,上面把他所干的坏事全列了出来。于是他以武宗的名义把所有的官员都集在奉天门下进行罚跪,追查是哪个写的贴子。当时天道太大,有三位官员竟被陆续晒死。直到太阳下山了还没查个结果,他又干脆把五品以下的官员全部关到监狱里继续拷问。
刘瑾
再来看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势力最盛的时候,外廷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占据着政府重要的部门,“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形形成所谓的“阉党”。 比如他外出的时候,锦衣卫侍立左右,还有厨师和奴婢等人数以万计。所经过的地方,大小官员都要欢呼九千岁
才行。崇祯二年(1629)所定的逆党名单中,内外廷各类官员竟有315人。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举个小例,话说当时有四个人聚在一起喝酒,有一个人喝醉就在那里骂魏忠贤,结果东厂的探子马上就来把它杀死了,再给其它三个人发赏金。可见监控网络到了何等的地步。
魏忠贤从天启元年到天启七年时间作威作福,被贬的官员数以千计,连杨涟、左光斗这些名人都被投入狱中。
魏忠贤
再来看看死期,刘瑾是明武宗活着的时候就被斩杀了,起因是武宗一次喝了酒听别人的话,派人抄了刘瑾的家。抄到了私刻玉玺穿宫牌五百,以及盔甲、弓箭等违禁物品。于是他被刽子手割了七千多刀,三天后才死去。而崇祯继位后打击阉党,治了魏忠贤的十大罪,派他往南京守陵,在半路赐他自缢而亡。
看来果真是能力有多大,后果有就有多大。刘太监身前权力都可以与皇帝比肩了,所以死相也就更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魏忠贤这所以在木匠皇帝活着时没被治罪,是因为他虽然处事凶狠,但对皇帝还是很忠心的,但刘瑾身怀二心,也就死无葬身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