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无商不奸,无官不贪。虽然这句话描述得有些绝对,但是不可否认在古时候这就是商场和官场的基本形态。纵观历史,每个朝代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贪官,譬如西汉田蚡、唐朝元载、北宋蔡京、明代严嵩等人都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而要说其中贪污金额最多之人我想莫过于清朝的和珅。
和珅虽是大贪官,但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
和珅自幼失去双亲,从小孤苦无依,在老家丁刘全的照顾下他才得以存活。艰苦的童年生活经历让和珅养成了坚毅的性格,也让他对于财富与权力有着莫大的渴望。
从23岁开始,他的仕途就一直顺风顺水,甚至坐到了内阁大学士、首辅军机大臣这样的高位上。不仅如此,倚仗着自身出众的容貌与靠谱的办事能力,和珅越来越受乾隆皇帝的宠信,一直到他驾崩之前和珅都还是其身边的大红人。
起初和珅还是中规中矩地为乾隆皇帝办事,但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那深藏于心底的欲望也渐渐凸显出来,利用职权的便利,和珅开始了漫长而又庞大的贪污事业。
和珅被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看到这些职务,我真的不得不服了!说实话,有这些职务,想不贪都难。但这也表明和珅确实是一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人。正因为和珅身居多个要职,对朝廷的事务管理非常在行,可以帮助皇帝处理很多麻烦事。
或许在早期乾隆皇帝对此并没有察觉,但是到后来和珅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大贪官,他消息再不灵通也不可能不知情,不过为什么乾隆皇帝后来还是一如既往地重用和珅呢?这是因为他看重了和珅的才干,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和珅都能处理得又快又稳妥,让人无比放心,再加上他拍马屁的功夫出神入化常常弄得乾隆帝龙心大悦。
乾隆也明白贪污腐败是几乎每个朝代所无法避免的,虽然和珅巨贪无比,但是至少他对整个国家没有危害,所以为了充分利用这样的人才,乾隆帝对于和珅贪污之事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嘱咐继承人嘉庆皇帝不要杀死和珅。
乾隆皇帝死后18天,嘉庆帝下令处死和珅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立刻判处和珅死刑 。初四日宣布撤销他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务,并将和坤与其党羽福长安软禁;初五日颁布征求朝政意见的诏书,实际是鼓动臣下弹劾和珅;初八日拘捕和珅并进行审讯;十五日公布他的二十条罪状,三天后下达赐死的诏书。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虽然乾隆临死前特意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但是嘉庆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好几年,成了一言九鼎的皇帝后岂能善罢甘休。群臣见风使舵,弹劾和珅的奏折是一封接着一封。嘉庆一番操作,公布了和珅泄露机密、不敬圣上、延误军机等20条大罪,将和珅全家抄斩了。
- 朕于乾隆60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 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 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 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 自剿办剿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以至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和珅被抄家,贪污数目超过清朝15年国库总收入
从历史政治分析和罪状罗列顺序来看,和珅倒台的根本原因是嘉庆觉得他对自己造成了威胁,而不是他的贪婪腐败。当然他所贪污的财物也无比庞大,竟然超过了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总和。
有句话说得好: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将和珅的财产查封后,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要知道先帝乾隆在位早期虽然勤政爱民,国家也算是比较富裕,但是乾隆帝本身就喜欢四处游玩,尤其是到了执政后期,更喜欢置办隆重排场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所以在嘉庆皇帝接手皇位之时,国库已经空虚。
而和珅巨额的资产就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嘉庆皇帝的燃眉之急。据统计,从和珅家中搜查出来的财富总额可达八亿到十一亿两白银,可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仅有5000万两白银,换句话说和珅所拥有的财富至少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这是多么吓人的一个数字!
嘉庆帝为什么要这么急杀和珅?
有一次,和珅又收到一笔贿赂,保举小吏安明出任司务之职。结果,被人查出来了是通过贿赂换来的官,而且贿赂的人就是和珅。御史知道和珅权倾朝野不好得罪,只能先把消息告诉朱珪,朱珪品行高尚,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向乾隆皇帝参了和珅一本。于是乾隆将安明处死,和珅被降三级,这个怨也就结下了。
其后和珅经常打压永琰的势力,把这位太子身边的能臣干将算计的明明白白,更大的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后更是把永琰的老师朱珪给算计了,于是朱珪被贬。和珅依靠乾隆的喜爱,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将这位未来的皇帝完全得罪了。
乾隆六十年,他突然宣布立时为嘉亲王的嘉庆为皇太子,随后又迅速禅位给嘉庆。不过,乾隆是让位不让权,也就是说,皇帝这个位置可以提前让给嘉庆来坐,但是皇权却不能提前交给嘉庆,还得继续掌握在乾隆自己的手里,为此他还专门在乾隆十六年十二月发布了一条命令:“朕在明年虽然会归政于永琰,可是,今后所有的军国政事,你们仍然上奏于朕,你们在奏疏中称朕为太上皇即可!”
这也就造成了嘉庆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却没有皇权,仍得事事听从乾隆这个太上皇,这和“傀儡”何异?更重要的是,乾隆这个太上皇一当就是三年,嘉庆这个“傀儡皇帝”也是一当就是三年,这三年时间里,他还不如一个和珅威风呢!
所以,乾隆一死,嘉庆想要顺利地接手皇权,想要坐稳皇位,他就必须得要立威,告诉所有人,乾隆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我嘉庆掌权的时代了,从今以后,你们都得乖乖地听我的话。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终于熬到了太上皇乾隆去世,才真正把控朝政。虽然乾隆临死前特意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但是嘉庆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好几年,好不容易能自己说了算了岂能轻易放过和珅。于是将自己的老师朱珪召回京城,帮助自己想办法把和珅办了。
大臣深知嘉庆已经真正拥有了权力,纷纷见风使舵,弹劾和珅的奏折是一封接着一封。嘉庆一番操作,公布了和珅20条大罪,将和珅抄家灭族了。
而在十五年后史官为迎合嘉庆,将和珅传记写的一无是处之时,嘉庆却大动肝火的为和珅正名:“和珅并非一无是处”!
15年后,嘉庆为什么会对灭和珅满门追悔莫及呢?
在扳倒和珅以后,嘉庆皇帝手头宽裕了许多,清朝财政政策也趋于宽松,此时整个王朝的局面开始好转。但是时间一长嘉庆皇帝就发现问题了,很快嘉庆就开始后悔了,也很快明白了当年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求自己不要杀掉和珅。因为自己只看到了和珅贪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和珅在朝堂之上“活”的一面。
严格来说,和珅属于人才呀,乾隆皇帝视其为左膀右臂,得力干将。和珅能够帮助皇上把天下最难办的事情打理得妥妥帖帖,能够解决最棘手的事情,能够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帮皇帝左挡右突。和珅不在了,嘉庆突然发现自己手底下这帮官员太难管了,自己缺少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心腹大臣。所有的大臣都是趋炎附势,面对着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形势束手无策。
因此,也就是从嘉庆朝开始,清朝开始走了下坡路,这个时候,他开始怀念起和珅来。觉得自己当时杀和珅还是有些太草率了,至少应该等到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之后再动手也不迟。但是人已经死了,再后悔也没有用了,那些抄来的钱虽然多,但是很快也就花了个精光。
其实,嘉庆还是年轻,他在父亲刚刚去世几个月就想迅速处理掉和珅,一方面是因为和珅的巨额财富,而他的国库里却是空空如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和珅的权力有些太大了,已经影响到到了他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作为皇帝来说,必须迅速解决掉眼前的麻烦,至于今后怎么样,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所以说,乾隆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当年和珅的所作所为,他能不知道吗?不过是相互利用,他需要和珅的才干替他来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他手握着和珅的把柄让他甘心为自己效死命,他知道打江山易而守江山则难,光靠自己一个人不行,还需要得到的助手,而和珅就是这样一个得力助手。
这样乾隆和和珅共同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维持着大清江山的稳固。但是这个道理乾隆知道,嘉庆不知道,直到十五年以后,国内矛盾频出的时候,嘉庆才想起父亲的金玉良言,多少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