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湄公河附近的神秘邻国:老挝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投稿乔舒瓦尔万象11月13日,酝酿已久的二手铁路项目正式签订,两国政府间合作协议进入实施阶段。11月21日,老挝历史上第一颗卫星老挝1号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抵达老挝首都万象,参加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40周年庆典,对老挝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12月2日,中路铁路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有一段时间,中学地理课上提到的国名突然以这种频率出现在国人面前。
但对于这个邻国,大多数国人知之甚少,甚至连国名的读音都迷糊了不少人,它在人们眼中是陌生、神秘的。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记得读书的时候,对于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最没把握读对的国名就是“老挝”——老师让我们把“挝”读“窝”音,而部分父辈和半边先生把它读成“锅”音,因为1954年到1962年的《新华字典》标的就是“锅”音。无论读“窝”还是“锅”,都源自如今已难以考证的误读。因为自从明朝人按澜沧王国主要民族的两个称谓“老”和“挝”将其称为“老挝”后,这个“挝”字一直是读成“抓”,直到1954年的“锅”音误读后,从1962年才被改读“窝”音。
老挝总面积不到24万平方公里,和广西一般大,人口不到700万,只有广西的1/7,可谓地广人稀;即便进入12月,日间温度仍时常超过30摄氏度;雨热条件好,全境森林密布,湄公河纵贯南北,其支流蜿蜒于山林和谷地平原,物产丰饶;虽然没有已知的世界级矿床,但不时也有些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发掘,山林和原野里的石斛、东革阿里、辣木籽等药材和保健品已为国内熟知,大红酸枝、花梨藤和各种花梨木蜚声多年,特色稻米、各色瓜果、河湖水产也在逐步得到开发。
老挝有49个民族,统称老挝族,主体民族老龙族基本都过泼水节、多信佛教,各处风俗并无大不同。北部邻接中国,那里的老挝人与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可通语言,体型更为高挑;南部接近柬埔寨,肤色略深,体型更偏粗壮。
乡村的老挝人喜欢盖两层的木屋,下层厨房,兼储粮、拴牲畜、养家禽,上层居住。城里的房屋,简单的支个平房,有钱的就盖楼房,外观常有欧洲样式;内部屋顶、墙面和地板贴上实木板材,隔热也美观。
朴实传统中不乏宽容
四年前笔者第一次到万象,满大街除了摩托就是高档汽车,道路尚显空旷。如今,高中低档汽车塞满了老挝首都宽阔的主街道和乡村道路的窄巷;四年前,笔者住在离市中心不远的一个二层宾馆小楼,举目远眺,发现没有多少比那二层楼低的房子,但也没有多少比它高的建筑,如今不高的别墅和参天的高楼正一栋栋拔地而起。
在老挝生活经年的人都会发现,此前老挝类似一个哑铃型社会,一边是富裕阔绰,另一边衣食见绌;如今该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扩大,整体收入水平见涨,老挝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已与越南差不多。
20年前的老挝,有超过4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然这个数值在逐年下降,但现在这个比率仍然超过20%,因此贫富差距仍然明显。不过,到过老挝的人都感觉“这里的人不羡富”。
不羡富的表现方式多样,比如在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贫穷的人在歌舞和奔跑里寻求快乐,而在老挝,人们在寺庙里找到平等,从轮回中寻找平衡的希望——老挝是人民革命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宗教氛围浓郁的国家。
笔者曾在一些外事场合诧异地发现,当老方官员和外方访问人员坐定之后,活动并未马上开始,因为现场还来了一名僧侣。僧侣用一条绳线将在座的所有人绕牵在一起,而后开始念经做法事……所有人都虔诚静默,待法事已毕,双方才按程序上台发言、签署文件。
通常,老挝人淳朴、诚实,即便是商人,“只要收了钱就会尽力帮你把事办成”。在老挝经营的中国商人说,和老挝人做生意时,遇到欺诈的事情比较少。
回到家里,主妇从早到晚操持家务,但绝对不是没有地位的家庭主妇,她们就算不是完全掌握财权的话,也至少拥有和丈夫均等的财富支配权。
老挝在很多方面是朴实传统的,又是宽容的,这本不冲突的品质在现代社会却起了矛盾。
白日里,老挝女生和女性政府职员都须穿筒裙,温文尔雅,但到了夜里,她们却在咖啡馆、酒吧和舞厅里着装大胆、舞姿热辣。有的人说“夜里的老挝女性是另一个人”,更多人则迷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老挝女人”;在万象市中心的某些区域,夜里的街角是人妖的固定街角……这种容纳吸引了不少西方社会一些非主流人群在老挝聚集,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侧视或歧视。
在这样一个僧侣川行的国度,允许人们以不同扮相出场,也容纳周遭环境的五光十色乃至光怪陆离,只能说老挝的传统里宽容的一面甚为广博吧。
跟着村上春树探寻老挝之源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乔舒 发自万象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上月底发行了一本旅行杂记,名字就叫《老挝到底有什么?》,这也是很多没有到过老挝的人共同的疑问。估计村上同样困惑于“老挝从哪里来”的问题:在书中题为《于大湄公河畔》的文章中,村上来到老挝故都琅勃拉邦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篇文章最初于2014年刊登于日本杂志。杂志用英文描述琅勃拉邦为“神秘河流旁的古城”,提要介绍说“琅勃拉邦古都作为信仰之都,拥有大小超过60座寺庙。自从成为奠定老挝基础的14世纪南掌王国首都之后,它经历了邻国泰国的压迫、法国的殖民地统治等等激荡的岁月,静立在湄公河畔。如今各国游客来访问这小山之间的街道。他们到底被何吸引而来呢?”
过往纷扰,犹如湄公河蜿蜒穿凿,毕竟流去,无言的琅勃拉邦则始终在蓝天白云、青山川水间静立。那里是老挝的源起和世界文化遗产,不妨也跟着村上去看看。
琅勃拉邦东、西不过20公里都有高达1500米的大山,准确地说,琅勃拉邦是在群山之中、江水之畔。它位于老挝北部森林里的一块冲积平原上,故都老城在湄公与南康两河汇流处形成的半岛上,三面环水,只有南向山势较低,才有陆路通道。可以想见,这在冷兵器的封建时代利于防卫,“风水”上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必然丰富,确是定都良所。
现在的琅勃拉邦,不过是在古城周边不断增添着新的屋宇、街道和庙宇,游客们仍只聚集在老城。
老城的去处大致有三,首先是王宫及其周边。王宫里有老挝式的富丽堂皇,陈列着中国、越南、法国和尼泊尔等国国礼,样样精美;王室居所彰显传统也可见殖民地时期风物;王宫对面不高的普西山(Phousi)足以概览谷地河流,可供人们观日出日落或凭吊怀古。
另有一处是到被中国人称作“洋人街”的河畔小路,路边古树下酒吧、咖啡馆林立。开放的屋檐或凉棚下,热风经过山林过滤、吸纳水面凉意,拂面时已少了燥热。在此消磨时光最是怡人。
第三处是被国人称作“夜市街”的王宫前街道。那里自傍晚起即被封闭为步行街,夕阳西下就搭满一排排的简易摊铺,当地小吃、水果饮品、纪念品、日用品应有尽有。
不过,“夜市街”最迷人时还不在此,而在清晨。
早上四五点钟,晨风轻推江雾在街巷间流连,即便星月悬空,古城四处也依然漆黑。
迷蒙中,坊间偶有的鸡鸣狗吠逐渐让“夜市街”先于他处清醒。一波波游客悄声向街道聚集,早已等候在此的小贩开始低声兜售布施用米饭、点心,以及带包装的饼干和巧克力派。
游客聚得差不多时,当地居民,主要是家庭妇女,也各自携带食物如常坐在街道边习惯的位置,虔诚等待;游客们随即有样学样,找空处依次跪坐,米饭点心和饼干巧克力派放在身前……此时无人喧哗,但互拍和自拍开始上演,闪光灯照出各副表情、快门声清晰并密集起来。
拂晓之际,古城寺庙传出清响,早已排好队的僧侣贯行而出,各念经文,不多停留也不无遗漏地从布施者碗、篮中取少许食物,也从化缘的钵向后面的布施者施舍之前已收取的食物;僧侣的步伐不慢,蜿蜒千米参与布施的游客还没怎么缓过神来,一队僧侣就过去了,只好再等下一队僧侣过来,不过,依然无暇在布施间互拍和自拍……
布施结束,天已大亮,琅勃拉邦又断然归于它习惯的静谧,无所适从的游客虽然还兴奋,但也还有睡意,就只好又回到住所,体会那一刻的庄重和新奇。
布施是琅勃拉邦的鲜活名片,村上应该也是体验过的,他的这段话或许就和布施有关:“那里有特别的光、吹着特别的风。耳边回响着不知是谁说的什么。想起了那时内心的震动。那里和单纯的照片不同。那里的风景只在那里有,至今仍在我心中保留着立体的印象,今后也会鲜艳地保留下去。”
只是,看起来村上并无意借琅勃拉邦去回答“老挝到底有什么”的问题。
对外交往:不再局限于越南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乔舒 发自万象
与越南保持“特殊团结友好关系”
走在纵贯老挝南北的13号公路,两边的原野山林是风景,但一些头戴绿帽子、骑着摩托车、拖着床垫被子和各种日用品的越南人也一定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摩托车上除了卖的货还有一个禽畜笼子:卖货时老挝人如果没现金可以拿鸡鸭猪狗易货。于是越南货郎就把一单卖货的生意做成三单:卖货、买禽畜、卖禽畜。
这些货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越关系的绵密。老挝唯一政党和执政党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前身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支部,与越南共产党素有渊源,老越两国自1962年建交,目前保持“特殊团结友好关系”。
由于老挝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兼有地利因素,在老经营的越南人很多;老挝长期为越南对外投资第一大对象国,占越南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左右,并继续快速增长。越南在老挝主要投资于矿业、水电、建筑和种植领域,今年9月动工的老挝甘蒙省钾盐矿开采项目是越南在国外投资的最大项目。
泰国是老挝的另一个重要邻国。虽然有一些老挝人把社会上的林林总总部分归结于受到泰国社会的影响,但也只是谈说间清淡地说起,没有怨怒——老挝与泰国语言相通、文化接近、往来方便,即便历史上有纠葛,但同以宽容、温和著称的两国百姓交流始终密切。
韩日企业投资布局早,老挝风情与韩日不同,因此到老挝经营和旅游的韩日人员不少。
大国周边不乏怨念,中老则不然
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关于老挝的概念是在最近十几年间才变得更为清晰的。简单说,老挝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邻国。这个简单的定义包含着人们很容易忽略却又是很基本的内容:两国山水相连并有历史、民族渊源,意识形态接近。
纵观全球,大国周边不乏怨念,中老关系则不然。老挝相对中国而言显然是一个较小的国家,但中老定界后两国在边境上从来不存在争议,中国对老挝从来不摆“老大哥”姿态,两国关系从来不存在以大欺小的情况。因此,中老之间不存在怨念的土壤。
全面地说,中老双方正致力于在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指引下,深入推进高度互信互助互惠的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为维护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此认识和政策基础上,近年来中老经贸关系发展迅猛。2014年中老双边贸易额36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超过30%,中国已经成为老挝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第一大援助国和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仅在最近一个月,中老铁路正式开工奠基,老挝第一颗卫星在中国西昌成功发射升空,一批中国投资的水电和水泥厂等项目竣工投产或迎来重大节点等,引发众多关注;说到细节,在老挝的大城市里,中国游客甚至不必担心在街头迷路,走进五金、日用品或手机店往往就能听到乡音……从红酸枝手串到卫星,从铁路到铁钉,中老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多方位的贸易、投资、建设和生产合作。